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海水的运动 第2课时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海水的运动 第2课时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2 14:4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高一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2课时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名称 1、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2、秘鲁渔场的成因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综合性较强,需要掌握洋流的性质、变化和运动规律。 2、秘鲁寒流与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在成因上的区别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1、新疆深居内陆,学生缺乏滨海地区气候的感性认知。 2、学生容易将秘鲁寒流和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混淆。
难点教学方法 比较法、情景法、图示法、讲解法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对北大西洋东西两岸的地理环境有初步认知,从气候的两大要素进行对比区域内部差异,结合区域洋流的分布,进而分析不同性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作用。 将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图与洋流分布图叠加在一起,通过观察寻找秘鲁渔场沿岸洋流与其他三大渔场沿岸洋流的不同,突出秘鲁渔场的特殊性,再用图示方式和讲解法结合全球风带的分布,分析秘鲁渔场的形成原因。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 设计意图: 基于课标,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通过设置视频和问题情景导入,增强视觉冲击感,聚集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活动】时空之旅(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站】触摸洋流的温度——沿岸气候 任务:阅读图文资料,思考同纬度地区为什么自然景观和气温有明显差异。 材料:卑尔根地处61°N,最冷月平均气温2℃,位于北大西洋东岸挪威南部沿海,植被以森林为主。拉布拉多半岛北部61°N地带位于北大西洋西岸,最冷月平均气温-20 ℃ ,植被以苔原为主。 思考:为什么相同纬度、相同海区(北大西洋)两岸的植被和气温差异显著? 结论: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 寒流 拓展1:比较俄罗斯的两大港口。为什么位于68°N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而43°N的海生崴却有长达半年的结冰期? 拓展2:赤道上发现了企鹅?它们不会被热死吗? 企鹅生活在地球的极寒之地,和熊分别把守着地球的两极,所以也有“南极企鹅北极熊”之说。不过我们的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想的那样绝对和简单。就拿企鹅来说,它的地盘可不只是在南极,全球最热的赤道地区,其附近的岛屿居然发现了企鹅的身影。 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岛上动物种类众多,怪石嶙峋,植被丰富,企鹅顺着洋流到达了科隆群岛后定居于此。生活在这里的企鹅主要是加拉帕戈斯企鹅。 过渡:寒暖流经过的地区,沿岸或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洋流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冷暖。所以洋流既是有方向的,也是有温度的。让我们继续前行,体验洋流的力量。 设计意图: 第一站以区域为背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分析、归纳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尤其赤道上的企鹅,打破学生常规的区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第二站】体验洋流的力量——海洋航行 材料一: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敦港驶向美国的纽约港,不料在航行的第四天夜间遭遇了一座高达30米的冰山而被撞沉。 材料二: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 思考: 中国人常说“一帆风顺”,图个吉利。泰坦尼克号的首航“吉利”吗? 2、冰山从何而来?瞭望员为什么没能提前发现冰山的存在? 结论: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速度 ; 安全 过渡:洋流的力量是无形的,顺流而下,轻舟已过万重山;逆流而上,也可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继续顺着洋流,感受洋流的孕育力。 设计意图:以著名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问题为导向,先分析归纳洋流对航行的影响,再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培养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第三站】感知洋流的孕育力——海洋生物 纽芬兰渔场位于纽芬兰岛沿岸,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纽芬兰渔场因其异常丰富的渔业产量,有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的美名。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在渔场作业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现已成为历史。 思考:(1)纽芬兰渔场,曾经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纽芬兰渔场的消失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其他三大渔场的成因是否与它相同? 结论:洋流与渔场的关系: 过渡:洋流的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同时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海洋环境也受到了影响。让我们继续旅行,探究洋流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将纽芬兰渔场事件作为材料,一为分析洋流的成因,重在引起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思考,并抛出我国舟山渔场的发展现状,引起学生的深思,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第四站】审视洋流的两面性——海洋污染 思考: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南安普顿的居民在一段时间后在其附近海域看到大量油污,你觉得可信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以事发地所在区域为背景,进行假设,学生可开放性作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全面的、辩证的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结论: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小结 【板书设计】 3.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今天的时空之旅就到这里,通过这次旅行,我们认识到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比如石油泄露,南极大陆企鹅体内的农药、太平洋上巨大的垃圾岛,等待。看来,大自然真的不需要人类,但人类需要大自然,因此呢,人类更应该关注海洋,爱护海洋,与海洋和谐共处,未来方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