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单元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单元检测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09: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 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对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四种物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B.结构:四种物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性质: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用途: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2.微风吹来,站在白露花树旁的人就能闻到怡人的花香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3.钢的含碳量不低于0.03%,其中碳元素以Fe3C形式存在,则钢中Fe3C质量分数不低于(  )
A.0.45% B.0.42% C.4.5% D.4.2%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冰块、雪花和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
D.液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铜 B.氧气 C.金刚石 D.氯化钠
6.如图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B.氮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00
C.碳属于金属元素
D.C、N、O 原子中质子数依次增加
7.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种元素粒子的是
A. B. C. D.
8.目前,新冠疫情还在肆意传播,接种疫苗能有效的防止感染,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止 2022 年 3 月 29 日,我国已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 326312.9 万剂次。其中由北京科兴中维生产的疫苗中,主要成分含有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下列关于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属于有机物
B.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58g
D.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是由 Na、H、P、O 四种元素组成的
9.某物质的分子式为 HnRO2n+1,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m﹣3n﹣1 B.m﹣3n+l C.m﹣33n﹣16 D.m﹣33n+16
10.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 B.O2 C. D.KNO3
二、填空题
1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氯______。
(2)钙______。
(3)氢气______。
(4)2个氮原子______。
(5)2个氧分子______。
(6)3个钠离子______。
1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氨气在化学工业中用途很广泛,例如制化肥等。近年来,氨气还用于环境治理。
(1)“候氏制碱法”的两步主要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①NH3+CO2 +H2O+NaCl=NaHCO3↓+NH4Cl,
②2NaHCO3 Na2CO3+ H2O + CO2↑。
其中,NaHCO3属于____(“酸”、“碱”或“盐”)。反应②属于_____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该反应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在细菌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的工业废水,使其变为无毒的N2和CO2,从而清除对环境的污染,有关的反应为:6NH3 + 5CH3OH + 12B = 3N2↑+ 5CO2↑+ 19H2O,其中B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3)有些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如果用氨水(NH3·H2O)中和它,能得到一种铵态氮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1个氮原子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3)锌离子_____;
(4)硫酸铁_____;
(5)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
(6)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4.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属于金属元素的离子是______;
(2)E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15.下面表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由镁原子变成镁离子的卡通图。请写出从图中获取的两点信息:
(1)______;
(2)______。
三、简答题
16.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__。
17.已知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氢原子的核外有1个电子,核内无中子;每个氧原子的核内由8个质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1个水分子中共有______个质子,______个中子,______个原子核,______个电子。整个水分子______电性
18.如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质子数为______,电子层数为______,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19.写出下列各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2H______;H2_______;2CO________;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0.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 7 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生成)。 已知 A、C 是无色液体,B、F、G 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 F 会引起温室效应,D 是黑色固体, E 在纯净的 B 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__________,G 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①B→F _________________。②C→B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由金刚石、石墨、C60和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这四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时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能用作润滑剂,故选项错误。故选C。
2.C
【解析】
【分析】
微风吹来,站在白露花树旁的人就能闻到怡人的花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详解】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无关,故A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无关,故B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这一特征。
3.A
【解析】
【详解】
假设钢的含碳量为0.03%,则Fe3C的质量分数为:0.03%÷×100%=0.45%,故钢的含碳量不低于0.03%,则钢中Fe3C质量分数不低于0.45%,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正确;
C、构成冰块、雪花和露水的物质都是水,所以它们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说法正确;
D、分子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即液体物质和气体物质的分子肉眼均看不见,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5.B
【解析】
【详解】
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B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解析】
【详解】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C、N、O 原子中核电荷数依次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详解】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图中②④的质子数相同, 属于同种元素, 均为钠元素,故选C。
8.D
【解析】
【详解】
A.有机物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不是有机物,故A错误;
B.,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原子个数为2,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原子个数为25,磷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原子个数为1,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6,原子个数为16,通过计算比较可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故C错误;
D.由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化学式可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是由 Na、H、P、O 四种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9.C
【解析】
【详解】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HnRO2n+1,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则。故答案为:。
故选:C。
10.A
【解析】
【详解】
A、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氯元素显-1价;
B、氧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
C、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其中氧元素显-2价,设加点元素硫的化合价为,则;
D、硝酸钾中钾显+1价,氧显-2价,设加点元素氮的化合价为,则。
故选:A。
11.
【解析】
【分析】
按要求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用语,注意数字出现在元素符号的不同位置时表示的含义不同。
【详解】
(1)氯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即;
(2)钙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即。
(3)氢气的化学式为;
(4)氮原子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左边,2个氮原子表示为;
(5)氧分子的化学式为,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左边,2个氧分子表示为;
(6)钠离子符号为,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左边,3个钠离子表示为。
12. 盐 分解反应 吸收 O2 2 NH3·H2O+ H2 SO4=(NH4)2SO4 +2 H2O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由金属离子钠离子和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构成,为盐; 一种物质生成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条件为加热,说明需要吸收热量;
(2)6NH3 + 5CH3OH + 12B = 3N2↑+ 5CO2↑+ 19H2O反应前:6N 反应后:6N 38H 38H 5C 5C 5O 29O反应后有29个0原子,而反应前有5个O原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推得B中有29-5=24个氧原子.又因为氧气的化学式为O2.所以推得B的系数为:24除以2等于12.所以B的化学式为O2(3)即为硫酸和氨水发生的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
考点:物质的分类,质量守恒定律,中和反应。
13.(1)N
(2)H2O
(3)Zn2+
(4)Fe2(SO4)3
(5)5P2O5
(6)
【解析】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1个氮原子表示为N。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学式为H2O。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锌离子表示为Zn2+。
(4)硫酸铁中硫酸根离子显-2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化学式为Fe2(SO4)3。
(5)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表示为5P2O5。
(6)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4.(1) C B D
(2)得到
【解析】
(1)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B、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D、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E、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C;属于阴离子的是B;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属于镁元素,由“金”字旁可知,镁属于金属元素,故属于金属元素的离子是D;
(2)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15.(1)化学反应中,一个镁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而成为一个镁离子(合理即可)
(2)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合理即可)
【解析】
(1)由图示可以看出,在化学反应中,一个镁原子易失去两个电子而成为一个镁离子;
(2)同时也可以看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或原子不带电等信息(合理即可)。
16.
【解析】
【详解】
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设氧原子的实际质量是x,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之比,则, x=。
17. 10 8 3 10 不显
【解析】
【分析】
根据组成原子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
1个氢原子有1个原子核,1个质子,1个核外电子,0个中子;
1个氧原子有1个原子核,8个质子,8个核外电子,16-8=8个中子;
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共有质子数为:,中子数为:,原子核数为:,核外电子数为:,由计算可知,1个水分子中核电荷数=电子数,故水分子不显电性。
18. Cl 17 三##3 7 非金属元素
【解析】
【详解】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该元素是17号元素氯元素,符号为Cl,质子数为17。弧线表示电子层,电子层数为3,离核最远的为最外层电子层,弧线上数字为该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是7。氯是“气”字旁,是非金属元素。
19. 氢原子的个数为2 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 前一个“2”表示水分子的个数为2 后一个“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解析】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
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中的“2”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C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
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H2O中的前一个“2”表示水分子的个数为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2H2O中的后一个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0. H2O2 SO2
【解析】
【分析】A 是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B,可以确定A是H2O2, B是O2,C是H2O。D是黑色固体,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无色气体 F,可以确定 D是木炭,F是二氧化碳。E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E是硫, G是二氧化硫。 H2O在通电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H为氢气。
【详解】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G是二氧化硫,化学式分别为:H2O2、SO2。故填:H2O2、SO2;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B→F是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C→B是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点睛】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可根据题干中提供的物质特性判断出物质,然后再根据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判断出化学反应。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提供的物质的特性,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