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14:3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
一、教学目标
1. 课程目标
A.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B.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C.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简单性质.
2. 学科素养
(1).数学抽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逻辑推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3).数学运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应用
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目标
新知探究 据说,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1+2+3+…+100=? 你准备怎么算呢? 高斯(Gauss,1777-1855),德国数学家,近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在天文学、大地测量学、磁学、光学等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 问题1:为什么1+100=2+99=…=50+51呢?这是巧合吗? 试从数列角度给出解释. 高斯的算法: (1+100)+(2+99)+…+(50+51)= 高斯的算法实际上解决了求等差数列: 1,2,3,…, 前100项的和问题 等差数列中,下标和相等的两项和相等. 设 an=n,则 a1=1,a2=2,a3=3,… 如果数列{an} 是等差数列,p,q,s,t∈N*, 且 p+q=s+t,则 ap+aq=as+at 可得: 问题2: 你能用上述方法计算1+2+3+… +101吗? 问题3: 你能计算1+2+3+… +n吗? 需要对项数的奇偶进行分类讨论. 当n为偶数时, + 当n为奇数数时, n-1为偶数 + 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1+2+3+… +n 问题4:不分类讨论能否得到最终的结论呢? 将上述两式相加,得 所以 问题5.上述方法的妙处在哪里?这种方法能够推广到求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吗? 倒序求和法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已知量首项,末项与项数首项,公差与项数选用公式 Sn= Sn=
功能1:已知a1,an和n,求Sn . 功能2:已知Sn,n,a1 和an中任意3个,求第4个. 二、典例解析 例6.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 (1)若a1=7, =101,求; (2)若a1=2, = ,求; (3)若=,d= , = 5,求 ; 分析:对于(1),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和;在(2)中,可以先利用a1和的值求出d ,再利用公式 求和;(3)已知公式 中的,和,解方程即可求得 解:(1)因为a1=7, =101 ,根据公式,可得 =2700. (2)因为a1=2, = , 所以d= .根据公式 ,可得 = (3)把=,d= , = 5代入 ,得 整理,得 解得或(舍),所以 等差数列中的基本计算 (1)利用基本量求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中有五个量a1,d,n,an和Sn 这五个量可以“知三求二”.一般是利用公式列出基本量a1和d的方程组,解出a1和d, 便可解决问题.解题时注意整体代换的思想. (2)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解题: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若m+n=p+q(m,n,p,q∈N*),则am+an=ap+aq,常与求和公式Sn=结合使用. 跟踪训练1 已知等差数列{an}. (1)a1=,a15=-,Sn=-5,求d和n; (2)a1=4,S8=172,求a8和d. [解] (1)∵a15=+(15-1)d=-,∴d=-. 又Sn=na1+d=-5, 解得n=15或n=-4(舍). (2)由已知,得S8===172, 解得a8=39, 又∵a8=4+(8-1)d=39,∴d=5. 例7.已知一个等差数列 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吗? 分析 可得到两个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就可以求得 解=310, =1220, 把它们代入公式 得 解方程组,得 所以,由所给的条件可以确定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 一般地,对于等差数列,只要给定两个相互独立的条件,这个数列就完全确定。 例8.某校新建一个报告厅,要求容纳800个座位,报告厅共有20排座位,从第2排起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两个座位. 问第1排应安排多少个座位? 分析:将第1排到第20排的座位数依次排成一列,构成数列{an} ,设数列{an} 的前项和为。由题意可知, {an}是等差数列,且公差及前20项和已知,所以可利用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首项。 解:设报告厅的座位从第1排到第20排,各排的座位数依次排成一列,构成数列{an},其前n项和为Sn. 根据题意,数列{an}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S20=800. 由 a1 21 因此,第1排应安排21个座位。 跟踪训练 某抗洪指挥部接到预报,24小时后有一洪峰到达,为确保安全,指挥部决定在洪峰到来之前临时筑一道堤坝作为第二道防线.经计算,除现有的参战军民连续奋战外,还需调用20台同型号翻斗车,平均每辆车工作24小时.从各地紧急抽调的同型号翻斗车目前只有一辆投入使用,每隔20分钟能有一辆翻斗车到达,一共可调集25辆,那么在24小时内能否构筑成第二道防线? 分析:因为每隔20分钟到达一辆车,所以每辆车的工作量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工作量的总和若大于欲完成的工作量,则说明24小时内可完成第二道防线工程. 解:从第一辆车投入工作算起,各车工作时间(单位:小时)依次设为a1,a2,…,a25.由题意可知,此数列为等差数列,且a1=24,公差d=-13. 25辆翻斗车完成的工作量为:a1+a2+…+a25=25×24+25×12×-13=500,而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为24×20=480.∵500>480, ∴在24小时内能构筑成第二道防线. 例9.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10,公差d=-2,Sn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Sn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数项的和。 另一方面,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写成, 所以当时, 可以看成二次函数,当= 时函数值。如图,当 时, 关于的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上的一些点,因此,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求相应的, 的值。 解法1.由d=-2,得an+1-an=-2<0,得an+1<an ,所以{an}是递减数列. 由a1=10,d=-2,得an=10+(n-1)×(-2) =-2n+12. 可知,当n<6时,an>0; 当n=6时,an=0; 当n>6时,an<0. 所以, S1<S2<…<S5=S6> S7>… 也就是说,当n=5或6时,Sn最大. 因为 =30 所以Sn的最大值为30. 解法2:因为由a1=10,d=-2, 因为 所以,当n取与 最接近的整数, 即5或6时,Sn最大,最大值为30. 通过回顾历史中高斯小故事,提出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分类与整合、数学结合等思想方法,感受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 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
三、达标检测 1.在等差数列{an}中,若a3+a5+a7+a9+a11=100,则3a9-a13的值为(  ) A.20    B.30 C.40 D.50 【答案】C [∵a3+a11=a5+a9=2a7, ∴a3+a5+a7+a9+a11=5a7=100, ∴a7=20. ∴3a9-a13=3(a7+2d)-(a7+6d)=2a7=40.] 2.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a3+a5=3,则S5=(  ) A.5 B.7 C.9 D.11 【答案】A [由题a1+a3+a5=3,∴3a3=3. ∴a3=1又∵S5===5.] 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则(  ) A.an=2n+1 B.an=-2n+1 C.an=-2n-1 D.an=2n-1 【答案】B [由an=Sn-Sn-1(n≥2)得an=1-2n, 当n=1时,S1=a1=-1符合上式. ∴an=-2n+1.] 4.在一个等差数列中,已知a10=10,则S19=________. 【答案】190 [S19===190.] 5.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d=-,Sn=-15,求n及a12. 【答案】∵Sn=n·+·-=-15, 整理得n2-7n-60=0, 解之得n=12或n=-5(舍去), a12=+(12-1)×=-4.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四、小结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