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基础实验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基础实验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16: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1、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部分第一次系统地进行物质制取的讲解,它既要建立在本单元前两节知识的基础上(氧气的物理性质等),还要为以后学习物质(二氧化碳等)的制取起到学习方法的铺垫作用。
2、知识类型与知识结构
本单元知识包括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内容:药品的选择,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装置的选取,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采取合理的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采取验满的方法。本单元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难点是: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疑点是:是否还有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在课堂上最好能让学生进行探究。
3、 呈现方式与编排特点
利用学生已经有的基础知识,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一些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取氧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设计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使学生掌握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相对论观点。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知识、技能、经验、思维、情感);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并对氧气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比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有广泛的用途。
2、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碰到的困难。
为什么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以及双氧水来制备氧气?又如何选择仪器组装装置?如何进行收集和验证?催化剂是什么?怎么起作用的?
3、学生的学习方式、兴趣与积极性
由接受学习转化为掌握规律的学习,对由固体加热会产生无色气体产生兴趣,进一步探索气体的制取原理和步骤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重点、难点与突破策略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从而引出复分解反应的观念。
五、教学前的准备
1、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药品的准备。
2、学生应会进行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3、对氧气的性质和其他物质的特性有所了解。
6、 多媒体课件 的制作和准备。
六、教学思路与学习活动的设计
1、情景导入:展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回顾氧气的性质,引出需要纯净的氧气应该如何制取的问题?
2、出示过氧化氢溶液,学生叙述性质。出示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对二者性质进行认识。
3、合作探究: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A:在试管里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B:稍稍加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C:另取一试管,加入二氧化锰,稍稍加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D:再取一试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而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填写表格:
实验编号 现象 原因
A
B
C
D
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的探究:
把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反复进行。顺而得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观念。
提示:其他催化剂,氧化铁、氧化铜、硫酸铜溶液、土豆片等。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
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加热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完成高锰酸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明确:
1. 所使用的仪器:
2. 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3. 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
4.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应该放一小团棉花的原因:
5. 装配顺序和铁夹位置。
6. 操作先后:先预热后固定;先气泡均匀后收集;先撤导气管后灭酒精灯。
(4)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探究:
A: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B:排水法--------------------氧气微溶于水。
回顾:氧气性质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和文字表达式)
1. 木炭:
2. 铁丝:
3. 红磷:
4. 美条:
七、作业设计
1.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B.氧气不易溶于水
C.液态氧是淡蓝色液体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B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
A伸入集气瓶底部 B伸入集气瓶中部
C伸入集气瓶口内 D接近集气瓶口
4.实验室制氧气最好选用( )
A水通直流电 B分离液态空气
C加热氯酸钾 D加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5.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列各图中横坐标为反应时间,纵坐标为MnO2的质量,其中能正确表示反应过程中MnO2的质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
6.下列概念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B、分解反应、化学反应
C、 纯净物、单质 D、化合物、氧化物
7.规范写出下列文字表达式和对应物质的化学符号并指出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 )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 )
(4)铁在氧气中燃烧 ( )
八、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本节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探讨。对一些方法和步骤还比较陌生,有时还不知所措。在进行中要不断进行指导和提示。同时,随时要紧扣本节教学目标,落实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课前的准备要充分,特别是课件的制作应该符合科学性。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