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①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①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1.这两首诗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诗人经历①_______之后所写,刘禹锡用“②______”直言流落他乡时间之长,韩愈则用“③_____”痛陈所去距离之远,都表达了他们内心的苦楚愤懑,可谓异曲同工。
2.两首诗中的颈联都是借景抒情的佳句,请你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甲诗“沉舟”“病树”两句巧用_____、对偶的修辞手法,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乙诗“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_______,暗写__________。
4.两诗尾联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们怎样的感情?
(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这两首诗的诗人都是哪个朝代的_________。(甲)诗中“左迁” 的意思是________
6.请简要分析(甲)(乙)两诗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额联中“除弊事”“惜残年”坦陈心志,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
C.尾联中诗人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表现了诗人看淡生死的达观之情。
D.全诗如行云流水,奔放不羁,又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8.“‘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9.诗人被“左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赏析颈联。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的“朝”“夕”对照,极言诗人获罪速度之快,流露愤懑不平之气。
B.甲文中的“弊事”指的是唐宪宗迎佛骨入宫廷供奉这件事。
C.乙诗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边塞秋夜图,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绮丽风光的赞美。
D.乙诗尾联运用了燕昭王筑黄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玉龙”在诗中是指宝剑。
12.从画面和感情两个角度赏析甲诗的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3.两首诗的尾联都或暗或明地提到了“死”,但表达的感情却有很大的不同,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仕途不顺、被贬等 二十三年 路八千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刘禹锡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沉浮的豁达襟怀。“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秦岭,家又在何处?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难以前行。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不舍)。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诗歌写作背景与内容理解。
【甲】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刘禹锡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改革失败后,被贬谪到外地做官。由“二十三年弃置身”中“二十三年”可知,写出了诗人被贬谪外地,远离故乡时间之久;
【乙】诗是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面对皇上的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由“夕贬潮州路八千”中“路八千”可知,诗人要前往的潮州,离京城有八千里路程,可见路途遥远。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这两首诗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诗人经历仕途不顺、被贬等之后所写。
2.
本题考查诗歌的词句赏析。
【甲】诗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乙】诗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颈联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既悲且壮。“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3. 比喻 天气寒冷 政治气候恶劣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坚定的意志,乐观豁达的精神。《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流露出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解析】
【分析】
3.
本题考查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甲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乙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4.
本题考查两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读懂诗句,并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甲诗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豁达的精神。乙诗是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尾联意思是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
5. 唐代 贬官
6.同:都表现了被贬的无奈与辛酸。
异:(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解析】
5.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和韩愈都是唐代的人。
(2)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6.
本题考查主题感情。
(1)相同。
结合(甲)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乙)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知,两个人都被贬了。
(甲)诗“好收吾骨瘴江边”这句流露出韩愈被贬的辛酸痛苦;
(乙)诗的“凄凉地”“弃置身”直接写出了刘禹锡被贬的无奈和辛酸。
故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的无奈与辛酸。
(2)不同。
结合(甲)诗“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翻译“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可知,虽然韩愈用“衰朽”“残念”写出了自己的苍老,但是却用“除弊事”写出了写出了自己对家国的爱、信念,二者形成对比,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结合(乙)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翻译“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可知,这里作者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结合(乙)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翻译“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可知,作者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作沉舟、病树,把新贵比成千帆、万木,写出了未来总比过去强的这里,进而表现一种乐观精神。
故不同点是:
(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7.C
8.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前。此景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马不前”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
【解析】
7.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尾联中诗人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表现了诗人看淡生死的达观之情”表述有误,“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尾联是说,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结语沉痛而稳重,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
故选C。
8.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不肯前行。该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9.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10.“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意思是: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此句可作答诗人被“左迁”的主要原因。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10.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诗句。作答此类问题,需要正确理解诗句意思是前提下,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为: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两句中“云横秦岭”,云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的悲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11.C
12.画面:回头遥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呢?立马蓝关,眼前积雪覆盖,道路阻塞,连马儿也不敢向前。感情: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13.甲诗尾联借向侄孙交代后事,吐露了诗人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乙诗尾联借燕昭王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解析】
11.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本句运用听觉和视觉,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绮丽风光的赞美”表述错误,故选C。
12.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描述的画面是: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秦岭”指终南山,“家何在”指回头望去,再也看不见家,也看不见长安,本句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眷顾与依恋;“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本句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对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担忧。
13.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诗人因上书触怒唐宪宗而被贬千里之外的潮州,自己只身上路,前途渺茫,生死未卜,亲人不在身边,只能向侄孙交代后事,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的委屈、凄楚、愤慨、悲伤。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我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诗人引用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贤士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为了报效朝廷宁愿赴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