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选择题(4)【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选择题(4)【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19: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2.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 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3.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Na+、Cl-、NO3-
B. K+、H+、SO42-、Cl-
C. Na+、NH4+、NO3-、SO42-
D. Ca2+、Cu2+、Cl-、NO3-
4.常温下,有反应:M+N→盐+水,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 )
A. 酸、碱 B. 盐、碱 C. 氧化物、酸 D. 氧化物、碱
5.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
A. 浓盐酸 B. 浓氨水 C. 浓醋酸 D. 浓氢氧化钠溶液
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 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 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冒白烟
C. 向硫酸铜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 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会产生白色的碳酸钙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溶质,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及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②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③bc段上的任意一点(c点除外)都存在两种沉淀
④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三种溶质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 检验Na2CO3中是否混有NaCl:先加足量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
C. 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观测现象
D. 除去CaO中混有的少量CaCO3:加入足量水,过滤
10.图中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物质a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物质b
B. 物质h一定不溶于水
C. 物质d可能是H2S溶于水形成的酸
D. 物质d、e和f中一定都含有氢元素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
B.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12.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溶于稀硫酸,煤的燃烧
B. 火药爆炸,粉碎矿石
C. 冰融化成水,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D. 汽油挥发,湿衣服晾干
13.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B. 消石灰、生石灰、Ca(OH)2
C. 纯碱、碳酸钠、Na2CO3 D. 食盐、氯化钠、NaCl
14.实验基本操作是学习化学的灵魂.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15.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
A. 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C. 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
D. 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将CO2气体通入C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B. 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C. 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Cu(OH)2,溶液显红色
D. 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17.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18.某品牌矿泉水做了如图所示广告:两个玻璃杯中分别盛有两种水样,水样中分别浸有pH试纸后,左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橘黄色(弱酸性),右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绿色(弱碱性)。广告宣称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左侧杯中的矿泉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B. 左侧杯中的矿泉水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
C. 将右侧杯中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能读出水样的pH值为6.72
D. 用pH试纸测定矿泉水的pH应该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后滴在试纸上
19.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B. 制备Fe(OH)3:将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C.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
D. 鉴别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
20.已知复分解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在常温下,测得相同浓度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
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较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
A. CO2+H2O+2NaClO=Na2CO3+2HClO B. CO2+H2O+NaClO=NaHCO3+HClO
C. CH3COOH+NaCN=CH3COONa+HCN D. NaClO+CH3COOH=HClO+CH3COONa
2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 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 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 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22.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23.小乐在完成图I所示两个实验后,将两次废液倒入同一洁净废液缸,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为确定混合废液中碱性物质成分,她取一定量的混合废液过滤,并向滤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图II所示图像。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
A. 只有碳酸钠 B. 只有氢氧化钠
C.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D.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4.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①向硫酸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B. ②向盐酸和氯化镁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③将足量镁粉和铝粉分别与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 ④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25.要使图中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锌和稀硫酸 ②石灰石和盐酸 ③氯化钠和水 ④氧化钙和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6.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氯离子
B. 表示钠离子
C. 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
D. 此反应的实质是结合成水分子
27.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有( )
A. Ca(OH)2和 H2 B. CaCO3、NaOH和H2
C. NaOH和Ca(OH)2 D. Ca(OH)2、CaCO3和H2
28.如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电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
29.为除去固体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30.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 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 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31.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2.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B. 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
C. 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D. 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
33.实验室中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一定时间,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
3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D. 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35.某同学将一定量的Na2CO3与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酚酞 B. CuCl2溶液 C. Na2CO3溶液 D. NaCl溶液
36.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37.“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①处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 B. 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
C. ①处物质可溶于水 D. ①处物质类别属于盐
38.现有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 稀硫酸 B. 纯碱溶液 C. 食盐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39.为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的溶液,设计如下实验:
下面对试剂①、试剂②和试剂③的选择,合理的是( )
A. ①酚酞 ②稀盐酸 ③氯化钡 B. ①酚酞 ②稀盐酸 ③稀盐酸
C. ①石蕊 ②氯化钡 ③稀盐酸 D. ①石蕊 ②氯化钡 ③碳酸钠
40.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 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 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41.小余取8.0g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敞口的锥形瓶中,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发生潮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为10.0g。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成因,小余立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试剂X逐滴滴入锥形瓶中,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装置前后质量减少了1.1g。(不考虑滴加液体体积、气体密度变化和结晶水的生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试剂X可以是稀硫酸
②固体Y可以是生石灰
③滴加试剂X前锥形瓶内水的质量为0.9g
④若没有球形干燥管,测得氢氧化钠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水的质量会偏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2.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B. M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 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D. 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43.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 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 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 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4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45.“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方法的优点是没有能耗
B. 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C. 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 “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46.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则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是( )
A. CaCO3、NaOH和H2 B. Ca(OH)2和H2
C. NaOH和Ca(OH)2 D. Ca(OH)2、CaCO3和H2
4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48.有 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之间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一定呈酸性
B. 乙溶液的pH可能为9
C. 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 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溶液,最后溶液可能仍为绿色
49.盐酸先生闯迷宫(如图),请你帮他选择行进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
50.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42﹣的数目相同
B. 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 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
D. 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B 6.B 7.B 8.D 9.D 10.B
11.D 12.C 13.B 14.B 15.D 16.C 17.B 18.D 19.D 20.A
21.D 22.C 23.D 24.C 25.B 26.D 27.B 28.C 29.D 30.D
31.D 32.C 33.A 34.D 35.C 36.C 37.B 38.B 39.A 40.D
41.B 42.D 43.C 44.A 45.B 46.A 47.D 48.D 49.B 50.C
《物质及其变化》选择训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