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过关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
蝙蝠和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我会划掉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系(jì xì )着 蒙(mēng méng)上 塞(sāi sè) 上
2.我会写出近义词。:灵巧( ) 敏锐( ) 启示( )
3.照样子写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
横七竖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做了__次试验,目的是弄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每当天所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称为“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6.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句中宛如的意思是________,本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
7.这段话写了很多景物,但细细地归纳,其实主要是写了四个方面景物,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们把这里的湖泊称为“五花海”、“五彩池”,是有原因的。是什么原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能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出十分安全。
9.“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会写出近义词。:模仿( ) 清楚( ) 揭开( )
11.“秘密”指的是什么?用“———”画出。
12.抄出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会连线。
超声波 雷达
嘴巴 电波
耳朵 荧光屏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pǔ),有一个闻名八方的“七录书斋(zhāi)”。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时候的张溥,天资并不聪明,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但他是个有志气的、有毅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努力设法克服这个缺点,心想:别人读一遍,我读十遍还不行吗?所以,每天放学后,别的小孩都出去玩了,他在大声地背诵着课文,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后,确实进步不小,他感到很高兴。
有一天上课,老师叫他背诵课文,开始几段背得还比较流利,可一会儿就背不出来了。老师很生气,就用戒尺狠狠地打了张溥的手心,并罚他把这篇课文抄写十遍。
第二天,张溥把抄好的课文交给老师,老师又让他重新背诵,没想到全篇课文竟顺利地背完了。老师非常满意。
回家的路上,张溥心想:奇怪,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背得这样熟呢?是不是昨晚抄写十遍的缘(yuán)故呢?他决定用今天的作业试一试。回到家中,他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然后就开始抄写,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读。当抄到五遍时,已经能背诵了。抄到第七遍时,他感觉到自己已全部领会了课文的含意,并能熟练地背诵了。他高兴地说:“原来真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
张溥终于找到了提高自己记忆的方法,不论数九寒冬,烈日酷暑,他都坚持不懈(xiè)地抄书、背书,学到了许多知识,成为很有名望的文人。为纪念他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张溥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书斋”。他写的大部分诗文,都收集在《七录书斋》里,一直流传至今。
14.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蠢笨——( ) 优点——( ) 半途而废——( )
伤心——( ) 趾高气扬——( ) 烈日酷暑——( )
15.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坚持不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________________
16.按短文填空。
张溥小时候___________,长大后他成了____________
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
17.张溥的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又差,他是凭什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张溥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书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张溥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0.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
②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
21.短文连用了两个_______句,请你把其中的一个改成陈述句:_________
22.反复朗读,体会含义。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①说明现代科学技术高深莫测。( )
②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巨大。(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 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就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圈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划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划断,蚂蚁就迷路了。
23.下面三个题目,你认为哪个做这篇短文的题目最合适。请你选择一个,在( )里打“√”。 并把题目写在文段前的横线上。
①蚂蚁“搬兵”( ) ②蚂蚁的趣闻( ) ③蚂蚁认路( )
24.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本事 —— ( ) 强烈 ——( )
25.根据下列意思,选择相对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同心协力 招呼
①呼唤 ( ) ②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 )
26.蚂蚁是怎样把食物运回巢去的?请用“ ”划出有关的句子。
27.认真阅读短文后填空。
①短文分别从 、 和 三方面介绍了蚂蚁。
②蚂蚁认路主要靠 ,还可以 认路。
28.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划出有关句子。
29.你喜爱文中的蚂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1997年早春2月,从英国的爱丁堡传来了小绵羊的阵阵叫唤声,这叫声震惊了世界,人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到这里。
这只名叫“多利”的羊,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羊,它使人类的一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将一截柳枝插到泥土里,就能长出一棵柳树,将苹果树上的一个芽嫁接到梨树上,就能收获到苹果。植物的这一不用种子发芽就能生长出来的奇特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动物界能不能也这样呢?“多利”就是这项研究的成果。
多利天生没有爸爸和妈妈,它是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细胞复制出来的,并且它与这个动物一模一样。这完全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科学家把这种技术叫做“克隆”。
如今,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又出现了“克隆猴”“克隆牛”等等,使这项研究又有了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克隆”技术必将在医学上广泛运用,从而造福于人类。
30.克隆技术研究最早获得成功的是哪个国家?在什么时间?
_____________
31.科学家是受到什么启发想进行克隆技术研究的?
_____________
阅读。
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花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不下雨,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蜗牛真可乐得上“瞌睡大王”了。
32.照样子,写词语。
(1)忽高忽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打呵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用“之所以……是因为……”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短文讲了 、 、 的睡眠特点,分别是 、 、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jì méng sāi 2. 灵活 敏捷 启发 3.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三心二意 4. 3 蝙蝠夜里飞行的原因 5.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解析】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 好像 比喻 7.雪峰、森林、湖泊、瀑布 8.每当天所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解析】6.略
7.略
8.略
9.说明科学家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揭开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10.仿效 清晰 揭示 11.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3.超声波----电波 嘴巴----雷达 耳朵-----荧光屏
【解析】9.略
10.略
11.略
12.略
13.略
14. 聪明 缺点 坚持不懈 高兴 垂头丧气 数九寒冬 15. 坚持到底,永不放松、懈怠。 学习要勤于动手。 16. 不聪明,记忆力很差 有名望的文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7.凭着自己的志气、坚持不懈的毅力、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8.为纪念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即抄书七遍能背诵领会文章。 19.学习需要毅力讲究方法,勤于动手。
【详解】
20. 发现 发明 21. 设问 当然是人类来呼风唤雨. 22.②√
【解析】20.发明是结合已有的事物创造出来的新事物,这期间有创造的过程;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的状态变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以此得知②是发明的解释,①是发现的解释。
21.设问是有问有答的句子。“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这是第一句设问句;“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是第二句设问句。设问改陈述,需要把问句和答案相结合:当然是人类来呼风唤雨;靠现代科学技术就能呼风唤雨。
22.“使人类生活改观”说的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后一句话是前一句话的拓展延伸,所以此句是在说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
23.②√ 24. 本领 猛烈 25. 招呼 同心协力 26.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27.①搬运食物 蚂蚁传递信号 认路本领
② 景物 气味 28.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29.喜爱。原因:蚂蚁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学习的。
【解析】23.略
24.略
25.略
26.略
27.略
28.略
29.略
30.英国,1997年2月 31.科学家受到将一截柳枝插到泥土里,就能长出一棵柳树,将苹果树上的一个芽嫁接到梨树上,就能收获到苹果等等这些现象的启发。
【解析】30.略
31.略
32.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弄假成真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弄假成真 33.夏天的夜晚,蝙蝠之所以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的飞翔,是因为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 34.蝙蝠;海参;蜗牛;蝙蝠要冬眠 ;海参要夏眠;蜗牛动不动就关起门大睡
【解析】32.略
33.略
34.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