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19 09:37:5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1八上·兴城期末)下列自然资源均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煤炭、土地、水能 B.石油、铁矿、阳光
C.煤炭、石油、铁矿 D.森林、石油、土地
2.(2021八上·上饶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就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土地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B.土地资源总量很少
C.土地利用类型单一 D.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
(2021八上·深圳期末)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其中林地的图例是(  )
A.A B.B C.C D.D
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均衡
B.荒漠、石山较多,后备耕地充足
C.草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区
D.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2021八上·电白期末)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但人均耕地少、自然灾害频发。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约20%的人口,为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18亿亩耕地。下图为我国2012-2018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①城市扩建 ②围湖造田 ③开荒耕作 ④退耕还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粮食产还能稳中有升,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科技兴农 B.雨热同期 C.灾害减少 D.耕地增多
(2021八上·双台子期末)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时指出:“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紧密联合起来,以水定城,以水定业,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下列关于保护调水源地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东线水源地扬州建大型化工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B.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发展生态农业
C.扩大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D.在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区进行荒山绿化、建立垃圾收运系统
8.“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华北地区可采取的措施与该理念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B.扩大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C.提倡居民在生活中一水多用
D.工业用水不必重复使用、循环使用
(2021八上·海丰期末) 读“我国陆地不同海拔高度的面积比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海拔<200m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10. 海拔200~500m的地形区主要位于(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一、二级阶梯
11.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其绿色发展的重点是(  )
①粮食生产 ②水产养殖 ③交通运输 ④生态旅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八上·揭西期末)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将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珠三角东部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半湿润区,河流稀少
B.人口众多,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
C.水污染浪费严重,导致缺水
D.地势平坦,不利于水资源汇集
13. 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水分的蒸发 B.预留地表和浅层地下发展空间
C.防止水体遭受污染 D.降低施工成本
14. 为解决珠三角东部的水资源问题,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大量开采地下水 B.修建水库
C.工业污水达标处理 D.实行阶梯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15. 结合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价格和运输距离的关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在550千米以上,水运价格最低
B.从杭州到上海去工作,宜选择航空运输
C.从新疆运输大宗棉花到郑州,选择P运输方式
D.目前青藏高原上的运输方式以Q方式为主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22分)
16.(2019八上·宁县期末)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是:   ,   。
17.(2019八上·江津月考)通常把地球上的   资源称为水资源。   和   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18.(2020八上·永吉期末)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衡。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   、     (干湿地区)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
19.(2021八上·上饶期末)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
20.(2021八上·江北期末)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河流)的水调往   地区。
三、综合题(共4题,共33分)
21.(2021八上·环江期末)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可利用土地包括   、   、可利用草地,以及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   ,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
(2)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属于   资源,我国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我国把“十分珍惜、   土地和切实保护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22.(2021八上·岚皋期末)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结合我国东部局部城市群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所在地区的铁矿属于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2)B、C两地水资源更丰富的是   地,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季节都在   季节。试写出一例我国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的具体工程:   。
(3)B、C两地的耕地类型不同,其中C地以   为主。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乱占耕地现象严重,应该切实保护   。
23.(2021八上·南宁期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约1432千米,穿越大小600多条河流,采用全线封闭、全程自流、水闸控制的方式调水,工程创下多个世界第一。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的起点是丹江口水库,跨越河南、   等省区,终至北京、天津;来自长江流域的“南水”,在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过   (河流)河底,实现了两条河流的“握手”。
(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水工程是缓解我国水资源   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缓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24.(2021八上·大洼期末)读“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和漫画“水土的怒吼”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   (均匀/不均)的特点。
(2)土地利用类型A和B都为耕地,B区域耕地类型以   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物   。
(3)D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有利于发展   业。
(4)“水土的怒吼”反映了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是   ,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们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资源的更新时间和速度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以上四组资源中,煤炭、石油、铁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水能、阳光、森林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2.【答案】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但是人口数量大,所以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这也是要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原因,D符合题意、BC错误;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答案】3.B
4.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点评】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例如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3.读图分析可知,A代表草地,B代表林地,C代表旱地,D代表水田。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读图分析可知:
A.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衡,A不符合题意;
B.荒漠、石山较多,后备耕地不充足,B不符合题意;
C.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D不符合题意;
D.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5.C
6.A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点评】(1)我国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其解决措施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科技兴农是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一种战略措施。基本内容有:因地制宜地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如选择适用良种,改进栽培办法,推广机械深耕和平衡施肥等;农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攻关,普及增产显著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模式化栽培等;实行耕地、草原、造林综合治理,抓好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是基本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基地建设;普及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5.读图分析可知,从2012-2018年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造成该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城市扩建占用了一部分耕地;退耕还林也世耕地面积减少。围湖造田、开荒耕作会使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增加。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读图分析可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粮食产还能稳中有升。这是因为由于科技新使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7.A
8.D
【知识点】水资源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解析】【点评】"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引长江水通过京杭运河调往北方,主要往北京、天津供水;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通过开挖水渠,利用高差自流到北方地区,供水区域为主要为华北地区;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工程因要穿过横断山区和多条大河,因此尚未实施。
7.在东线水源地扬州建大型化工企业不利于保护水质,不可取,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做法有利于保护水源地水质,故答案为:A。
8.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扩大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提倡居民在生活中一水多用,有利于节约水源,而工业用水不必重复使用是浪费水资源的做法,与“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不相符,故答案为:D。
【答案】9.A
10.C
11.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点评】(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2)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
9.由图可知,从陆地地形来看,我国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占比重很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林地一般分布在山地,草地一般分布在高原,建设用地占比重很小,故答案为:A。
10.根据陆地上地形类型分类,海拔在200-500米之间的属于丘陵,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故答案为:C。
11.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如粮食生产),绿色发展的重点是交通运输和生态旅游,以保护山区环境。山区也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故答案为:C。
【答案】12.B
13.B
14.A
15.A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水资源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解析】【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12.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主要属于东江流域。流域内径流量较小,且城市密集,人口多,人口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所以存在缺水问题。B正确。故答案为:B。
13.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调配工程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地区时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考虑到在工程建设时要最大限度保护大湾区生态环境,为未来大湾区发展预留出大量宝贵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地面征地及建筑物等拆迁量。B正确。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水体污染,但AC不是主要的目的,排除AC。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本身是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施工的成本,D错误。故答案为:B。
14.为解决珠江三角洲东部的水资源问题,可以修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解决水资源季节不均的问题;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减少水污染;实行阶梯水价,增强节水意识;BCD措施可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沉,此措施不可取,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5.读图可知,距离在550千米以上,水运价格最低,A正确;从杭州到上海去工作,距离较近,宜选择公路运输,B错误;从新疆运输大宗棉花到郑州,选择铁路运输方式C错误;目前青藏高原上的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A。
16.【答案】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在自然界,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某些资源的总量变得越来越少。即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是: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故答案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如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2;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值的的2/5;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森林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4。
17.【答案】淡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解: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我国主要的水资源是江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夏秋季降水丰沛,河流处于汛期,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容易造成涝灾害; 春冬季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水资源相对不足。
【点评】根据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湿润;半湿润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衡。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
故答案为:湿润;半湿润。
【点评】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19.【答案】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知识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兴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在地区分布上,水资源南丰北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0.【答案】长江;华北
【知识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工程是将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缺水严重的华北地区,东线的目的地主要到达天津,中线的目的地主要是北京。
【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1.【答案】(1)耕地;林地;草地;西部
(2)可再生;合理利用;耕地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的可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水田、旱地)、林地、可利用草地,以及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水田分布在南方地区,旱地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草地的比重最大,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4.48%,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使用后在短时间内不可再再生的资源。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我国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再加上人多地少,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22.【答案】(1)非可再生资源
(2)C;夏秋;小浪底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等(写出一例即可)
(3)水田;耕地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1)铁矿属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AB所在地的铁矿为非可再生资源。
(2)由BC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B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故BC水资源较丰富的是C地。由于两地的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故水资源丰富的季节为夏秋季;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主要是修建水库,如我国的三峡工程。
(3)C地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耕地利用以水田为主。B地位于以北,耕地为旱地为主。我国是人多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乱占耕地现象严重,耕地是十分重要的土地资源,因此,要切实保护耕地。
【点评】(1)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水力、海潮等。可更新资源可生长,如生物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如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等,对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2)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分布不均,从时间上讲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新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但根本措施还是要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和污染。其中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最为缺水。
23.【答案】(1)河北;黄河
(2)空间(地区);兴建水库
【知识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南水北调是将南方长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地区,该工程的中线工程起点是丹江口水库,跨越河南、河北等省市, 一路向北调到北京、天津;“南水”来自长江流域,在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河底,实现了两条河流的“握手”。
(2)我国水资源男多北少,东多西少,调水工程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最著名的工程有南水北调,该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缺水的状况;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4.【答案】(1)不均
(2)水田;水稻
(3)草地;牧(畜牧)
(4)水土流失;乱砍滥伐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1)从图中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可以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类型A和B都为耕地,A区域耕地类型是以旱地为主,处于半湿润区,B区域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水稻;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3)从图中可以看出,D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4)图中“水土的怒吼”反映了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原因是乱砍乱伐,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保持功能下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初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1八上·兴城期末)下列自然资源均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煤炭、土地、水能 B.石油、铁矿、阳光
C.煤炭、石油、铁矿 D.森林、石油、土地
【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们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资源的更新时间和速度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以上四组资源中,煤炭、石油、铁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水能、阳光、森林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2.(2021八上·上饶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就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土地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B.土地资源总量很少
C.土地利用类型单一 D.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但是人口数量大,所以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这也是要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原因,D符合题意、BC错误;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2021八上·深圳期末)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其中林地的图例是(  )
A.A B.B C.C D.D
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均衡
B.荒漠、石山较多,后备耕地充足
C.草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区
D.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答案】3.B
4.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点评】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例如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3.读图分析可知,A代表草地,B代表林地,C代表旱地,D代表水田。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读图分析可知:
A.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衡,A不符合题意;
B.荒漠、石山较多,后备耕地不充足,B不符合题意;
C.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D不符合题意;
D.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1八上·电白期末)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但人均耕地少、自然灾害频发。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约20%的人口,为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18亿亩耕地。下图为我国2012-2018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
①城市扩建 ②围湖造田 ③开荒耕作 ④退耕还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粮食产还能稳中有升,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科技兴农 B.雨热同期 C.灾害减少 D.耕地增多
【答案】5.C
6.A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点评】(1)我国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其解决措施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科技兴农是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一种战略措施。基本内容有:因地制宜地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如选择适用良种,改进栽培办法,推广机械深耕和平衡施肥等;农业技术人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攻关,普及增产显著的综合性栽培技术,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模式化栽培等;实行耕地、草原、造林综合治理,抓好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是基本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基地建设;普及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
5.读图分析可知,从2012-2018年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造成该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城市扩建占用了一部分耕地;退耕还林也世耕地面积减少。围湖造田、开荒耕作会使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增加。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读图分析可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粮食产还能稳中有升。这是因为由于科技新使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1八上·双台子期末)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时指出:“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紧密联合起来,以水定城,以水定业,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一定要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下列关于保护调水源地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东线水源地扬州建大型化工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B.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发展生态农业
C.扩大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D.在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地区进行荒山绿化、建立垃圾收运系统
8.“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华北地区可采取的措施与该理念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B.扩大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C.提倡居民在生活中一水多用
D.工业用水不必重复使用、循环使用
【答案】7.A
8.D
【知识点】水资源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解析】【点评】"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引长江水通过京杭运河调往北方,主要往北京、天津供水;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通过开挖水渠,利用高差自流到北方地区,供水区域为主要为华北地区;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工程因要穿过横断山区和多条大河,因此尚未实施。
7.在东线水源地扬州建大型化工企业不利于保护水质,不可取,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做法有利于保护水源地水质,故答案为:A。
8.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扩大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提倡居民在生活中一水多用,有利于节约水源,而工业用水不必重复使用是浪费水资源的做法,与“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不相符,故答案为:D。
(2021八上·海丰期末) 读“我国陆地不同海拔高度的面积比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海拔<200m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10. 海拔200~500m的地形区主要位于(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一、二级阶梯
11.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其绿色发展的重点是(  )
①粮食生产 ②水产养殖 ③交通运输 ④生态旅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A
10.C
11.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
【解析】【点评】(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2)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
9.由图可知,从陆地地形来看,我国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占比重很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林地一般分布在山地,草地一般分布在高原,建设用地占比重很小,故答案为:A。
10.根据陆地上地形类型分类,海拔在200-500米之间的属于丘陵,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故答案为:C。
11.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如粮食生产),绿色发展的重点是交通运输和生态旅游,以保护山区环境。山区也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故答案为:C。
(2021八上·揭西期末)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将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珠三角东部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半湿润区,河流稀少
B.人口众多,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
C.水污染浪费严重,导致缺水
D.地势平坦,不利于水资源汇集
13. 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水分的蒸发 B.预留地表和浅层地下发展空间
C.防止水体遭受污染 D.降低施工成本
14. 为解决珠三角东部的水资源问题,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大量开采地下水 B.修建水库
C.工业污水达标处理 D.实行阶梯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15. 结合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价格和运输距离的关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在550千米以上,水运价格最低
B.从杭州到上海去工作,宜选择航空运输
C.从新疆运输大宗棉花到郑州,选择P运输方式
D.目前青藏高原上的运输方式以Q方式为主
【答案】12.B
13.B
14.A
15.A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水资源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解析】【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12.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主要属于东江流域。流域内径流量较小,且城市密集,人口多,人口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所以存在缺水问题。B正确。故答案为:B。
13.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调配工程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地区时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考虑到在工程建设时要最大限度保护大湾区生态环境,为未来大湾区发展预留出大量宝贵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地面征地及建筑物等拆迁量。B正确。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水体污染,但AC不是主要的目的,排除AC。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本身是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施工的成本,D错误。故答案为:B。
14.为解决珠江三角洲东部的水资源问题,可以修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解决水资源季节不均的问题;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减少水污染;实行阶梯水价,增强节水意识;BCD措施可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沉,此措施不可取,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5.读图可知,距离在550千米以上,水运价格最低,A正确;从杭州到上海去工作,距离较近,宜选择公路运输,B错误;从新疆运输大宗棉花到郑州,选择铁路运输方式C错误;目前青藏高原上的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22分)
16.(2019八上·宁县期末)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是:   ,   。
【答案】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在自然界,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某些资源的总量变得越来越少。即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是: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故答案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如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2;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值的的2/5;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森林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4。
17.(2019八上·江津月考)通常把地球上的   资源称为水资源。   和   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答案】淡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解: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我国主要的水资源是江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夏秋季降水丰沛,河流处于汛期,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容易造成涝灾害; 春冬季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水资源相对不足。
【点评】根据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18.(2020八上·永吉期末)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衡。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   、     (干湿地区)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
【答案】湿润;半湿润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
【解析】【分析】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衡。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
故答案为:湿润;半湿润。
【点评】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19.(2021八上·上饶期末)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
【答案】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知识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兴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在地区分布上,水资源南丰北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0.(2021八上·江北期末)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河流)的水调往   地区。
【答案】长江;华北
【知识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工程是将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缺水严重的华北地区,东线的目的地主要到达天津,中线的目的地主要是北京。
【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三、综合题(共4题,共33分)
21.(2021八上·环江期末)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可利用土地包括   、   、可利用草地,以及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   ,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
(2)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属于   资源,我国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我国把“十分珍惜、   土地和切实保护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答案】(1)耕地;林地;草地;西部
(2)可再生;合理利用;耕地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我国的可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水田、旱地)、林地、可利用草地,以及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水田分布在南方地区,旱地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草地的比重最大,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4.48%,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使用后在短时间内不可再再生的资源。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我国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再加上人多地少,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22.(2021八上·岚皋期末)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结合我国东部局部城市群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所在地区的铁矿属于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2)B、C两地水资源更丰富的是   地,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季节都在   季节。试写出一例我国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的具体工程:   。
(3)B、C两地的耕地类型不同,其中C地以   为主。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乱占耕地现象严重,应该切实保护   。
【答案】(1)非可再生资源
(2)C;夏秋;小浪底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等(写出一例即可)
(3)水田;耕地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1)铁矿属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AB所在地的铁矿为非可再生资源。
(2)由BC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B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故BC水资源较丰富的是C地。由于两地的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故水资源丰富的季节为夏秋季;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主要是修建水库,如我国的三峡工程。
(3)C地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耕地利用以水田为主。B地位于以北,耕地为旱地为主。我国是人多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乱占耕地现象严重,耕地是十分重要的土地资源,因此,要切实保护耕地。
【点评】(1)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水力、海潮等。可更新资源可生长,如生物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如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等,对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2)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分布不均,从时间上讲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新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但根本措施还是要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和污染。其中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最为缺水。
23.(2021八上·南宁期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约1432千米,穿越大小600多条河流,采用全线封闭、全程自流、水闸控制的方式调水,工程创下多个世界第一。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的起点是丹江口水库,跨越河南、   等省区,终至北京、天津;来自长江流域的“南水”,在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过   (河流)河底,实现了两条河流的“握手”。
(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水工程是缓解我国水资源   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缓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答案】(1)河北;黄河
(2)空间(地区);兴建水库
【知识点】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分析】(1)南水北调是将南方长江的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地区,该工程的中线工程起点是丹江口水库,跨越河南、河北等省市, 一路向北调到北京、天津;“南水”来自长江流域,在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河底,实现了两条河流的“握手”。
(2)我国水资源男多北少,东多西少,调水工程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最著名的工程有南水北调,该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缺水的状况;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
【点评】我国水资源有着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主要表现在南多北少,时间主要表现在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其中解决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最有名的工程是南水北调,而解决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水库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
24.(2021八上·大洼期末)读“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和漫画“水土的怒吼”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   (均匀/不均)的特点。
(2)土地利用类型A和B都为耕地,B区域耕地类型以   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物   。
(3)D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有利于发展   业。
(4)“水土的怒吼”反映了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是   ,原因是   。
【答案】(1)不均
(2)水田;水稻
(3)草地;牧(畜牧)
(4)水土流失;乱砍滥伐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解析】【分析】(1)从图中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可以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类型A和B都为耕地,A区域耕地类型是以旱地为主,处于半湿润区,B区域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水稻;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3)从图中可以看出,D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4)图中“水土的怒吼”反映了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原因是乱砍乱伐,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保持功能下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点评】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比较多,后备耕地不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缓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田,南方为水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畜牧业。沙漠、戈壁、永久石山和冰川等难以利用土地通常分布在西部内陆,该地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