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选择题(9)【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科学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选择题(9)【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19: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有一种在古籍里称为鋈的银白色铜合金,是占代云南、四川地区的特产,其主要成分是铜、锌、镍等金属单质。炼制时需要黑铜矿(主要成分是CuO)、硫化镍矿(主要成分是Ni2S3)等多种矿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鋈属于金属材料
B. 经的样品在足量稀盐酸中能全部溶解
C. Ni2S3中镍元素呈+3价
D. 黑铜矿跟木炭共热能生成单质铜
2.草莓是一种很受人欢迎的水果,适合生长在酸性条件下。若进行草莓的无土栽培,培养液中适合添加的物质是( )
A. 氨水(pH=11) B. 尿素(pH=7) C. 碳酸氢铵(pH=8) D. 硫酸铵(pH=5)
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4.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该固体样品,进行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5.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的废液50g,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他们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右图,其中纵坐标m是实验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的是碳酸钠溶液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沉淀量
B. c点表示碳酸钠合好完全反应
C.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HCl和CaCl2
D. 最终产生气体的质量为5g
7.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可以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 CO2气体 B. CaCl2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稀盐酸
8.在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不可能使溶液的pH有明显改变的是( )
A. 盐酸 B. CO2 C. Na2CO3溶液 D. 稀H2SO4
9.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液体X滴入到烧瓶中,若使小气球鼓起(液体X的体积忽略不计),则液体X和固体Y不可能是( )
10.将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共同的变化是( )
A. 都冒白雾 B. 发生变质 C. 质量变大 D.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1.下列各物质中,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
A. NaOH+HCl B. Fe2O3+HCl C. Ba(OH)2+H2SO4 D. 石灰石与盐酸
12.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A. 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B.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D. 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13.如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电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
14.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42﹣的数目相同
B. 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 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D. 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
15.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则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是( )
A. CaCO3、NaOH和H2 B. Ca(OH)2和H2
C. NaOH和Ca(OH)2 D. Ca(OH)2、CaCO3和H2
16.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7.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中盛有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如果一边放少许锌粒,另一边放入相同质量的铁,两者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 )
A. 偏向有锌的一边 B. 偏向有铁的一边 C. 不偏转 D. 无法判断
18.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 c点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 根据图中数据不能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D. d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SO42-
19.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K2MnO4中锰元素显+7价 B. KMnO4属于盐类物质
C. 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 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
20.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21.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C. 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 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22.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Mn+H2SO4═MnSO4+H2↑
B. Mg+MnSO4═MgSO4+Mn
C. Mn+CuSO4═MnSO4+Cu
√ D. Fe+MnSO4═FeSO4+Mn
23.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 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B. 将铜片放入稀盐酸
C. 将铁片放入稀盐酸
D.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24.让空气先经过灼热的铜网,再经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最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剩余气体成分是( )
A. 二氧化碳和氮气
B. 氮气和氧气
C. 氮气和稀有气体
D.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
25.实验室中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一定时间,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
26.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B. 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 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逐渐变小
D. 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27.若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象的是( )
2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29.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C. 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 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30.某科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某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31.经检验,四种溶液中除含有水分子外分别只含有以下离子,其中属于酸的水溶液的是( )
A. H+、Na+、SO42- B. Ca2+、Cl- C. Ba2+、NO3- D. H+、Cl-
32.在科学实验操作考查中,晓华在测定澄清石灰水的pH时,先把pH试纸用水润湿,然后将石灰水用玻璃棒滴到试纸上。她所测得的值与真实值相比( )
A. 偏小 B. 偏大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33.用①表示Fe用②表示Fe2O3用③表示Fe(OH)3。在X + HCl→FeCl3 + Y的反应中(X、Y分别代表一种物质),X可能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34.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5.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锌 B. 氧化铁 C. 硫酸 D. 氢氧化铜
36.四只烧杯中分别盛有稀盐酸,并滴加了数滴紫色石蕊试液。现向这四只烧杯中不断加入下列物质,直至过量,其中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的是( )
A. Mg(OH)2 B. NaOH C. Na2SO4 D. CaO
37.检验一瓶无色溶液是稀盐酸的方法是( )
A. 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
B. 滴加氯化钡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
C.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D.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
38.在稀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是( )
A. AgNO3溶液 B. CaCO3固体 C. KOH溶液 D. 生石灰(CaO)
39.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酸根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B.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 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 酸中一定有非金属元素
40.为了证明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已知硫酸溶液中存在H+、SO42-和H2O,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哪几个实验的组合能证明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硫酸溶液中的H+(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41.“接龙”是化学扑克(和普通扑克相似,牌面标注物质的化学式)的一种游戏,其规则是:当上家出牌时,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的反应。某局游戏中,甲到戊五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牌面标注“CuSO4”“H2SO4”“NaOH”“Fe”“Fe2O3”。若甲的牌为“Fe2O3”,且按甲→乙→丙→丁→戊依次出牌时能满足“接龙”规则,则丁的牌是( )
A. NaOH B. Fe C. H2SO4 D. CuSO4
42.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正确“取用”和“存放”化学药品,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下列关于化学药品的“取用”和“存放”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③④⑥ B. ③④⑥ C. ③④ D. ③④⑤
43.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①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②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③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④用小苏打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疼 ⑤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③⑤ D. ①②④
44.下列各组稀溶液中,仅用同组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 Na2CO3、HCl、HNO3、Na2SO4 B. Na2SO4、NaOH、CuSO4、NaCl
C. HCl、AgNO3、HNO3、 NaCl D. K2CO3、H2SO4、HNO3、BaC12
45.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 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 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 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46.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4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质,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及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②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③bc段上的任意一点 (c点除外) 都存在两种沉淀
④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8.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4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不同形状的石灰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B. 向含有NaOH和B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C. 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 向pH=3的溶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50.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施钾肥可免其倒伏。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A. KOH B. Ca3(PO4)2 C. KNO3 D. CO(NH2)2
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B 6.C 7.C 8.C 9.B 10.D
11.A 12.A 13.C 14.D 15.A 16.A 17.A 18.D 19.B 20.C
21.B 22.D 23.A 24.C 25.A 26.D 27.C 28.A 29.B 30.C
31.D 32.A 33.B 34.C 35.C 36.A 37.C 38.A 39.B 40.B
41.D 42.C 43.C 44.D 45.C 46.D 47.C 48.B 49.C 50.C
《物质及其变化》选择训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