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离不开实验和观察,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振荡
B. 浓硫酸的稀释
C. 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
D. 收集CO2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BaCO3+2HCl==B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
B. Cu+2AgCl=CuCl2+2Ag置换反应
C. Ca(NO3)2+BaCl2==Ba(NO3)2↓+CaCl2复分解反应
D. CuO+H2O==Cu(OH)2化合反应
3.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 氯化钾溶液 B. 酚酞试液 C. 镁条 D. 氯化铜溶液
4.向盛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其中错误的是( )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6.根据“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浓盐酸有挥发性 B. HCl分子在运动
C. Y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 Y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7.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氯化钠固体后溶液的pH降低
C.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 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红色
8.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A. 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 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 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 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9.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现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最可能是( )
A. 碱 B. 盐 C. 金属单质 D. 金属氧化物
10.以下是对四组无色溶液成分的记录,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CaCl2、Na2CO3、KNO3 B. KNO3、NaCl、FeCl3
C. Ba(OH)2、NaCl、Na2SO4 D. K2SO4、Na2CO3、NaNO3
11.小乐在完成图I所示的两个实验后,将两次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为确定混合废液中碱性物质的成分,她取了一定量的混合废液过滤,并向滤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II所示的图像。则混合废液中碱性物质是( )
A. 碳酸钠 B. 氢氧化钠
C. 氢氧化钠、碳酸钠 D. 氢氧化钙、碳酸钠
12.在探究物质变化的活动中,可作为发生化学变化最可靠的证据的是( )
A. 有气体产生 B. 有沉淀生成 C. 有新物质生成 D. 颜色改变
13.下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A. 由红变紫 B. 由蓝变绿 C. 由绿变橙 D. 由蓝变紫
14.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①塑料保鲜膜;②纯碱;③硝酸钾;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⑦PET制的矿泉水瓶;⑧磷酸二铵;⑨烧碱。对上述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复合肥的有③⑧ B.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
C. 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④⑤⑥ D. 属于碱的有②⑨
15.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6.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人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17.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 NaCl 氯化钠 食盐
B. CaO 氧化钙 熟石灰
C. 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 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18.将甲物质加入乙、丙的混合液中,溶质种类数量变化如图,则下列符合题意的是( )
A. 甲:NaOH; 乙、丙:HCl H2SO4
B. 甲:HCl; 乙、丙:Na2CO3 NaOH
C. 甲:CuSO4; 乙、丙:NaOH NaCl
D. 甲:NaCl; 乙、丙:AgNO3 NaNO3
19.根据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B.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 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后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 验证某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Cl-,先加入稀盐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
20.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21.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中,正确的是( )
A. K2CO3、NaCl、NaOH三种溶液,只用酸碱指示剂即可鉴别
B. MgCl2、NaOH、HCl、K2SO4四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C. (NH4)2CO3、Ca(OH)2、BaCl2、HCl四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D. Fe2O3、CuO、C、Fe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
22.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aNO3、NaCl、KNO3、(NH4)2SO4
B. H2SO4、HCl、AgNO3、Na2SO4
C. KMnO4、CuCl2、Fe2(SO4)3、NaNO3
D. K2SO4、NaCl、K2CO3、NaOH
23.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溶液呈酸性
B. 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 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 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24.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
25.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26.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Ag+、Na+、Cl-、NO3- B. Na+、K+、OH-、 SO42-
C. K+、Na+、 CO32-、Cl- D. Ba2+、Mg2+、NO3-、Cl-
27.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金同学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最可能是( )
A. 金属单质 B. 金属氧化物 C. 碱 D. 盐
28.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 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 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 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2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 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C. 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30.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有氮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氮肥
B. 碳酸氢铵俗称碳铵属于氮肥
C. 硝酸钾(KNO3)属于钾肥
D. 大量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31.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其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
A. 装物品的合成塑料袋 B. 做刀具的不锈钢
C. 玻璃杯 D. 做衣服的棉纤维
32.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A. 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都是有机物
B.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与氧气反应,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D.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33.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34.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酸碱之间的反应
B. 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35.在Mg、MgO、Mg(OH)2、H2SO4和CuSO4溶液中,能生成MgSO4的方法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36.下列过程中主要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 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C. 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D. 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
37.有A、B、C三种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的金属,为了比较它们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人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法,其中最准确可行的是( )
A. 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快慢
B. 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多少
C. 把三种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程度
D. 把三种金属和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之间两两反应,观察金属表面是否有金属析出
38.纯碱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工之母”,其产量和消费量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下列物质不能与纯碱反应的是( )
A. 稀硫酸 B. 铁 C. 石灰水 D. 氯化钙
39.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某物质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该则该物质中的离子一定是CO32-
B. 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物质中一定有SO42-
C. 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盐酸仍有白色沉淀,则物质中一定有Cl-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物质中一定有Ba2+
40.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相对应的是( )
4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MgO、H2SO4、CaCl2 B. Na2SO4、Ca(OH)2、KCl
C. HNO3、KOH、Na2CO3 D. NaHCO3、CH3OH、NaCl
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遇到紫色石蕊试液会变蓝
B.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会变小
C. 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冒白烟
D. 兔毛放入烧碱溶液中加热会溶解
43.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
A. 料酒 B. 食醋 C. 纯碱 D. 食盐水
44.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A. 甲:水,①:食盐; 乙:水,②:蔗糖
B. 甲:水,①硝酸铵; 乙:稀盐酸,②:铁
C. 甲:水,①氢氧化钠; 乙:稀硫酸,②:锌
D. 甲:水,①生石灰; 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45.下列物质常温下属于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是( )
A. CO2 B. SO2 C. Na2O D. CO
46.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利用水不能进行鉴别的是( )
A. 碳酸钠和碳酸钙 B. 硝酸钾和氯化钾 C. 硫酸铜和氯化铁 D. 硫酸钠和硫酸钡
4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B. 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集满
C. 检验未知溶液是否含有Cl-,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D. 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48.某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这样测定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49.在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不可能使溶液的pH有明显改变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 B. 稀硫酸 C. 盐酸 D. CO2
50.现有下列5种物质:①浓盐酸②生石灰③浓硫酸④烧碱⑤铁,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参考答案
1.B 2.A 3.A 4.C 5.B 6.D 7.C 8.A 9.D 10.D
11.C 12.C 13.A 14.D 15.B 16.B 17.B 18.D 19.D 20.D
21.C 22.D 23.D 24.C 25.C 26.D 27.B 28.C 29.B 30.B
31.B 32.D 33.C 34.C 35.B 36.D 37.D 38.B 39.B 40.C
41.C 42.D 43.B 44.C 45.D 46.B 47.A 48.D 49.A 50.C
《物质及其变化》选择训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