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长句表达(5) 群体稳态中相关概念、措施及意义分析(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长句表达(5) 群体稳态中相关概念、措施及意义分析(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23 20: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群体稳态中相关概念、措施及意义分析
高中生物长句表达(五)
1.(2019·全国Ⅰ,31)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海南,29)恢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助于群落所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题示例

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提高
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考题示例
3.(2018·江苏,28)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海南,29)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________
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
标记重捕
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
争能力强
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考题示例
5.(2020·海南,2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2020·全国Ⅱ,38)(1)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
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
损害的能力
考题示例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
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
循环利用
分解者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
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考题示例
7.(2020·全国Ⅲ,31)假设某种蓝细菌(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出2 点即可)。
8.(2015·全国Ⅱ,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
者的竞争
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此类题目对语言表达要求较高,应侧重教材结论性语句的记忆和生态学原理的分析,解答此类问题的根本是要扎实掌握好相关的生态学原理。
突破方法
1.(2021·河北,22)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 ℃(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
强化训练
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
含碳有机物
碳在生物
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
形式进行 ,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
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2.(2017·全国Ⅱ,31)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在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以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目的比例
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
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确保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使鱼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快
5.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_____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全国Ⅲ,31)若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则与接种在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的单细胞菌的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K/2
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酵
母菌繁殖受影响(或营养物质的消耗或pH改变)
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7.科研人员通过投放捕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生态鱼塘为游客提供了垂钓娱乐、陶冶情操的美境。鱼塘中的鲢鱼、草鱼、鲤鱼分别生活在水体的上层、中层和下层,这体现了群落结构存在_________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
可形成竞争关系以及投放的鱼类能捕食藻类,从而限制藻类增长
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垂直分层
不同鱼类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
10.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从裸岩开始的初生演替与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次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不能
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13.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生态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请解释边缘效应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果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15.(2018·全国Ⅱ,3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一段时间内,某人每天都摄取一定量的食物,但他的体重却没有发生变化。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摄取的能量等于呼吸消耗和
随粪便排出的能量之和
17.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只显示部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强化训练
牧民通过养羊获取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经测算发现羊的同化量远小于草同化量的1/1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羊属于第二营养级,该营养级还有食草昆虫和鼠等多个种群
18.在适宜的温度和光周期的刺激下,草原上百花争艳,光照对植物来说是一种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19.右图是某水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图,A、B、C表示其中三种生物成分。
强化训练
物理
调节种群的繁衍
据图可知,生态系统___(填“是”或“不是”)开放
的生命系统,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与外
界环境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强化训练
20.在夏季稻田中往往分布着杂草等植物以及二化螟、青蛙等动物。研究发现,稻田养鸭可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请分别从种间关系及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鸭能防虫除草,使水稻生长良好
鸭粪还田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优良的有机肥,使水稻生长健壮,减少了化肥的使用
强化训练
21.松梢小卷叶蛾幼虫是一种危害湿地松的林业害虫,某种赤眼蜂是该虫的天敌。为了研究湿地松抵抗虫害的机制,某科研小组以丁原醇为溶剂分别提取了正常湿地松的挥发物A和遭受虫害后的湿地松挥发物B,进行相关实验。每组实验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该种赤眼蜂,观察其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挥发物A 对照物质 挥发物B 对照物质 挥发物A 挥发物B
结果(只) 35 15 43 7 17 33
强化训练
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_______。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挥发物A 对照物质 挥发物B 对照物质 挥发物A 挥发物B
结果(只) 35 15 43 7 17 33
丁原醇
湿地松能产生
某种挥发性物质,吸引赤眼蜂寻找食物,遭受虫害后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赤眼蜂的吸引力更大
22.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现,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它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低,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果某生态系统引入一个新物种,引入后可能对该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能量流动逐级
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食
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引入后有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也有可能增加该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4.“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极度退化,其载畜量急剧降低,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5.天然池塘改造成人工鱼塘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天然池塘与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同,但与天然池塘相比,人工鱼塘的鱼产量较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强化训练
生产者数量显著减少,导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
量显著减少
生物种类减
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
人工投放的鱼饲料中的能量被鱼利用;营养级较少,能
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较少
强化训练
26.高寒草地退化后,植被生产力和土壤质量下降、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频现、鼠害频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加剧,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明显降低。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地牧民响应国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为保护该高寒草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积极献计献策。请你就高寒草地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两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抵抗力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加强放牧管理,合理放牧;引入鼠
类天敌,严控鼠害;增加人工植被;增加牧用型物种种类,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答案合理即可)
强化训练
28.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桑树等,但是在管理该鱼塘过程中还要定期往水体中投入饲料,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终点是散失的热能;而物质循环中物质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返,无起点和终点
生产者固定
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要,且需不断地输出经济鱼类,而其中的元素无法及时返回该生态系统
强化训练
30.生物富集和能量流动的区别:(1)前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者沿食物链(网)传递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者沿食物链(网)传递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某种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
能量沿食物链不断减少
不易被
分解或排出的重金属物质、有机农药等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