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选择题(3)【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选择题(3)【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19:4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 白玉做床,金做马
B.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硫酸溶液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
A. 小于7 B. 等于7 C. 大于7 D. 都有可能
3.如图所示已平衡的天平两端放着两个分别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过一段时间后,天平会( )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平衡 D. 无法判断
4.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粒子不断运动”的研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物质X是( )
A. 浓氨水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 浓食盐水
5.纯碱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工之母”,其产量和消费量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下列物质不能与纯碱反应的是( )
A. 稀硫酸 B. 铁 C. 石灰水 D. 氯化钙
6.海珠陈女士一家六口人饭后出现亚硝酸盐中毒,并被送往医院紧急治疗。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加热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请结合下表信息判断,下列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方法错误的是( )
A. 滴加稀盐酸 B. 加热 C. 滴加硝酸银溶液 D. 加水溶解
7.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将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 向盛有相同质量锌和氧化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 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9.下列实验,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10.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 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B.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溶液的pH
1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 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 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1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3.下列物质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
A. 大理石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澄清石灰水
14.下列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含有Ag+
B.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其中碳酸钠过量,则溶液显中性。
C. 分别含有Mg2+、Cu2+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15.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只露出“Na”字样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
A. Na2SO4 B. NaCl C. Na2CO3 D. NaOH
16.向盛有50g10%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如图(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其他量的变化)所有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
17.下列相关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Ca3(PO4)2 B. NH4Cl C. NH4H2PO4 D. K2SO4
18.有一瓶稀硝酸溶液pH=4,若要使溶液的pH增大,应加入下列的物质是( )
A. 盐酸 B. 硫酸 C. 氢氧化钠 D. AgCl
19.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产生水的质量相等
B. 消耗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1:1
C. 消耗CaCO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1
D. CaCO3一定没有剩余
20.要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最好加入适量的( )
A. 水 B. 氢氧化钙 C. 硫酸 D. 稀盐酸
21.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如图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
A. 红色 B. 蓝色 C. 红色 D. 蓝色
22.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而皿的pH试纸上,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 用蒸馏水冲洗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23.根据下列各组提供的试剂,判断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
A. Na2SO4溶液和Ba(NO3)2溶液
B. NaOH溶液和稀硫酸
C. KNO3溶液和CaCl2溶液
D. Na2CO3溶液和稀盐酸
24.下列反应属于酸碱反应的是( )
A. Cu(OH)2+2HNO3=Cu(NO3)2+2H2O
B. CO2+H2O=H2CO3
C. 2KMnO4=ΔK2MnO4+MnO2+O2↑
D. HCl+AgNO3= AgCl↓+HNO3
25.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如下表:
下列有关上述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葡萄汁显酸性
B. 只有血浆显碱性
C. 正常雨水显中性
D. 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饮用葡萄汁
2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①NaCl、BaCl2、CuSO4、NaOH、NH4NO3 ②Ba(NO3)2、NaCl、Na2SO4、H2SO4、HCl
③NaOH、FeCl3、MgSO4、BaCl2、KCl ④AgNO3、HCl、K2CO3、NaCl、BaCl2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27.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某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钡离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28.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B. 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C.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
29.小白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30.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纯碱 ⑤生石灰 ⑥食盐
A. ①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⑤
3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 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32.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无色气体放出,也可能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
A. CaCl2  KOH  Na2CO3
B. Na2CO3  BaCl2  HCl
C. K2CO3  HCl  NaOH
D. CuSO4  HNO3  NaCl
33.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B.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Y+2ZY=2XY2+Z2
34.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3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食醋 B. 牛奶 C. 液氧 D. 碘酒
36.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分子式是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CsOH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
B. CsOH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sOH = Cs2++2OH-
C. CsOH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D. CsOH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分子式为CsSO4
37.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固体可能含有CO32-
B. 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
D. 验证烧碱部分变质,先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38.有一种“白纸血印”的街头骗术。原本是一张雪白的纸,只见“大师”用力一拍,纸上竟然出现了一个血手印,表明妖魔鬼怪被降服.接下来“大师”把纸放入“水”中,血手印又慢慢消失了,表明妖魔鬼怪被驱走。其实“大师”事先在手上涂了碳酸钠溶液,在白纸和水中各加入了一种化学试剂,则在水中加入的化学试剂可能是( )
A. 稀盐酸 B. 酚酞试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39.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都可作干燥剂
B. 脂肪、蛋白质都是有机物
C. NH4NO3、(NH4)3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D. 合金、硫酸铜晶体都属于混合物
40.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下列制备有关物质所设计的方案中,正确的是( )
41.为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K2CO3,某同学设计了几种方案,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正确的是( )
A. 适量稀硫酸溶液 B. 适量BaCl2溶液 C. 适量AgNO3溶液 D. 过量盐酸溶液
42.下列有关化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
B. 硝酸钾属于钾肥
C. 铵态氮肥(含有铵根离子NH4+)不能与碱性化肥一起施用,会影响肥效
D. 磷酸钾属于复合肥
4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

44.在防疫期间84消毒液(主要的有效成分是NaClO)被大量使用。专家特别提醒,它不能和洁厕灵(主要的有效成分是HCl)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有毒气体,其反应原理为2HCl+NaClO=NaCl+H2O+X↑。由此能做出的正确判断是( )
A.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 NaClO是一种氧化物
C. NaClO在该反应中做还原剂 D. 有毒气体X为氯气
45.下表是所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牛奶和鸡蛋清均呈碱性
B. 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D. 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46.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液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原因是( )
A. 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 B.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 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D. 溶液中都含有OH﹣
47.NH4NO3是一种化学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B. 该NH4NO3溶液中存在H+
C. 久施NH4NO3可能导致土壤酸化 D. NH4NO3肥料属于复合肥
48.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2Na+H2O==2NaOH+H2↑ B. Cu(NO3)2+2KOH==Cu(OH)2↓+KNO3
C. CO2+Ca(OH)2==CaCO3↓+H2O D. Fe2O3+3CO=高温3CO2+2Fe
49.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酸或碱溶液改变了石蕊试液的颜色 ②防毒面具中活性炭吸附毒气 ③铜丝作导线导电 ④生石灰作干燥剂吸水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0.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食醋(2~3) B. 牙膏(8﹣9) C. 西瓜汁(5~6) D. 橘子汁(3~4)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B 6.D 7.A 8.C 9.C 10.C
11.B 12.C 13.A 14.C 15.C 16.D 17.C 18.C 19.A 20.D
21.D 22.B 23.C 24.A 25.B 26.C 27.C 28.D 29.D 30.D
31.A 32.B 33.B 34.A 35.C 36.C 37.D 38.A 39.B 40.B
41.B 42.B 43.D 44.D 45.C 46.D 47.D 48.A 49.C 50.B
《物质及其变化》选择训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