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 第四节物质的分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舟山月考)近日兰州大学宣布研制成功制备韧性陶瓷的原料——刚玉纳米颗粒(主要成分是Al2O3),Al2O3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2021九上·临海期末)现有铁粉、二氧化锰、硫酸钡和铁矿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某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制作了如图的检索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a只含一种物质 2 1b含有多种物质 甲 2a只含一种元素 乙 2b含有多种元素 3 3a▲ 丙 3b白色固体 丁
A.甲表示的是铁矿石
B.乙表示的是铁粉
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3.(2021九上·嵊州期末)如果右图表示概念1、2、3之间的关系,那么下表选项中三者关系与右图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弹性势能 势能 机械能
B 碱 可溶性碱 碱性物质
C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D 简单机械 滑轮 杠杆
A.A B.B C.C D.D
4.(2021九上·诸暨期中)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过程中,场室常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但如果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同时使用,则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有2种
C.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2
D.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O
5.(2021九上·诸暨期中)下列选项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〇”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的物质可能是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6.(2021九上·临安期中)体操运动员常用一种白色的“镁粉”搓手,去除手上的汗渍,增加掌心与器械的摩擦力。这种“镁粉”溶解性很差,但有很好的吸水性。①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得到无色澄清溶液:②"镁粉”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镁粉”是单质镁
B.①②反应都生成了同一种盐
C.“ 镁粉”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镁
D.可以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
7.(2021九上·拱墅月考)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2、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由2个N2分子构成
B.N4中N的化合价为+4价
C.N4是一种单质
D.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8.(2020九上·江北月考)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酸和碱属于包含关系 D.单质和金属单质属于包含关系
9.(2020九上·绍兴月考)2017年7月,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首次试采圆满成功,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 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可燃冰”是( )
A. 纯净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10.(2020九上·温州期中)分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文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分类,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都是还原剂
B.硝酸钾、高锰酸钾、氯酸钾都属于盐类
C.尿素、碳酸氢铵都是铵态氮肥
D.涤纶和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11.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都是氧化物
12.(2018九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单质
B.该反应可能为水的电解
C.反应生成的两种分子个数之比为5:1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3.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 )
A.①化合物、③氧化物 B.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
C.①单质、③氧化物 D.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
14.某实验室的药品按物质分类放置,部分药品摆放如下表:
药品柜 甲 乙 丙 丁
药品 CuO、MnO2等 HCl、H2SO4等 Ca(OH)2、KOH等 NaCl、CuSO4等
若科学老师需要NaOH,则他能取到的药品柜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2017九上·越城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含有两种物质,它们的化学式和所属的物质类别都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1 物质2
名称 化学式 物质类别 名称 化学式 物质类别
A 氮气 N 非金属单质 氧化亚铁 Fe2O3 碱
B 纯碱 Na2CO3 碱 碳酸 H2CO3 有机物
C 硫酸钾 K2SO4 盐 五氧化二磷 P2O5 金属氧化物
D 硝酸 HNO3 酸 氢氧化镁 Mg(OH)2 碱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2021九上·舟山期末)现有6种物质:Fe、Cu、H2SO4、NaOH、NaCl和AgCl。
(1)有人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如下分类,请在表中相应的位置指出分类的标准。
分类 分类标准
类别一:Fe、Cu 类别二:H2SO4、NaOH、NaCl、AgCl 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为分类依据
类别一:Fe、Cu、AgCl 类别二:H2SO4、NaOH、NaCl 用 为分类依据
(2)请在上述6种物质中选出2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2021九上·绍兴期中)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变化的常用方法。将纯碱、硫磺、熟石灰、氧化铁四种物质分类,填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写化学式)。
① ② ③ ④
18.(2021九上·杭州月考)现有①液氧 ②洁净的食盐水 ③铁粉 ④二氧化碳 ⑤冰水混合物 ⑥液态空气 ⑦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 ⑧氯化钾等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19.(2021九上·乐清月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废旧干电池中有锌皮、铜帽(含金属Cu和Zn)、石墨、MnO2、NH4Cl等,若将生活中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因此将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尤为重要。如图是回收废旧干电池成分的主要流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设备1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 (填物质名称)。
(2)流程中B溶液的溶质有H2SO4、 。
(3)写出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2021九上·西湖月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市场上84消毒液等消毒剂非常紧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2NaOH+Cl2=NaCl+NaClO+H2O。回答:
(1)反应物氯气属于 (填物质类别)。
(2)NaClO中Cl的化合价是 。
(3)NaClO是由 Na+和ClO-构成的,具有消毒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离子。
21.(2018九上·杭州期中)常温下,氨气(NH3)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NH3·H2O),氨水显弱碱性,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
(1)上述对氨气、氨水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有 。(写出两点即可)
(2)用pH试纸可以粗略测出氨水的酸碱度,测定的方法是 。
(3)碳酸氢铵(NH4HCO3)属于 类(酸、碱、盐)
(4)写出氨水(NH3·H2O)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的化学方程式
22.下列各组均有四种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将该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在横线上。
(1)CuO、NO2、NaOH、Fe2O3: ;
(2)O2、N2、Al、C: ;
(3)空气、氢气、碘酒、盐酸: ;
(4)食盐、蔗糖、酒精、醋酸: 。
23.丽水纳爱斯集团是全球洗涤用品行业前五强企业。其产品之一雕牌超能皂(如图)的主要生产原料是油脂、氢氧化钠和水等。
选项 氢氧化钠 水
A 混合物 纯净物
B 碱 氧化物
C 有机物 无机物
(1)有关氢氧化钠和水的分类正确的是 。
(2)生产肥皂的主要反应原理:C57H110O4+3NaOH 3C18H35O2Na+X,则X的化学式为 。
24.(2017九上·龙湾期中)现有H+、OH-、NO3-、Fe3+四种离子,请写出它们可能组成的酸、碱、盐的化学式:酸--- ;碱--- ;盐--- 。
25.(2018九上·杭州期中)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 。下列物质中能验证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的是 (选填字母)。
A.Fe B.酚酞溶液 C.CuSO4 D.Ba(NO3)2
(2)图乙表示的反应中涉及4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3)除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反应外,请再写出1个生成氯化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三、解答题
26.(2018九上·宁波期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人类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1)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
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D.推广太阳能的使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 Al2O3由铝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铁为单质,铁矿石为混合物,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硫酸钡为白色固体分析。
【解答】A、甲含有多种物质,为混合物,所给物质中铁矿石为混合物,即甲为铁矿石,不符合题意;
B、乙只含一种元素,为单质,则乙为铁粉,不符合题意;
C、丁为白色固体,为硫酸钡,则丙为二氧化锰, 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不符合题意;
D、丙和丁都含有氧元素,不能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分类,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概念的内容,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概念3包括概念2,概念2包括概念1。
A.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而势能包含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故A符合题意;
B.碱分为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即概念1包含概念2,故B不合题意;
C.化合物分别氧化物和非氧化物,即概念1包含概念2,故C不合题意;
D.简单机械包括滑轮和杠杆,即概念1包含概念2和概念3,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简称一分为二,表示为AB=A+B。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必须是氧元素,另一种可为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解答】A.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B.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 只有H2O,1种。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3,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1,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所以有毒气体是Cl2,正确;
D.有毒气体是Cl2,错误。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氧化物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原子的分子,氧化物是纯净物,所以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图中表示的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且一个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是水分子,因此表示氧化物,符合题意;
B.图中表示物质是由3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图中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图中表示的是由3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根据元素种类和酸的反应产物判断;
(3)碳酸镁肯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根据生石灰的安全性分析。
【解答】A.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物质中含有碳酸镁,因此该“镁粉”一定不是单质镁,故A错误;
B.反应①②都与稀盐酸反应,而物质中又都存在镁元素,因此肯定都生成同一种盐氯化镁,故B正确;
C.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碳酸根离子,故“镁粉”加水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一定不是碳酸镁,故C错误;
D.生石灰可以吸收水分,但其溶于水放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所以不能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会对手造成伤害,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及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A、 N4由N4分子构成 ,不含氮分子,不符合题意;
B、 N4中N的化合价为0价 ,不符合题意;
C、 N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符合题意;
D、 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纯净物和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2)根据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定义分析;
(3)根据酸和碱的定义分析;
(4)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
【解答】A.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二者为包含关系,故A错误;
B.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即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故B错误;
C.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二者为并列关系,故C错误;
D.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二者为包含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解答】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它还含有二氧化碳等其它成分,所以为混合物,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分析;
B、根据盐的定义分析;
C、根据尿素属于有机物分析;
D、根据橡胶包括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分析。
【解答】A、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钾、高锰酸钾、氯酸钾都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都属于盐类 ,符合题意;
C、 尿素为有机氮肥,不符合题意;
D、橡胶包括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方程式;
(2)根据方程式确定分子的数量是否改变;
(3)计算出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4)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量都是2,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反应前,在H2O中,H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在H2中,H的化合价为0,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O和H2O,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那么都是氧化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3)分析乙图中新生成的分子个数,然后作比;
(4)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解答】A.和都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它们都是单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比较可知,2个反应生成1个和2个,而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因该反应可能为水的电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分析发现2个反应生成1个和2个,因此反应生成的两种分子个数之比为2:1,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因此是分解反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分为单质与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化合物分为含氧化合物和不含氧化物,不含氧化合物又包括氧化物。
【解答】根据定义的关系可得出:①单质;②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物质,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类别一致;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熟记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所属的物质类别;(2)了解物质的分类: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酸碱盐和氧化物;(3)掌握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判定方法。
【解答】A.氮气,化学式为N2,属非金属单质。氧化亚铁,化学式为FeO,属金属氧化物,A错误;
B.纯碱,化学式为Na2CO3,属盐。碳酸,化学式为H2CO3,属酸,B错误;
C.硫酸钾,化学式为K2SO4,属盐。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P2O5,属非金属氧化物,C错误;
D.硝酸,化学式为HNO3,属酸。氢氧化镁,化学式Mg(OH)2,属碱,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1)是否能溶于水
(2)H2SO4+2NaOH=Na2SO4+H2O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两类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1) Fe、Cu、AgCl都难溶于水, H2SO4、NaOH、NaCl都易溶于水,所以是按溶解性进行的分类;
(2)所给物质中,氢氧化钠与硫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
故答案为:(1)是否能溶于水;(2) H2SO4+2NaOH=Na2SO4+H2O 。
17.【答案】S;Fe2O3;Ca(OH)2;Na2CO3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纯碱属于盐,硫磺属于单质,熟石灰属于碱,氧化铁属于氧化物分析。
【解答】纯碱属于盐,硫磺属于单质,熟石灰属于碱,氧化铁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S;Fe2O3;Ca(OH)2;Na2CO3。
18.【答案】②⑥⑦;④⑤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 ②洁净的食盐水、 ⑥液态空气 、 ⑦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都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④二氧化碳 、⑤冰水混合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②⑥⑦;④⑤。
19.【答案】(1)石墨
(2)CuSO4 ZnSO4
(3)Zn+H2SO4=ZnSO4+H2↑、 Zn+CuSO4=ZnSO4+Cu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根据发生的反应确定溶质的种类;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1)从设备I中得到的氯化铵、二氧化锰等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为化合物,只有石墨只由一种碳元素组成,为单质。
(2)在设备II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与氧气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B溶液中溶质为产物CuSO4,ZnSO4和剩余的H2SO4;
(3)在设备III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单质,方程式为: Zn+CuSO4=ZnSO4+Cu 。
20.【答案】(1)单质
(2)+1
(3)ClO-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3)根据NaClO中具有消毒作用的是 ClO- 分析。
【解答】(1)氯气由氯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2) 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的化合价是+1价;
(3) NaClO中具有消毒作用的是 ClO- ;
故答案为:(1)单质;(2)+1;(3) ClO- 。
21.【答案】(1)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2)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盐
(4)NH3·H2O+CO2=NH4HCO3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2)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
(3)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粒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盐;
(4)氨水(NH3 H2O)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1)常温下,氨气(NH3)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均属于物理性质;
(2)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碳酸氢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
(4)氨水(NH3 H2O)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H2O+CO2=NH4HCO3。
22.【答案】(1)NaOH
(2)Al
(3)氢气
(4)食盐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根据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分析;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定义分析。
【解答】(1)CuO、NO2、Fe2O3都属于氧化物,而NaOH属于碱;(2)O2、N2、C属于非金属单质,而Al属于金属单质;(3)空气、碘酒、盐酸都属于混合物,而氢气属于纯净物;(4)食盐、蔗糖、醋酸都属于混合物,酒精属于纯净物。
23.【答案】(1)B
(2)C3H8O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物质,水属于氧化物;(2)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各原子种类及个数分别为:碳57、氢113、氧7、钠3,反应后各原子种类及个数分别为:碳54、氢105、氧6、钠3,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化学式为C3H8O。
24.【答案】HNO3;Fe(OH)3;Fe(NO3)3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酸、碱、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酸指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指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解答】利用四种离子可组成的酸为:HNO3;碱为:Fe(OH)3;盐为:Fe(NO3)3
故答案为:HNO3;Fe(OH)3;Fe(NO3)3
25.【答案】(1)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ABC
(2)ClO2
(3)Na2CO3+2HCl=2NaCl+H2O+CO2↑(合理即可)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解答;
(2)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根据生成的盐的反应分析回答。【解答】(1)A为OH-离子,B为H+离子,二者结合生成水,那么该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接生成了水。
若加入铁,由于溶液中没有氢离子,没有气泡生成;由于没有氢氧根离子,加入酚酞溶液不能变成红色,加入的硫酸铜溶液不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而 Ba(NO3)2 与NaOH和HCl都不反应,反应前后没有明显的不同现象,因此无法验证该反应发生,故选ABC;
(2)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涉及的四种物质分别是O2、NaClO2、ClO2、NaCl,其中二氧化氯是氯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3)由酸碱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2NaOH=Mg(OH)2↓+2NaCl。
26.【答案】(1)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2)
(3)B
(4)B;C;D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分类;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那么产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2,据此分析即可;
(4)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和将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都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有效手段。
【解答】(1)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2)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那么产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2。
A.在 甲醇(CH4O) 中,二氧化碳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A不合题意;
B.在甲酸(CH2O2)中,二氧化碳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B符合题意;
C.在乙醇(C2H6O)中,二氧化碳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故C不合题意;
D.在乙酸(C2H4O2)中,二氧化碳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故A不合题意;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故B符合题意;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故C符合题意;
D.推广太阳能的使用,可以减小二氧化碳气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1 / 1浙科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 第四节物质的分类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舟山月考)近日兰州大学宣布研制成功制备韧性陶瓷的原料——刚玉纳米颗粒(主要成分是Al2O3),Al2O3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 Al2O3由铝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故选A。
2.(2021九上·临海期末)现有铁粉、二氧化锰、硫酸钡和铁矿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某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制作了如图的检索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a只含一种物质 2 1b含有多种物质 甲 2a只含一种元素 乙 2b含有多种元素 3 3a▲ 丙 3b白色固体 丁
A.甲表示的是铁矿石
B.乙表示的是铁粉
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铁为单质,铁矿石为混合物,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硫酸钡为白色固体分析。
【解答】A、甲含有多种物质,为混合物,所给物质中铁矿石为混合物,即甲为铁矿石,不符合题意;
B、乙只含一种元素,为单质,则乙为铁粉,不符合题意;
C、丁为白色固体,为硫酸钡,则丙为二氧化锰, 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不符合题意;
D、丙和丁都含有氧元素,不能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分类,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1九上·嵊州期末)如果右图表示概念1、2、3之间的关系,那么下表选项中三者关系与右图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A 弹性势能 势能 机械能
B 碱 可溶性碱 碱性物质
C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D 简单机械 滑轮 杠杆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概念的内容,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概念3包括概念2,概念2包括概念1。
A.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而势能包含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故A符合题意;
B.碱分为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即概念1包含概念2,故B不合题意;
C.化合物分别氧化物和非氧化物,即概念1包含概念2,故C不合题意;
D.简单机械包括滑轮和杠杆,即概念1包含概念2和概念3,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4.(2021九上·诸暨期中)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过程中,场室常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但如果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同时使用,则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有2种
C.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2
D.生成的有毒气体是ClO
【答案】C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简称一分为二,表示为AB=A+B。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必须是氧元素,另一种可为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解答】A.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B.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 只有H2O,1种。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3,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1,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所以有毒气体是Cl2,正确;
D.有毒气体是Cl2,错误。
故选C。
5.(2021九上·诸暨期中)下列选项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〇”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的物质可能是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则氧化物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原子的分子,氧化物是纯净物,所以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图中表示的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且一个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是水分子,因此表示氧化物,符合题意;
B.图中表示物质是由3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图中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图中表示的是由3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1九上·临安期中)体操运动员常用一种白色的“镁粉”搓手,去除手上的汗渍,增加掌心与器械的摩擦力。这种“镁粉”溶解性很差,但有很好的吸水性。①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得到无色澄清溶液:②"镁粉”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镁粉”是单质镁
B.①②反应都生成了同一种盐
C.“ 镁粉”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镁
D.可以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
【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根据元素种类和酸的反应产物判断;
(3)碳酸镁肯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根据生石灰的安全性分析。
【解答】A.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物质中含有碳酸镁,因此该“镁粉”一定不是单质镁,故A错误;
B.反应①②都与稀盐酸反应,而物质中又都存在镁元素,因此肯定都生成同一种盐氯化镁,故B正确;
C.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碳酸根离子,故“镁粉”加水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一定不是碳酸镁,故C错误;
D.生石灰可以吸收水分,但其溶于水放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所以不能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会对手造成伤害,故D错误。
故选B。
7.(2021九上·拱墅月考)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2、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由2个N2分子构成
B.N4中N的化合价为+4价
C.N4是一种单质
D.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及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A、 N4由N4分子构成 ,不含氮分子,不符合题意;
B、 N4中N的化合价为0价 ,不符合题意;
C、 N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符合题意;
D、 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0九上·江北月考)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酸和碱属于包含关系 D.单质和金属单质属于包含关系
【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纯净物和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2)根据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定义分析;
(3)根据酸和碱的定义分析;
(4)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
【解答】A.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二者为包含关系,故A错误;
B.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即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故B错误;
C.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二者为并列关系,故C错误;
D.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二者为包含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9.(2020九上·绍兴月考)2017年7月,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首次试采圆满成功,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 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可燃冰”是( )
A. 纯净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解答】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它还含有二氧化碳等其它成分,所以为混合物,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2020九上·温州期中)分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文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分类,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都是还原剂
B.硝酸钾、高锰酸钾、氯酸钾都属于盐类
C.尿素、碳酸氢铵都是铵态氮肥
D.涤纶和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分析;
B、根据盐的定义分析;
C、根据尿素属于有机物分析;
D、根据橡胶包括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分析。
【解答】A、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B、 硝酸钾、高锰酸钾、氯酸钾都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都属于盐类 ,符合题意;
C、 尿素为有机氮肥,不符合题意;
D、橡胶包括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都是氧化物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方程式;
(2)根据方程式确定分子的数量是否改变;
(3)计算出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4)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量都是2,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反应前,在H2O中,H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在H2中,H的化合价为0,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O和H2O,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那么都是氧化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2018九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单质
B.该反应可能为水的电解
C.反应生成的两种分子个数之比为5:1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3)分析乙图中新生成的分子个数,然后作比;
(4)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解答】A.和都是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它们都是单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比较可知,2个反应生成1个和2个,而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因该反应可能为水的电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分析发现2个反应生成1个和2个,因此反应生成的两种分子个数之比为2:1,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因此是分解反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3.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 )
A.①化合物、③氧化物 B.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
C.①单质、③氧化物 D.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分为单质与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化合物分为含氧化合物和不含氧化物,不含氧化合物又包括氧化物。
【解答】根据定义的关系可得出:①单质;②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故答案为:D.
14.某实验室的药品按物质分类放置,部分药品摆放如下表:
药品柜 甲 乙 丙 丁
药品 CuO、MnO2等 HCl、H2SO4等 Ca(OH)2、KOH等 NaCl、CuSO4等
若科学老师需要NaOH,则他能取到的药品柜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物质,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类别一致;
故答案为:C。
15.(2017九上·越城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含有两种物质,它们的化学式和所属的物质类别都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1 物质2
名称 化学式 物质类别 名称 化学式 物质类别
A 氮气 N 非金属单质 氧化亚铁 Fe2O3 碱
B 纯碱 Na2CO3 碱 碳酸 H2CO3 有机物
C 硫酸钾 K2SO4 盐 五氧化二磷 P2O5 金属氧化物
D 硝酸 HNO3 酸 氢氧化镁 Mg(OH)2 碱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熟记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所属的物质类别;(2)了解物质的分类: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酸碱盐和氧化物;(3)掌握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判定方法。
【解答】A.氮气,化学式为N2,属非金属单质。氧化亚铁,化学式为FeO,属金属氧化物,A错误;
B.纯碱,化学式为Na2CO3,属盐。碳酸,化学式为H2CO3,属酸,B错误;
C.硫酸钾,化学式为K2SO4,属盐。五氧化二磷,化学式为P2O5,属非金属氧化物,C错误;
D.硝酸,化学式为HNO3,属酸。氢氧化镁,化学式Mg(OH)2,属碱,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6.(2021九上·舟山期末)现有6种物质:Fe、Cu、H2SO4、NaOH、NaCl和AgCl。
(1)有人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如下分类,请在表中相应的位置指出分类的标准。
分类 分类标准
类别一:Fe、Cu 类别二:H2SO4、NaOH、NaCl、AgCl 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为分类依据
类别一:Fe、Cu、AgCl 类别二:H2SO4、NaOH、NaCl 用 为分类依据
(2)请在上述6种物质中选出2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是否能溶于水
(2)H2SO4+2NaOH=Na2SO4+H2O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两类物质的溶解性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分析。
【解答】(1) Fe、Cu、AgCl都难溶于水, H2SO4、NaOH、NaCl都易溶于水,所以是按溶解性进行的分类;
(2)所给物质中,氢氧化钠与硫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
故答案为:(1)是否能溶于水;(2) H2SO4+2NaOH=Na2SO4+H2O 。
17.(2021九上·绍兴期中)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变化的常用方法。将纯碱、硫磺、熟石灰、氧化铁四种物质分类,填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写化学式)。
① ② ③ ④
【答案】S;Fe2O3;Ca(OH)2;Na2CO3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纯碱属于盐,硫磺属于单质,熟石灰属于碱,氧化铁属于氧化物分析。
【解答】纯碱属于盐,硫磺属于单质,熟石灰属于碱,氧化铁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S;Fe2O3;Ca(OH)2;Na2CO3。
18.(2021九上·杭州月考)现有①液氧 ②洁净的食盐水 ③铁粉 ④二氧化碳 ⑤冰水混合物 ⑥液态空气 ⑦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 ⑧氯化钾等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答案】②⑥⑦;④⑤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 ②洁净的食盐水、 ⑥液态空气 、 ⑦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都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④二氧化碳 、⑤冰水混合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②⑥⑦;④⑤。
19.(2021九上·乐清月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废旧干电池中有锌皮、铜帽(含金属Cu和Zn)、石墨、MnO2、NH4Cl等,若将生活中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因此将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尤为重要。如图是回收废旧干电池成分的主要流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设备1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 (填物质名称)。
(2)流程中B溶液的溶质有H2SO4、 。
(3)写出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石墨
(2)CuSO4 ZnSO4
(3)Zn+H2SO4=ZnSO4+H2↑、 Zn+CuSO4=ZnSO4+Cu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根据发生的反应确定溶质的种类;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1)从设备I中得到的氯化铵、二氧化锰等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为化合物,只有石墨只由一种碳元素组成,为单质。
(2)在设备II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与氧气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B溶液中溶质为产物CuSO4,ZnSO4和剩余的H2SO4;
(3)在设备III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单质,方程式为: Zn+CuSO4=ZnSO4+Cu 。
20.(2021九上·西湖月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市场上84消毒液等消毒剂非常紧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2NaOH+Cl2=NaCl+NaClO+H2O。回答:
(1)反应物氯气属于 (填物质类别)。
(2)NaClO中Cl的化合价是 。
(3)NaClO是由 Na+和ClO-构成的,具有消毒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离子。
【答案】(1)单质
(2)+1
(3)ClO-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3)根据NaClO中具有消毒作用的是 ClO- 分析。
【解答】(1)氯气由氯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2) 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l的化合价是+1价;
(3) NaClO中具有消毒作用的是 ClO- ;
故答案为:(1)单质;(2)+1;(3) ClO- 。
21.(2018九上·杭州期中)常温下,氨气(NH3)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NH3·H2O),氨水显弱碱性,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
(1)上述对氨气、氨水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有 。(写出两点即可)
(2)用pH试纸可以粗略测出氨水的酸碱度,测定的方法是 。
(3)碳酸氢铵(NH4HCO3)属于 类(酸、碱、盐)
(4)写出氨水(NH3·H2O)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2)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盐
(4)NH3·H2O+CO2=NH4HCO3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2)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
(3)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粒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盐;
(4)氨水(NH3 H2O)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1)常温下,氨气(NH3)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均属于物理性质;
(2)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碳酸氢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
(4)氨水(NH3 H2O)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H2O+CO2=NH4HCO3。
22.下列各组均有四种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将该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在横线上。
(1)CuO、NO2、NaOH、Fe2O3: ;
(2)O2、N2、Al、C: ;
(3)空气、氢气、碘酒、盐酸: ;
(4)食盐、蔗糖、酒精、醋酸: 。
【答案】(1)NaOH
(2)Al
(3)氢气
(4)食盐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根据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分析;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定义分析。
【解答】(1)CuO、NO2、Fe2O3都属于氧化物,而NaOH属于碱;(2)O2、N2、C属于非金属单质,而Al属于金属单质;(3)空气、碘酒、盐酸都属于混合物,而氢气属于纯净物;(4)食盐、蔗糖、醋酸都属于混合物,酒精属于纯净物。
23.丽水纳爱斯集团是全球洗涤用品行业前五强企业。其产品之一雕牌超能皂(如图)的主要生产原料是油脂、氢氧化钠和水等。
选项 氢氧化钠 水
A 混合物 纯净物
B 碱 氧化物
C 有机物 无机物
(1)有关氢氧化钠和水的分类正确的是 。
(2)生产肥皂的主要反应原理:C57H110O4+3NaOH 3C18H35O2Na+X,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B
(2)C3H8O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物质,水属于氧化物;(2)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各原子种类及个数分别为:碳57、氢113、氧7、钠3,反应后各原子种类及个数分别为:碳54、氢105、氧6、钠3,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化学式为C3H8O。
24.(2017九上·龙湾期中)现有H+、OH-、NO3-、Fe3+四种离子,请写出它们可能组成的酸、碱、盐的化学式:酸--- ;碱--- ;盐--- 。
【答案】HNO3;Fe(OH)3;Fe(NO3)3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酸、碱、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酸指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指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解答】利用四种离子可组成的酸为:HNO3;碱为:Fe(OH)3;盐为:Fe(NO3)3
故答案为:HNO3;Fe(OH)3;Fe(NO3)3
25.(2018九上·杭州期中)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 。下列物质中能验证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的是 (选填字母)。
A.Fe B.酚酞溶液 C.CuSO4 D.Ba(NO3)2
(2)图乙表示的反应中涉及4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3)除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反应外,请再写出1个生成氯化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答案】(1)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ABC
(2)ClO2
(3)Na2CO3+2HCl=2NaCl+H2O+CO2↑(合理即可)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解答;
(2)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根据生成的盐的反应分析回答。【解答】(1)A为OH-离子,B为H+离子,二者结合生成水,那么该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接生成了水。
若加入铁,由于溶液中没有氢离子,没有气泡生成;由于没有氢氧根离子,加入酚酞溶液不能变成红色,加入的硫酸铜溶液不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而 Ba(NO3)2 与NaOH和HCl都不反应,反应前后没有明显的不同现象,因此无法验证该反应发生,故选ABC;
(2)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涉及的四种物质分别是O2、NaClO2、ClO2、NaCl,其中二氧化氯是氯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3)由酸碱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2NaOH=Mg(OH)2↓+2NaCl。
三、解答题
26.(2018九上·宁波期中)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人类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1)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
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D.推广太阳能的使用
【答案】(1)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2)
(3)B
(4)B;C;D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分类;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析】【分析】(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2)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那么产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2,据此分析即可;
(4)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和将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都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有效手段。
【解答】(1)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2)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那么产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2。
A.在 甲醇(CH4O) 中,二氧化碳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A不合题意;
B.在甲酸(CH2O2)中,二氧化碳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B符合题意;
C.在乙醇(C2H6O)中,二氧化碳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故C不合题意;
D.在乙酸(C2H4O2)中,二氧化碳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故A不合题意;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故B符合题意;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故C符合题意;
D.推广太阳能的使用,可以减小二氧化碳气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