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常考易错过关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①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②。再近些,那声音如同③,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江面上依旧④。” 下列表示浪潮声音变化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风号浪吼 ②山崩地裂 ③越来越大 ④隆隆
B.①隆隆 ②山崩地裂 ③越来越大 ④风号浪吼
C.①隆隆 ②越来越大 ③山崩地裂 ④风号浪吼
D.①风号浪吼 ②隆隆 ③越来越大 ④山崩地裂
2.理解词语:“风俗”中“俗”的意思是( )
A.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气、习惯等 B.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C.趣味低,不高雅 D.没出家的人,区别于出家的佛教徒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瞬间,花坛变了,变成了一池争奇斗艳的荷花。
②荷花丛中有一只仙鹤,一脚凌空,展翅欲飞。
③这些猴子、狮子、孔雀,又都在不停活动着。
④有时候,它像个花坛,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鲜花。
⑤晚霞千姿百态,变化无常。
⑥有时候,晚霞又合拢起来,变成一只灵活的猴子、一头威武的狮子、一只漂亮的孔雀。
A.⑥③④①②⑤ B.⑤④②①⑥③
C.④①②⑥③⑤ D.⑤④①②⑥③
4.下列加点的“漫”与“漫天卷地”的“漫”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漫不经心 B.漫无目的
C.漫漫长夜 D.漫山遍野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面风平浪静,轮船静静地航行着。
B.他实力超群,在赛道上齐头并进,跑在最前面。
C.看到有人出现,羚羊群浩浩荡荡地飞奔而去。
D.他拼尽全力,把摇摇欲坠的局面扭转过来了。
6.依次将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正确的一组是( )。
(1)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 的,是梦幻的。
(3)火灾到来时,消防队张指导员 地指挥大家安全撤离。
A.镇静 平静 静寂 B.平静 镇静 静寂 C.平静 静寂 镇静
7.对“走月亮”的理解,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走月亮”就是在月光下行走、散步。
B.“走月亮”就是在月光下行走,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C.“走月亮”写出了月夜美景,让我们感到愉快。
D.“走月亮”不仅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行走看到的美景,还透露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
8.下列语句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B.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D.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二、填空题
9.读句子,完成练习。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1) 句中“___________”体现稻穗穗大、穗重,丰收在望。
(2)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
(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走月亮”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人们在_________到郊外________。课文以“走月亮”为线索,描写了秋月下的美景。“我”和阿妈走过洒满月光的________;走过月光闪闪的________;走过月影团团的________;走过稻谷飘香的________……
(2)“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________次。
11.照样子,写词语。
(1)月影团团(ABCC式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然(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12.辨字组词。
占( ) 苇( ) 罗( ) 倦( )
站( ) 违( ) 萝( ) 卷( )
1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其中至少3个词语,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浩浩( ) ( )天( )地 昂( )东( )
山崩( ) 风( )浪( ) 人( )鼎( )
人( )人( ) 若( )若( ) ( )雷( )动
无( )不( ) 半( )半( ) 摇摇( )
( )无声 ( )声( )语 ( )耳( )聋
我选的词:____________
我写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秋天来了,pú tao( )成熟了,dào gǔ( )也笑弯了腰,妈妈qiān zhe( )我,来到zhuāng jia( )地里。
三、语言表达
15.句子练习。
(1)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仿写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宁静。(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写句子。
(1)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的________ ,也_______了。
17.小练笔。
仿照《秋晚的江上》写一首描写风景的小诗。
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片段阅读。
繁星(节选)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①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②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③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8.语段选自___________的《繁星》。
19.阅读语段中画横线的①②③处,说说作者通过所见或所想分别描绘了什么画面,请连一连。
第①处 星星私语图
第②处 繁星摇动图
第③处 萤火虫飞舞图
20.文段中画横线的①、②、③处,主要描写作者所见的是__________,描写作者所想
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A.第①处 B.第②处 C.第③处
21.“我躺在舱面,仰望天空”这句话中的“舱面”交代了观察星空的____________,“仰望”交代了观察星空的____________。
A.角度 B.地点
课外阅读
《白雪少年》
我小时候并不是那种很乖巧的孩子,常常因为要不到两毛钱的零用就赖在地上打滚,然后一边打滚一边偷看母亲的脸色,直到母亲被我搞烦了,拿到零用钱,我才欢天喜地地跑到街上去,或者就这样跑去买了一个“白雪公主”,然后就嚼(jiáo jué)到天黑。
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在店里看过“白雪公主泡泡糖”,都是细致而包装精美的一片一片的“口香糖”;每一片都能嚼成形,每一片都能吹出气泡,反而没有像幼年一样能体会到买泡泡糖靠运气的心情。偶尔看到口香糖,还会想起童年,想起嚼“白雪公主”的滋味,但也总是一闪即逝,了无踪(zōng zhōng)迹。直到看到国语字典中的包装纸,才坐下来顶认真地想起“白雪公主泡泡糖”的种种。
如果现在还有那样的工厂,恐怕不再是用脚踏车轮胎制造,可能是用飞机轮子了——我这样游戏地想着。
那一本母亲珍藏十几年的国语字典,薄薄的一本,里面缺页的缺页、涂抹的涂抹,对我已经毫无用处,只剩下纪念的价值。那张泡泡糖的包装纸,整整齐齐,毫无毁损(yǔn sǔn) ,却珍藏了一段十分快乐的记忆,使我想起真如白雪一样无瑕的少年岁月,因为它那样白,那样纯净,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涵容。
那些岁月虽在我们的流年中消逝,但借着非常非常微小的事物,往往一勾就是一大片,仿佛是草原里的小红花,先是看到了那朵红花,然后发现了一整片大草原,红花可能凋落,而草原却成为一个大的背景,我们就在那背景里成长起来。
那朵红花不只是“白雪公主泡泡糖”,可能是深夜里巷底按摩人的幽长的笛声,可能是收破铜烂铁老人沙哑的叫声,也可能是夏天里卖冰淇淋小贩的喇叭声……
这样想时,我就特别感恩母亲。因为在我无知的岁月里,她比我更珍视我所拥有过的童年,在她的照相簿里,甚至还有我穿开裆裤的照片。那时的我,只有父母留有记忆,我则是完全茫然了,就像我虽拥有“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装纸,但那块糖已完全消失,只留下一点甜意——那甜意竟也有赖于母亲爱的保存。
(文章节选自林清玄《白雪少年》)
22.给文中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3.照样子,写一些。
欢天喜地(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破铜烂铁(含近义词)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4.那张被母亲夹在国语字典里的泡泡糖包装纸对我来说有什么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我为什么特别感恩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6.写作练笔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钱塘江潮来时的景象。请你也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段。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和文段的理解。第一个空,传来响声,是远处传来,声音应为“隆隆”;第二个空,浪潮近了些,所以声音变大,应为“越来越大”;第三空,后文说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所以应为“山崩地裂”;第四个空虽然浪头过去了,但是还是有风浪,所以应为“风号浪吼”。
2.A
【详解】考查字义的理解。结合词语理解字义是不错的方法。“风俗”的意思是指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因此“俗”的意思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3.D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排序的掌握。从总分角度看,“晚霞真是千姿百态,变化无常”为总起部分,应放在段首;“有时候,它像个花坛,盛开着各样的鲜花”、“转眼间,花坛变了,变成一池争奇斗艳的荷花”、“荷花丛中有一只仙鹤,一脚凌空,昂首吐水”这几句话是对段首的举例说明之一,前后顺序是按事物发展逻辑关系来排列;“有时候,这些晚霞又合拢起来,变成一只灵活的猴子,一头威武的狮子,一只漂亮的孔雀,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中的“又”是对段首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放在上一说明事例之后;“这些猴子、狮子、孔雀、飞龙又都在不停地活动着”是对“有时候,这些晚霞又合拢起来,变成一只灵活的猴子,一头威武的狮子,一只漂亮的孔雀,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的进一步阐述,故此题的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⑤④①②⑥③。
4.D
【详解】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理解与分析。“漫”的意思有:①到处都是;②广阔,长;③不受约束、随便;④莫、不要。
“漫天卷地”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其中“漫”取第①个意思。
“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其中“漫”取第③个意思。
“漫无目的”形容放纵散漫没有目标。其中“漫”取第③个意思。
“漫漫长夜”指漫长的黑夜无边无际。其中“漫”取第②个意思。
“漫山遍野”的意思是遍布山野,形容很多。其中“漫”取第①个意思。
5.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B选项中的“齐头并进”的意思是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与“跑在最前面”矛盾,所以B选项错误。
6.C
【解析】略
7.D
【详解】《走月亮》的作者是吴然。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走月亮”不仅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行走看到的美景,还透露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
8.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比喻句的辨析,注意比喻句即有本体和喻体的句子,在本题中不是比喻句的是B项。在本句话中只有比喻词“仿佛”,但是并没有本体和喻体。
9. 低垂 比喻 稻田 银毯 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详解】考查句子理解。
(1)首先通读全句,再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观察句中哪个词语具体体现了稻穗穗大、穗重,丰收在望。
“低垂”一词并没有直接说明稻穗穗大,而是从侧面进行描写,正是因为稻穗穗大,所以稻子才会被压弯了。
(2)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
结合文章中的“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稻田比作了银毯,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稻田的稻穗之多。
(3)考查补充句子。
在补充句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比喻的修辞手法,注意使用的对象是否恰当。
例如:月光像美丽的银纱洒向了大地,如一匹锦缎温柔地从天抖落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10. 中秋夜晚 散步赏月 小路 溪岸 果园 田埂 四##4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1)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第三段写“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第四段写“我”和阿妈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第六段写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本文描写了“我”和阿妈在秋天夜晚“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想、所感,展现了美丽、奇妙的月夜姜景,表现了“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表达了“我”对姜好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第三段、第五段、第七段、第九段一共出现了四次,反复出现既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连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线索。
11. 小心翼翼 神采奕奕 生机勃勃 瞬间 眨眼间 一刹那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仿写的能力。
要注意分析所给例词在结构及内容上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这类词语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看明白仿写例句的类型就找出答案了。平时要多积累。
(1)ABCC式词语还有:心事重重、大腹便便、风尘仆仆、一表堂堂、情意绵绵等;
(2)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还有:片刻、刹那、一瞬间、一眨眼、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短暂、瞬间、霎时、眨眼间、一刹那、转瞬即逝、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等。
12. 霸占 芦苇 罗列 疲倦 站立 违背 萝卜 试卷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 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 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 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 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 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 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 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13. 荡荡 漫 卷 首 望 地裂 平 静 声 沸 山 海 隐 现 闷 滚 处 在 明 昧 晃晃 鸦雀 低 细 震 欲 昂首东望、浩浩荡荡、震耳欲聋 钱塘江大潮真壮观呀!人们昂首东望,开始只看到一条白线。白线越来越粗,很快,大潮浩浩荡荡地飞奔过来,那声音震耳欲聋。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造句。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
造句根据词语意思,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即可。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漫天卷地: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
昂首东望:抬头仰望东方的意思。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人山人海: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闷雷滚动:意思是闷热天气的雷不断在大地和云层中间回反射,形成“轰轰隆隆”的滚动的感觉。
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
半明半昧: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词意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摇摇晃晃:左右摇摆,不稳定。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14. 葡萄 稻谷 牵着 庄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联合句子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葡、萄、稻、牵、稼”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书写时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5. 老虎大吼一声,好像晴天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钱塘江大潮,难道自古以来不被称为天下奇观吗?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阿妈,这就是我们家的地。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夸张的修辞手法即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仿写夸张句可以写那地方很小,只有巴掌大。
(2)本题考查反问句和陈述句转换。
陈述句变反问句要加上反问词、疑问助词、句号改问号,句中肯定变为否定。改为钱塘江大潮,难道自古以来不被称为天下奇观吗?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首先要找出句子的病因,本句是用词不当。“宁静”指环境或心安静:四周没一点儿声音。结合语境意思应该是钱塘江面很久才恢复了平静,没有大的波动了,所以用“平静”合适。
(4)本题是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要去掉疑问助词,问号改为句号,句中否定改为肯定,所以句子最后变为阿妈,这就是我们家的地。
16. 山羊 晒太阳 阳光抚摸着它的背 火红 梅花 缀满一树的白发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1)例句句式是“什么在草地里做什么,然后怎么样”,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唱歌,小草陶醉在动听的歌声里。
(2)例句句式是“……的……,也……了”,示例:飞舞的雪花,也变成一只只白蝴蝶了。
17.示例:
春日的花丛,
采蜜的蜂儿,
尽管是倦了,
还依旧忙碌着。
双翅一翻,
把夕阳洒在草丛上;
嫩绿的新叶,
也妆成一瞬间的红颜了。
【详解】本题考查仿照《秋晚的江上》写一首描写风景的小诗。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描写即可,答案不唯一。《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示例:
夕阳中的幽径,
飘飞的秋叶,
即使是无力了,
还迎着寒风舞蹈。
双手一张,
把夕晖铺满小路,
金黄的大地,
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18.巴金 19. 20. A B C 21. B A
【分析】18.此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本选段出自巴金的《繁星》。《繁星》是当代作家巴金于1927年1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对星空、繁星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作者也通过写景抒发了淡淡的离情。全文语言隽永清丽,耐人寻味,读着这样的文字,感到很亲切,很自然,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19.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语段中画横线的第①处“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作者通过所见描绘的画面是繁星摇动图;语段中画横线的第②处“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作者通过所想描绘的画面是萤火虫飞舞图;语段中画横线的第③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作者通过所想描绘的画面是星星私语图。
20.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文中第①处主要描写作者所见,文中第②③两处从词语“我好像看见、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看出是描写作者所想的。
21.考查观察角度,“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这句话中的“舱面”交代了观察星空的地点,“仰望”交代了观察星空的角度。
22.jiáo zōng sǔn 23. 声东击西 扬长避短 和颜悦色 察言观色 24.那张被母亲夹在国语字典里的泡泡糖包装纸对我来说是童年的欢喜。原因:小时候泡泡糖不容易得到,所以弥足珍贵,渗透着童年美好的回忆;长大后吃的“口香糖”包装虽精美,但容易得到,每一片都能吹出气泡,反而没有了靠运气的心情。 25.因为母亲很爱我,她比我更珍视我所拥有过的童年,精心保存“我”的国语字典及童年的照片,使“我”的童年生活留下痕迹,体现了母亲对“我”童年的珍视及对“我”深深的爱。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识记。
23.本题考查学生对含反义词和含近义词的词语的识记。
含反义词的词语还有:有眼无珠、东倒西歪、大同小异、今非昔比、左邻右舍、古为今用
含近义词的词语还有:吆五喝六、和颜悦色、察言观色、粉身碎骨、改天换地、千丝万缕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第四段的“却珍藏了一段十分快乐的记忆,使我想起真如白雪一样无瑕的少年岁月,因为它那样白,那样纯净,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涵容。”可以知道那张被母亲夹在国语字典里的泡泡糖包装纸对我来说是童年的欢喜。再将这个点展开来进行表述。
25.本题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关键语句的查找能力。通过题目“感恩母亲”能在文中最后一段找到“我就特别感恩母亲。因为在我无知的岁月里,她比我更珍视我所拥有过的童年,在她的照相簿里,甚至还有我穿开裆裤的照片。”,通过这段话就知道母亲很爱我。再将这段话作为材料来说说为什么特别感恩母亲。
26.例文: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公园大花坛中的桂花开了。她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中,从远处看宛若披着轻纱的新娘。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煞是好看。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秋天都熏醉了。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首先明确自己要描写的景观是什么,然后根据景观的特点进行描写。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