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1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1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2 13:1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如图,每天走10000步的话,大约步行7公里。假如每天步行35公里,他的微信步数会是多少步?
如果,有人能坚持2年每天都走这么多步,你相信吗?
50000步
有一支军队做到了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有一支军队,在两年时间里,共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平均每天行军(步行)71华里(1华里=0.5公里)。
中国工农红军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课程标准: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
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学习目标P81-84
1、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原因、经过(读图说)、胜利会师
2、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雄关漫道从头越 共话长征忆昔年
战略转移长征之路
艰苦卓绝长征之路
长征之路在心中
已成燎原之势
星星之火
一、战略转移长征之路
面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国民党统治集团有何想法和行动?红军做出何对策?
反围剿 敌我兵力 战争结果
第一次 10万—4万 “围剿”被红军粉碎
第二次 20万—3万 “围剿”被红军粉碎
第三次 30万—3万 “围剿”被红军粉碎
第四次 50万—7万 “围剿”被红军粉碎
第五次 50万—8万 反“围剿”失利,境地危险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未战:进攻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
战中:分兵御敌,被动挨打
战败:调集红军主力与优势敌军决战
错误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李德
博古
一、战略转移长征之路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红军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阅读教材P81-82,找出和红军长征有关的重大事件,并在地图上画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二、艰苦卓绝长征之路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阅读长征路线图与中国地形图,说说长征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遵义会议
强渡乌江
瑞金出发(1934年10月)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吴起镇会师
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强渡大渡河
红一方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胜利完成长征
二、艰苦卓绝长征之路
  对比遵义会议前后的红军行进路线,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 “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
遵义会议后长征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运动歼敌、声东击西、轻装上阵、机动灵活)
二、艰苦卓绝长征之路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1.纠正“左”倾错误,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二、艰苦卓绝长征之路
1927年8月1日前
1927年8月1日后
1927年8月7日后
1927年10月后
1931年11月后
……
1935年1月后
南昌起义
一无所有
有了军队
有了根据地
有了政权
有了方向
有了转折
“八七”会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遵义会议


幼年
成熟
二、艰苦卓绝长征之路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转折点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幼年
成熟
14年
二、艰苦卓绝长征之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
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激战腊子口
长征结束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
1
3
2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材料一: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三: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二: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艰苦卓绝长征之路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矛盾斗争。
合作探究
1、国民党的军事围堵。
……
三、长征之路在心中
三、长征之路在心中
600
余次战斗
700
多县城
攻占
11
个省
途经
25000
余里
行程
数百
个团
击溃
8.6
万人
出发
0.6
万人
结束
历经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没有!从来没有!过去的12个月里,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的红军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三、长征之路在心中
有的人也许会说,长征对我们新世纪的一代太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我们可以不学长征精神。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长征精神
三、长征之路在心中
不怕艰难险阻
勇往
直前
战胜
一 切
困难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永不
言败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
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三、长征之路在心中
出发点
转折点
会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