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是关于食盐性质的叙述:①易溶于水;②其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③其溶液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④其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⑤其溶液能与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⑤ D. ②③⑤
2.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CaCO3=高温CaO+CO2↑。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质量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人生成CO2的体积 B. 生成CaO的质量
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3.现有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0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0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滴至ag时,溶液中反应为CaCl2+Na2C03=2NaCl+CaC03↓
B. 滴至bg时,溶液中含HCl、NaCl两种溶质
C. 滴至c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D. 滴至dg时,溶液呈中性
4.近来市场上出现了能补充人体盐分的饮品——盐汽水。你认为盐汽水的成分和普通汽水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 )
A. 水 B. 氯化钠 C. 二氧化碳 D. 碳酸钙
5.某碳酸钠溶液的pH约为12,分别加入下列试剂,溶液仍然是无色透明的是( )
A. 氢氧化钾溶液 B. 氯化钙溶液 C. 紫色石蕊试液 D. 无色酚酞试液
6.取某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无变化。已知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硫酸亚铁中的一种,则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白色固体是( )
A. FeS04 B. NaCl C. Na2C03 D. CaCO3
7.生活中常见的盐与其对应的用途描述不相符的是( )
A. 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 B. 碳酸钠用做建筑材料
C. 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D. 碳酸钙可用做钙剂
8.五一国际劳动节,化学兴趣小组来到学校的学农基地,发现原本翠绿的葡萄叶片叶色变黄。为使葡萄叶片转绿,学农基地应为这些葡萄追施的化学肥料是( )
A. CO(NH2)2 B. Ca3(PO4)2 C. KCl D. KH2PO4
9.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 C02和NaOH溶液 B. 稀盐酸和CaC03
C. Na2C03溶液和Ca(N03)2溶液 D. Al和CuS04溶液
10.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 =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X一定是CuCl2 B. Y可能是H2O
C.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 D. Y可能是Na2SO4
11.在果实膨大拉长期的芒果需要大量补充氮、钾等元素。下列符合条件的一种化肥是( )
A. KN03 B. Ca(H2P04)2 C. NH4N03 D. (NH4)2H2P04
12.把自制的紫薯汁(呈紫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白醋的水溶液呈酸性
B. 草木灰的水溶液呈碱性
C. 紫薯汁可以用做酸碱指示剂
D. 若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痛痒
13.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做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①Co+2HCl=CoCl2+H2↑②CoCl2 +2NaOH =Co(OH)2↓+2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钴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相同
B. 氢氧化钴难溶于水
C. 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D. 氢氧化钴可用于干燥氯化氢气体
14.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使用不合理,则会造成不良后果。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 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B. 只要发现害虫,立即使用大量农药灭杀
C. 农药使用过多对人体有害
D. 施用钾肥可防止农作物倒伏
15.小明学习化学后,在家里想用化学方法来鉴别面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各取少量通过尝味道区分
B. 各取少量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C. 各取少量分别倒人食醋
D. 各取少量溶于水,再分别加入石灰水
16.在氯化钡溶液中滴人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 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 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稀盐酸
D. 该反应是酸槭(中和)反应
17.将氢氢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至b段发生的反应是NaOH+HCl=NaCl+H2O
B. c点比以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
C. c至d段溶液pH不断增大
D. a至d段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
18.下列物质中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的是( )
A. 银 B. 三氧化硫 C. 氧化铁 D. 醋酸
19.稀盐酸中含有H+,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在滴有紫色石蕊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下列物质,溶液仍为红色的是( )
A. CaO B. NaOH C. Na2C03 D. AgN03
20.衣服沾上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 )
A. 白醋 B. 酱油 C. 酒精 D. 洗洁精
21.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由于硫酸浓度偏高,反应速率太快。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往该硫酸中加入( )
A. 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碳酸钾溶液 D. 石灰石
22.下列几种溶液敞口久置于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浓硝酸 D. 硝酸钾溶液
23.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不同的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H2S04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 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H2
C. 能与Fe203反应生成H20
D. 具有吸水性
24.铁粉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的过程中溶液里相关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
25.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
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 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 D. 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26.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
A. Na2C03固体 B. AgN03固体 C. 浓盐酸 D. NaOH固体
27.如图所示,小烧杯乙中盛有浓盐酸,在小烧杯丙中加入某种溶液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烧杯丙中出现了明显变化。则烧杯丙中加入的溶液可能是( )
A. 酚酞试液 B. 硫酸钠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28.将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浓硫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B. 稀释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
C. 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 将稀释好的稀硫酸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但装入瓶中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
29.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漏。为了不污染公路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
A. 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
B. 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昀浓硫酸上
C. 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D. 用土将泄漏出的浓硫酸掩埋
30.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 都能离解出金属离子 B. 都能使指示剂变色
C. 都能离解出氢氧根离子 D.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1.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B. 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
C. 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D.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纺织、印染等工业
32.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氢氧化钙杂质,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 氢氧化钾溶液 B. 碳酸钠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稀盐酸
33.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H)2,是一种常用的廉价消毒剂。下列关于消石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生石灰和水反应制得消石灰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B. Ca(OH)2的化学式量是74
C. 消石灰需要密封保存
D. 消石灰的水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蓝色
34.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 A处下降,B处上升
B. A、B两处都下降
C. A处上升,B处下降
D. A、B两处都不变
35.如图,在一个盛有NaOH溶液的容器里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你会在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
A. 火焰逐渐熄灭,最终液面上升
B. 火焰逐渐熄灭,最终液面下降
C. 蜡烛燃烧更旺,最终液面上升
D. 蜡烛燃烧情况不变,最终液面不变
36.将某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X取三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CuC12溶液、MgC12溶液、NH4Cl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可能是( )
A. 稀盐酸 B. 石灰水 C. NaCl溶液 D. NaN03溶液
37.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NaOH溶液。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800s时,曲线①表示的溶液显酸性
B. 曲线②NaOH与CO2发生的反应
C. 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D. 同体积水和NaOH溶液,吸收的CO2一样多
38.在做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在此过程中,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 由红色变成蓝色 B. 由蓝色变成红色
C. 由红色变成无色 D. 由无色变成红色
39.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内射人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 牙膏或肥皂水 B. 食盐水 C. 烧碱液 D. 食醋
40.下列应用与酸碱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 洗洁精去除油污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41.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pH逐渐变小
B.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 溶液颜色由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无色
D. 生成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多,最后保持不变
42.常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溶液的pH等于7 B. 反应前,H+的数目最少
C. 反应前后,Cl-的数目减少 D. 反应前后,H20的数目增多
43.将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浴液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混合后溶液的pH<7
B. 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质量大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水的质量之和
C. 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是混合前两种溶液的质量之和
D. 混合后溶液为氯化钠溶液
44.如图所示的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钡溶液,当开关闭合后,不断加入稀硫酸,观察小灯泡发生的现象是( )
A. 逐渐变暗 B. 逐渐变暗,直至熄灭
C. 逐渐变亮 D. 逐渐变暗,直至熄灭,最后又逐渐变亮
45.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 反应前两种溶液均能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 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只有Na+和Cl-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46.向盛有酚酞和烧碱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
B. 锌粒
C. 紫色石蕊试液
D. 碳酸钠溶液
47.如图所示已平衡的天平两端放着两个分别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过一段时间后,天平会( )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平衡 D. 无法判断
48.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粒子不断运动”的研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物质X是( )
A. 浓氨水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 浓食盐水
49.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如图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
A. 红色 B. 蓝色 C. 红色 D. 蓝色
50.现有下列5种物质:①浓盐酸 ②石灰水 ③碳酸钠晶体 ④烧碱 ⑤浓硫酸,把他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④、⑤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A 6.B 7.B 8.A 9.B 10.C
11.A 12.D 13.B 14.B 15.B 16.D 17.D 18.C 19.D 20.A
21.A 22.A 23.D 24.B 25.C 26.B 27.D 28.B 29.B 30.C
31.B 32.B 33.D 34.C 35.A 36.B 37.D 38.C 39.A 40.A
41.B 42.D 43.D 44.D 45.D 46.A 47.B 48.A 49.D 50.B
《物质及其变化》选择训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