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2 12:5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894-1895
1856-1860
1883-1885
1840-1842
1931-1945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抗日战争

1900
左宗棠收复新疆(19C80S)
黄海战役
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19C末)
全民族抗战
列强侵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统治—屈辱史
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抗争史
仁人志士不懈寻找救国救民真理道路—探索史
四条线索
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近代化史
交织并行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1841)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
五四运动(1919)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戊戌变法(1898)
洋务运动(19C60-90S)
辛亥革命(1911)
新文化运动(1919)
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自主学习单 P32-35
1.兴起地点、时间、原因、性质、清政府对其政策、口号、评价。
2.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3.《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一、义和团运动 兴起地点
时间
原因
性质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_________斗争组织
发展
口号
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②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扶清灭洋
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________”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________地区。
反帝
山东、直隶一带
招抚
京津
19世纪末
1897年德国占胶州湾
1897年俄国进驻旅顺
英法占领威海/广州湾
遇有交涉之案,但凭教民一诉或教士一言即签票传人,纵役勒索;到案复又不分曲直,往往抑制良民,……教民专得借官吏之势力肆其欺凌,良民上诉,亦难申理
材料一:“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歌谣
材料二:(义和团)他们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经清政府考察后,义和团)团民就更加疯狂……公开表演这种所谓的刀枪不入法术……真的相信自己能够刀枪不入,真的就拿火枪往身上打……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论从史出(结合课本P33页第二段)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反帝国主义斗争意识;朴素的爱国主义
盲目排外
迷信色彩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反帝爱国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盲目排外
扶清:
进步性:反对帝国主义
灭洋:



局限性:盲目排外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一、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活动地区
1900年,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真的是义和团运动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吗?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二、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原因
侵略国
头目
1900年
英、法、美、德、意、奥、日、俄
西摩尔 瓦德西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口诀:“饿的话每日熬一鹰”]
奥匈帝国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请同学们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天津保卫战
慈禧太后挟光绪出逃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义和团在廊坊阻击战
2
3
4
5
6
7
1
步步紧逼的联军
英美俄日
法德意奥
5月20日,公使团会议提出调兵来北京
5月31日,联军300余人由天津入京,进驻北京使馆
6月10日,八国联军2000余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之下由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廊坊抗击,联军撤回到天津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
西摩尔
6月17日,联军舰队攻陷大沽炮台
愚昧善变的清廷
6月19日,慈禧接到大沽炮台失陷的消息,误信列强要归政光绪的谎报,清政府发出照会,要求11国公使24小时内离京,形成事实上的“宣战”,战争正式爆发
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试图赴总理衙门交涉,途中与清军虎神营士兵恩海发生冲突,克林德遭枪击死亡
克林德
6月21日,清政府正式发布宣战诏书,并鼓励义和团的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德国日后勒索刁难中国的政治筹码
清政府在政治上极为被动,列强找到了扩大侵略的借口
愚昧善变的清廷
7月14日,天津失陷。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
聂公当年激扬处,
多少青松配雨寒
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籍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
——《中国近代历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
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瓦德西
义和团运动 兴起地点 山东、直隶一带
原因 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②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性质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发展 1900年,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口号 扶清灭洋
结果
意义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
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呈给德皇的报告
肆意掠杀的联军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八国联军的暴行




八国联军在北京实际公开抢劫了8天,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对北京城进行了一年多的大洗劫。《永乐大典》307册,经史子集4.6万余册,国库藏书4.7万余本,宝物2000余件,镀金佛3000余尊等,被尽行劫毁。联军掠走库银达 6000万两之多。
各国公使、商人纷纷进宫,坐在
乾清宫的龙椅上,过了片刻皇帝瘾
北京沦陷
8月14日北京沦陷后,慈禧太后在逃跑途中,又谕令荣禄等与列强公使议和。但由于交通、通讯中断,未能实现
决心求和的清廷
8月31日慈禧谕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北京与列强公使议和
晚清的糊表匠——李鸿章
丧权辱国的条约
清政府战败,决心求和,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时间:
签约国:
1901年(辛丑年)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辛丑条约》签约现场
李鸿章
庆亲王奕劻
78岁的李鸿章,签完后,大口吐血,三个月后病逝…
《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危害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机构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军队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从朝廷”,成为帝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丧失军事自主权,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清廷处于各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体现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但打上了屈辱的烙印
影响: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
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挟光绪皇帝自西安启程,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慈禧回銮图
列强侵华主要事件:
战 争 侵华 国家 时 间 签定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 影 响
鸦片战争 英 1840-1842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夏、福宁、上 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美俄 1856-1860 1858《天津条约》 汉口、南京等十口通商 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北京条约》 九龙司 增开天津 中法战争 法 1883-1885 《中法新约》 中国的西南门户被打开
甲午中日 战争 日 1894-1895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2亿两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地加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八国联军 侵华 俄、德 法、美日、奥意、英 1900-1901 《辛丑条约》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4.5亿两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落后就要挨打!
看图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