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学习目标】
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日本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
2、爆发: 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 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
3、意义:九一八事变成为 的起点,揭开了 的序幕。
4、扩大: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 ,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5、罪行:①在东北屠杀人民,②掠夺资源;③推行奴化教育;④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6、抗争:(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A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
B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 ,抵抗日军;
C 中国共产党派 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D.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7、影响: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共矛盾---中日民族矛盾)。
B中国人民的 开始了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华北危机:
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二 九运动
(1)背景:1935年,日军策划华北事变,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时间地点人物: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
(3)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一致抗日。
(4)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也称双十二事变)
1、背景:① 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②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 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④ 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直接原因: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
2、时间和经过: 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注:是城市的“城”)在西安发动“兵谏”(目的:“逼蒋抗日”),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 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3、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归纳提升】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2、评价张学良、杨虎城
他们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夯实基础】
1.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下图是某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该博物馆最有可能坐落于
A.北京 B.南京 C.重庆 D.沈阳
3.东北三省沦陷后,在日本扶持下成立的伪满洲国,其“执政”是
A.袁世凯 B.汪精卫 C.蒋介石 D.溥仪
4.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学生这次的爱国救亡运动是
A.西安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5.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一名女大学生正在演讲,她演讲的核心内容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和平、民主、建国” D.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6.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到:“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他描述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7.在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加剧的时刻,全国人民都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 战、抵抗日本的侵略。1936年,首倡大义,弃生死而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的两位爱国者是( )
A.朱德、叶挺 B.贺龙、刘伯承 C.张学良、杨虎城 D.佟麟阁、赵登禹
8.“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补益)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逼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增强国力 D.拥兵自重
9.下图是一本关于“西安事变”始末的史学研究专著的封面,书名为《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对“拐弯”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D.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10.对《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课文标题理解,不正确一项的是
A.体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逐步加深过程
B.说明一战之后,中国面临最凶残的敌人是日本
C.体现了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团结抗战过程
D.说明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7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的日本中国驻屯军一部,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境的卢沟桥附近举行实弹演习。23时左右,演习的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和受到中国士兵的射击,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严正拒绝。日军向我军开火,我军奋起抵抗。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中国人民“14年浴血奋战”的起点是哪个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2)材料二叙述了哪个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具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蒋介石当时对抗日持什么态度 并结合所学,为了让蒋介石转变态度,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这一行动的结果如何?试卷第1页,共3页
【培优提升】
1.“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这一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应为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2017年1月3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历史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于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②这一要求客观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③这一要求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4.下图是我国近代重大周年历史事件(部分)。下列对空缺部分填写完全正确的是
A.①鸦片战争爆发②甲午战争爆发③一二·九运动
B.①金田起义②武昌起义③九一八事变
C.①洋务运动开始②中华民国成立③卢沟桥事变
D.①《天津条约》签订②黄花岗起义③一·八事变
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 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 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对峙基本结束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6.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近代史,中国走过了一段屈辱黑暗而又艰难曲折的历程,最终迎来了光明的前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年代尺:
根据年代尺,请指出甲、乙分别代表什么内容 并用一句话概括该年代尺的主题。
材料二 2021年10月10日是中国辛亥革命110周年的纪念日。1911年10月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来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十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近代中因的发展与进步打开了禁锢之闸门。而且当时占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辛亥革命,也极大震格了寰球五大洲16亿的人们,使其成为当时继美国独立革令、法国大革命之后,又一起具有划世界时代意义的大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辛亥革命,催生了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由此其也就成为当时全世界最伟大的一件历史性事件。
——摘编自毛韬《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民建中央网站)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初心不改,敢于面对挫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摘编自十九大报告
阅读材料三,请你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上的相关史实来说明“敢于面对挫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材料四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与日军周旋于白山黑水之间,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六年,是整个抗日战争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朱汉国《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4)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距今年多少年?它具有什么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ADDBB BCACA
11.(1)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消极回避的态度(或攘外必先安内的态度);西安事变;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培优提升】
ACCBB
6.(1)甲:鸦片战争;乙:《辛丑条约》。主题: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列强一步步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其他意思相近即可)
(2)孙中山;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中国革命拉开了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或: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纠正了左倾错误,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90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共24张PPT)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这一天,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经过、结果、影响
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是如何一步步侵占中国的?给出相关史实的时间、内容。
3.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爱国儿女是如何反抗的?(共产党、国民党、学生)
4.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
学习目标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
材料二 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 1931年7月23日即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就发布了《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一文,称“抗日必先剿匪,攘外必先安内,安内以攘外,剿匪以抗日”。当时的安内,主要指“剿共” ,由于国民党政府忙于从南到北围剿中共的农村根据地,于是对日本侵略每每妥协、姑息及退让。
1927年6-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一、九一八事变
2.概况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经过
结果
影响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关东军
炸毁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袭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三省沦陷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一、九一八事变
3.借口——柳条湖事件
进攻东北的日军
一、九一八事变
4.结果——日军占领沈阳、东三省沦陷
东三省沦亡
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
九一八事变后,又电令东北军:“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
——《革命文献》
第六单元
九一八事变前
九一八事变后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东北会这么快沦陷?
一、九一八事变
目的: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伪满洲国(1932年—1945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扶植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
一、九一八事变
4.伪满州国
一、九一八事变
5.日军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6.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东北人民和
未撤走的东北军
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到东北
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一、九一八事变
华北危急!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所谓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二、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
一二·九运动 时间
地点
口号
结果
影响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新华门前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二、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2.一二·九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张学良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
杨虎城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
三、西安事变
1.背景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时间
目的
人物
性质
经过
1936年12月12日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三、西安事变
2.概况
1、日军侵略东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
3、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
4、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合作探究
西安事变发生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事态如此发展,将会引起国内、国际时局的怎样变化呢?
三、西安事变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
派扩大内战,以便
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
掌权,日本扩大侵华,
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
支持和平解决。
亲日派:何应钦等主
张“讨伐”张学良,
企图置蒋介石于死
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
力主张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张学良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中共的态度
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三、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西安事变
3.结果
4.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一到南京,蒋介石就将他软禁。直到1990年6月,张学良才结束了长达54年的幽禁生活。1995年,他定居夏威夷檀香山。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檀香山溢然长逝,享年101岁。
杨虎城将军于1937年6月被迫“出洋考察”,11月回国后被囚禁。全国解放前夕,他在重庆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家人。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注:此内容来源于资料卡片,如需详细了解,可参考资料卡片: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和杨虎城。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始于 ( )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 B. 1936年西安事变
C. 1937年七七事变 D. 1937年八一三事变
2.下图中的人物和建筑共同见证了( )
A.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C
A
当堂测评
3.图1是20世纪30年代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和《申报》刊登的香烟广告。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D
A.民族民用工业举步维艰 B.营销方式实现了现代化
C.开始抵制洋货救国保民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图1
图2
图3
当堂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