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课前预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背景:
(1)清政府统治腐朽落后
(2)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扩张
(3)1894年______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导火索)
2.战争过程
主要战役 时间 结果 民族英雄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_________
(1)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腐败落后(根本原因),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
②相较于日本,清军武器装备落后,军队战斗力低;
③日本蓄谋已久,重视海军建设,装备先进,战事准备充分。
(2)《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
③主要内容及影响:
内容 危害
割地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赔款 加重人民负担
通商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设厂 列强的侵略由资本输出转变为以商品输出为主
影响: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②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预还辽,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
(1)提出国家:________
(2)原因:美国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3)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4)结果: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知识点总结】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背景:清政府统治腐朽落后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扩张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导火索)
2.战争过程
主要战役 时间 结果 民族英雄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 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 平壤陷落 左宝贵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 占大连、旅顺;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1895年春 地点:日本马关
主要内容及影响:
内容 危害
割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重人民负担
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的侵略由资本输出转变为以商品输出为主
影响: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②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预还辽,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
(1)提出国家:美国
(2)原因:美国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3)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4)结果: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下列不属于这场战争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虎门之战 C.威海卫战役 D.黄海海战
2.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涓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割台湾”是出自下列哪个条约内容?(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末代皇帝》 D.《甲午风云》
4.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火烧圆明园 B.镇压太平军 C.制造旅顺大屠杀 D.提出“门户开放”
5.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6.下图是蒋廷黼《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7.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新创伤”主要表现在( )
A.勒索巨额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在华开设工厂 D.割占中国领土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内陆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9.《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0.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11.《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词云:“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出现“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2.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3.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如果把“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5.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列强的侵略 B.中国人民的抗争 C.近代化的探索 D.民族觉醒
16.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44年,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
B.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图是哪一场战争的形势图?请列举一位此次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并写出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条约。
材料三: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而且数世纪以来,未有外敌严重压迫,以致养成一种不能战争之民族。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
——《瓦德西拳乱笔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在反侵略斗争中失败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这段屈辱历史的感悟。
2.【制度、科技、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
材料一:如图为1840年和1894年英国、中国、日本三国GDP的统计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为GDP。(GDP单位以比例核算)
备注:按照欧美式GDP计算1840年中国的GDP仅为英国的40%是日本的18倍。1894年中国的GDP仅为英国的6%,为日本的12%。
看图及备注回答:
(1)1840年英国GDP是中国的2.5倍,是日本的4.5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2)看图分析1894年和1840年相比日本和英国GDP增长速度谁快?其原因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二:社会大变革、大发展之前人们的思想必将先发生变化。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它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影响,它能推动和改变社会……法国的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4)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