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坐井观天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坐井观天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2 21: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板块教案
12 坐井观天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体会故事寓意: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坐井观天》故事的视频,“坐井观天”的情境图。
2.青蛙、小鸟、井的板贴画,认字卡片。
3.青蛙、小鸟的头饰。
4.下载本课二维码中的类文《〈坐井观天〉后记》并打印。
学生准备:1.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搜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观、沿、渴、喝、话、际”6个左右结构的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
2.随文识字,根据偏旁识记“渴”和“喝”,理解“井沿”的“沿”,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前两次对话,读好带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了解寓言,揭示课题
活动1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题目)
活动2 观察图片,解释课题
1.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一只井底之蛙。(课件出示“坐井观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3.教师小结,指导识字:注意“观”右边是“见”,不是“贝”,“观”就是看的意思,“观天”就是看天。“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过渡:“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那《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里会藏着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走进这则寓言故事。
操作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情境图,借助情境图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识记生字“观”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明白学习寓言不仅要知道讲了什么故事,更要懂得其中的道理。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活动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读音,标清自然段。
2.学生按照提示,自由轻声读课文。
课件展示
 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把生字多读几遍。
(3)认真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3.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当小老师,纠正字音。
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活动2 自主合作,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用了哪些方法。
2.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活动3 检测成果,重点指导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配图),指名认读词语。
课件展示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说大话 弄错 无边无际 大得很哪 抬头
2.学习多音字“哪”。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读准多音字“哪”,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课件展示 你从哪(nǎ)儿来呀?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nɑ)!
(2)小结:“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3.采用多种方法巧记生字。
(1)采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
预设:沿——铅、答——给、话——活、错——借。
(2)看情境图理解“井沿”,识记“沿”。课件演示“杯沿、碗沿、河沿”等部位,并分别出示这三个词语。指名读一读词语。(课件出示)
(3)比较学习“渴”和“喝”。
①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
②借助图片观察这两个字的不同,用创编顺口溜的方式区别生字,如: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
③游戏:我会选一选。
渴 喝   (  )水  干(  )  口(  )  (  )酒
(4)做动作识记“抬”。
游戏听口令:请抬起你的头,抬起你的手。
(5)课件出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
(6)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错、际”。
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识记“错”。 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
②找到带有“弄错”的句子读一读。
你弄错了。
我不会弄错的。
朋友,你是弄错了。
③出示“际”的字理图,理解字义。看图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说一说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无边无际的天空、无边无际的大海。)
④用组词的方法识记“答、话”。
答:回答 答题
话:话语 说话 话音
⑤猜谜语识记“话”。
出示“话”的字谜图,引导学生猜字谜,然后出示“话”的字理图,识记字义。
活动4 再读课文,复习巩固生字
1.教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纠正字音。
2.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1)四人小组轮读,相互正音。
(2)小组合作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朗读挑战赛,相机评议。
操作指导 在自学生字时,应鼓励学生多交流识字方法。在集中识字时,应结合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相机采用字词结合、图文结合、比较辨别、语境识字、生活识字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同时,注意在读文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板块三 指导书写,梳理大意
活动1 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井 观 沿 答 渴 喝 话 际
2.自主观察,交流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1)“观、沿、渴、喝、话、际”都是左右结构,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写“沿”时,注意右部上面与“几”不同,第二笔是横折弯。
(3)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写,教师反馈指导,再练写。
6.组织再次交流:在书写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7.展示评价。
活动2 多样练习,巩固生字
1.选词填空。
课件展示 无边无际 相信 井沿 青蛙 小鸟
(  )落在(  )上,告诉(  )天(  ),大得很。(  )不(  ),认为(  )说错了。
2.组词,帮青蛙跳出井口。
课件展示 井(    )  沿(    )
渴(    )  喝(    )
活动3 口头填空,了解大意
1.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
2.出示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课件展示 青蛙和小鸟为了(     )而争论,青蛙认为天(   ),小鸟认为天(     )。
操作指导 组织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说出生字在书写时的结构特点,书写时易错的地方,要把字写得正确、美观。要注重书写评价,在自评、他评中,掌握书写要点,提高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井、答”2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表中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理解“弄错”,体会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活动1 检测生字,回顾内容
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课件展示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说话 弄错 无边无际 大得很哪 抬头
2.复习:谁能说说《坐井观天》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板书:争论天有多大)
从他们之间的对话里,你赞成谁的看法?
活动2 创设情境, 学习课文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课件展示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配图,演示井沿部位)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谁能把“青蛙”和“小鸟”贴到合适的位置?(板贴“井”,拿出“青蛙”和“小鸟”的贴画)
3.学生上台贴,引导学生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4.导入:青蛙坐井观天,小鸟落在井沿上。(板书:坐井观天 落在井沿上)他们之间有了怎样的对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操作指导 在学习第1自然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坐在井里、落在井沿上”来明确青蛙和小鸟的位置,为理解青蛙与小鸟为何看法不同做铺垫。
板块二 探究对话,朗读品悟
活动1 找出对话,完成活动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青蛙和小鸟之间进行了几次对话?分别用“____”和“  ”画出各自说的话。
2.根据所画内容,完成活动卡。
活动内容 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青蛙说
小鸟说
3.课件中用不同颜色出示三次对话。
4.同桌合作读一读这三次对话,把对话读正确、读流利。
活动2 学习第一次对话
1.读一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展示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2.指导读好“哪儿”,“哪儿”是儿化音,练习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
3.对比小鸟和青蛙的生活环境。
(1)引导学生交流:从“一百多里”能体会到什么?(飞了很远)
(2)想象表达:小鸟飞过(   ),飞过(   ),飞过(   ),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我们跟小鸟一起飞过这么多地方,飞了一百多里,你有什么感想?(小鸟很疲倦,小鸟找到水喝时很开心。)
4.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青蛙的话时要体现出青蛙的喜悦之情,语调上扬;朗读小鸟的话时要读出小鸟的疲倦,突出“一百多里”。
活动3 学习第二次对话
1.出示第二次对话,指名读一读。
课件展示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说大话”就是“吹牛”的意思。(可引导学生适时丰富词汇:说好话、说胡话、说假话、说谎话、说废话……)
3.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和反问句。
(1)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强调“别”字的劝谏意味。
(2)对比读句子,体会哪个句子更好?
课件展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预设:感叹句和反问句在语气表达上更为强烈,突出了井底之蛙的自以为是。
(3)指导朗读,朗读第二句时要强调“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5.学生交流明确:因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板书:井口那么大)
活动4 学习第三次对话
1.课件出示第三次对话。
课件展示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2.引导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青蛙笑了”和“小鸟也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课件突出“笑”)他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预设:青蛙的笑体现了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是傲慢的笑;小鸟笑了是因为他觉得青蛙的话很可笑,是自信的笑。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重读关键词“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表现出青蛙是在非常自信地强调自己的理由。小鸟说的话“你是弄错了”中的“是”要重读,表示强调,加强语气。)
4.师生评议: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小鸟的诚恳。(教师相机板书:目光狭小 自以为是)
5.同桌合作、表演读。
活动5 结合活动卡展开讨论,明确寓意
1.结合学生活动卡,展示汇报。
活动内容 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青蛙说 井口那么大 一抬头就能看见天空
小鸟说 无边无际 大得很
2.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他们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你赞同谁的说法?为什么?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他目光狭小,所见有限。)
3.带学生体验:来到教室的窗边,说一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呢?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呢?
4.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教师小结,揭示寓意。
师: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的人。
操作指导 在朗读对话揣摩小鸟和青蛙不同的心情时,应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和问句的语气,把对话中的重音读对。朗读的方法要多样,分角色读,做动作表演读。在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认识后,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情境图,结合亲身体验来体会想法不同。
板块三 续编故事,拓展类文
活动1 续编故事,链接类文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小组合作续编他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3.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教师根据学生编的对话,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
4.链接类文:把课前准备的类文拿出来读一读,画出青蛙都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类文。
(2)小组内交流。
(3)参考类文完善小组之前续编的第四次对话。
活动2 课外拓展,明确寓意
1.说一说,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他?
2.拓展相关的故事:“盲人摸象”和“管中窥豹”。
3.总结全文: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板书:见多识广 看得全面)
操作指导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学生可以谈自己的独特看法,不必拘泥于寓意,不必统一说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板块四 自主观察,学写生字
活动1 自主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井、答”两个字的书写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重点讲解:“井”是象形字。本义是四周设有方形护栏的人工开凿的提取地下水的深水坑。(出示字理图片)
2.学生观察讨论,了解其结构特点和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交流明确这两个字的书写要点。“井”是独体字,上横短,下横长。“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窄下宽,“合”的撇、捺要舒展。
4.教师范写“井”和“答”,学生书空这两个字。
活动2 学生练习,评议交流
1.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书写词语表中的7个词语,写好后同桌交流。
4.组织再次交流:在书写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5.展示评价。
操作指导 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发现书写要点。还要注意在学生练习书写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指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教师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在指导学生领悟故事的寓意时,教师先用续编对话做铺垫,然后想象青蛙的内心,最后进行自我对话,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因此他们敢想敢说,虽然说的内容不同,但都或多或少地领悟到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把道理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定的情境中,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具体、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