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三角形单元同步检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章 三角形单元同步检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23 07:0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检测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19 20 21 22 23 24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2,3 B.1,1,2 C.1,2,2 D.1,5,7
2.如果一个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一半,那么的值为  
A.6 B.7 C.8 D.9
3.如图,在中,边上的高是  
A. B. C. D.
4.如图,在四边形中,平分交于点,,垂足为点,若,则  
A. B. C. D.
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 cm,其中一边长为3 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7 cm B.3 cm C.9 cm D.5 cm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B.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外角和
C.三角形的外角和小于四边形的外角和
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两个内角的和.
7.如图,多边形中,,,则的值为  
A. B. C. D.
8.如图,在中,,,平分,于点,则的度数是  
A. B. C. D.
9.如图,将沿、翻折,使其顶点、均落在点处,若,则的度数为  
A. B. C. D.
10.如图,,分别是四边形的外角,的平分线,设,,则的度数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 如图,已知直线a∥b,△ABC的顶点B在直线b上,∠C=90°,∠1=36°,则∠2=________.
    
12. 如图,含30°角的三角尺的直角边AC,BC分别经过正八边形的两个顶点,则∠1+∠2=________°.
13. 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为25 cm,AB比AC长6 cm,则△ACD的周长为    cm.
14. 如图,小明从点A出发,沿直线前进12米后向左转36°,再沿直线前进12米,又向左转36°……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点A时,一共走了________米.
15.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将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若∠1=∠2=44°,则∠B=________°.
16. 如图,在△ABC中,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
(1)若∠B=50°,则∠DAC+∠ACF=________°,∠E=________°;
(2)若∠B=α,则∠DAC+∠ACF=______,∠E=________.
17.如图是一副三角尺拼成的图案,则∠CEB=________°.
INCLUDEPICTURE"11-3.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上R典中点\\11-3.tif" \* MERGEFORMATINET
18.如图,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AC上的中点,连接AE,BF,CD交于点G,AG∶GE=2∶1,△ABC的面积为6,设△BDG的面积为S1,△CGF的面积为S2,则S1+S2=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6分,19题6分,20 ---24题8分)
19.在△ABC中,∠B=∠A+10°,∠C=∠B+10°,求△ABC各内角的度数.
20.如图所示,已知P是△ABC内一点,试说明PA+PB+PC>(AB+BC+AC).
21.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且∠ACB=60°,∠ADB=97°,求∠A和∠ACE的度数.
22.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AB上一点,且∠ACD=∠B;求证:CD⊥AB;
23.已知,,分别为的三边,且满足,.
(1)求的取值范围;
(2)若的周长为12,求的值.
24.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中线,的周长比的周长多2,且与的和为10.
(1)求、的长.
(2)求边的取值范围.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A B B C D B B
二、填空题
11. 【答案】54° 【解析】如解图,过点C作直线CE∥a,则a∥b∥CE,则∠1=∠ACE,∠2=∠BCE,∵∠ACE+∠BCE=90°,∴∠1+∠2=90°,∵∠1=36°,∴∠2=54°.
12. 【答案】180 [解析] 正八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135°,
所以∠1+∠2=2×135°-90°=180°.
13. 【答案】19 [解析] ∵AD是BC边上的中线,
∴BD=CD.
∴△ABD的周长-△ACD的周长=(AB+BD+AD)-(AC+CD+AD)=AB-AC.
∵△ABD的周长为25 cm,AB比AC长6 cm,
∴△ACD的周长为25-6=19(cm).
14. 【答案】120 [解析] 由题意得360°÷36°=10,
则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点A时,一共走了12×10=120(米).故答案为120.
15. 【答案】114 [解析] 因为AB∥CD,所以∠BAB′=∠1=44°.由折叠的性质知∠BAC=∠BAB′=22°.在△ABC中,∠B=180°-(∠BAC+∠2)=114°.
16. 【答案】(1)230 65 (2)180°+α 90°-α
17.105
18.2
三、解答题
19.解:∵∠B=∠A+10°,∠C=∠B+10°,
又∵∠A+∠B+∠C=180°,
∴∠A+(∠A+10°)+(∠A+10°+10°)=180°,
3∠A+30°=180°,
3∠A=150°,
∠A=50°.
∴∠B=60°,∠C=70°.
20.证明:在△ABP中:AP+BP>AB.
同理:BP+PC>BC,AP+PC>AC.
以上三式分别相加得到:
2(PA+PB+PC)>AB+BC+AC,
即PA+PB+PC>(AB+BC+AC).
21.解:∵∠ADB=∠DBC+∠ACB,
∴∠DBC=∠ADB-∠ACB=97°-60°=37°.
∵BD是∠ABC的平分线,
∴∠ABC=74°,
∴∠A=180°-∠ABC-∠ACB=46°.
∵CE是AB边上的高,
∴∠AEC=90°,
∴∠ACE=90°-∠A=44°.
22.证明:
∵∠ACB=90° ∴∠A+∠B=90° ∵∠ACD=∠B ∴∠A+∠ACD=90° ∴∠ADC=90°
∴CD⊥AB
23.已知,,分别为的三边,且满足,.
(1)求的取值范围;
(2)若的周长为12,求的值.
解:(1),,分别为的三边,,,

解得:.
故的取值范围为;
(2)的周长为12,,

解得.
故的值是3.5.
24.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中线,的周长比的周长多2,且与的和为10.
(1)求、的长.
(2)求边的取值范围.
解:(1)是边上的中线,

的周长的周长,
即①,
又②,
①②得.,
解得,
②①得,,
解得,
和的长分别为:,;
(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