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15:25:13

文档简介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王星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动事件发生的时间。
2.使学生学会用排除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使学生感受时间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难点: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起学生生活经验
1.出示一组钟面图(时间分别是6:30,7:40,9:35,12:30),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提示这是王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做了4个活动(到校,起床,吃午饭,上课),请把它们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搭配起来。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取信息
(1)提取事件信息:出示明明和小丽聊天情境图,提取图片中提到的事件,总结事件发生的顺序,用“先...然后...最后”的关联词完整、连贯地描述出明明这一天时间安排的先后顺序,同桌之间说一说,个别汇报。
预设:图中一共有4件事:聊天、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明明这一天的活动安排是:先写作业,然后去踢球,最后和小丽一起去看木偶剧。
(2)提取时间信息:早上7:15、9:00和10:30,分别说出相应时间发生的事。
预设:早上7:15,明明和小丽在讨论今天的时间安排,9:00明明写完作业,10:30明明和小丽要去看木偶剧。
2.探究指导,汇报交流
(1)明确问题需要:我们要做的事。
预设:我们需要从三个时间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可能”的意思是说明明可以在这个时间踢球。
(2)排列时间顺序:读出钟面时间,按照顺序将他们写下来。
(3)思考问题答案:哪个是明明踢球的时间?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
(4)汇报思考结果:预设:明明9:00做完作业,踢球不可能在9:00之前,因此7:45排除;明明10:30看木偶剧,踢球的时间一定不在10:30之后,因此可以排除10:50。9:15在9:00和10:50之间,符合题意,因此是明明踢球的时间。
3.回顾反思
(1)检查结果:9:00做完作业——9:15踢足球——10:30看木偶剧,时间安排合理。
(2)总结:像这样,去掉不合理的选项,选择剩下的答案就是用排除法来解决问题。
4.拓展训练
(1)你觉得明明还可能在什么时候去踢球?
预设:还可能在9:30,因为9:30也是明明写完作业后,看木偶剧之前。
(2)猜一猜明明在7:45的时候最可能在干什么?10:40
呢?
预设:明明7:45可能已经回家写作业了。10:50的时
候正在看木偶剧。
(3)如果明明下午2:00回家,午睡后3:00还要去超市,那么明明可能在哪个时间午睡?(出示选项:1:30、3:50、2:10)
预设:用排除法来解决:明明2:00的时候才回到家,而3:00已经去超市了,所以1:30和3:50不可能午睡,排除这两个选项,明明应该是在2:10的时候午睡。
5.总结回顾,优化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活动顺序,总结做题过程:
正确理解题意,明确事件先后顺序;
(2)准确辨认钟面,明确时间范围;
(3)排除不合理时间,确定活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课本94页练习4:妈妈:咱们8:30开始大扫除,然后去大棚摘西红柿。小红:我12:30要去小文家玩。小红可能什么时间去摘西红柿?选项:7:10、8:35、10:05、12:30。
独立完成,个别汇报。
预设:用排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小红家8:30先大扫除,然后才去摘西红柿,所以7:10不可能,排除;大扫除不可能5分钟就打扫完,因此8:35也排除;小红12:30要去小文家玩,就不可能有时间摘西红柿了,也排除;最后就只剩下10:05是最有可能的。
2.值日生工作:要先扫完地才能整理劳动工具,最后才倒垃圾。值日生下午1:40进校门,2:15上课铃响。出示时间:1:20、1:45、2:00、2:10、2:20。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为我们班安排一份值日生时间表。
预设:扫地:1:45(值日生1:40才到教室,因此1:20的时候不可能在扫地;因为值日生要先扫地,所以距离到教室最近的1:45就是扫地时间。)
整理劳动工具:2:00(扫完地才能整理劳动工具,所以排除1:20和1:45,2:15上课铃响,排除2:20,在2:00和2:10中,要先整理劳动工具后才倒垃圾,因此选择2:00。)
倒垃圾:2:10(倒垃圾是值日的最后一个任务,因此在2:05之前的时间都不是,2:15就上课了,不能走出教室,所以时间就只能2:10倒垃圾。)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推测时间?
6.布置作业
为自己的周六要做的三件事安排一个时间表。
(三)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先后顺序——时间范围——排除不合理认识时间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认识时间,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时间单位“分”,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3.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三、课时安排
认识“分”----1课时
认识几时几分----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知道1时=60分。
2.经历猜一猜,拨一拨,认一认,写一写等猜想、观察、操作的数学活动,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间的价值,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几时几分。
难点: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复习整时
播放上课铃声,创设早上第一节课上课的情景,调动学生经验:我们早上8点钟开始上课。
出示钟面图(8:00),请学生认一认上面的时间,说一说认整时的秘诀:看分针,分针要指着12,看时针,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2.设置冲突,引入新知
出示时间:8:15,请同学说一说现在是什么时间。预设:是8时多一点,8时3分,8时15分。
3.承上启下,揭示课题
一起来探究,究竟是8时多几分。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图片,观察钟面上都有哪些内容。
预设:除了有时针、分针、秒针,还有数字1~12。有12个大格子,每个大格子里有5个小格子,总共有60个小格子。
2.认识“分”
(1)引导学生思考钟面上小格与分针的关系。预设: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就是有60分钟。
(2)认识几分。填一填钟面图:分针从12开始,分别经过1~12时,过去了几分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肯定学生使用乘法口诀、加一加的方法认识分钟。
3.时与分的关系
出示时针分针转动1小时的动画,观察动画,你能发现什么?预设:时针和分针同时转动,分针转的快,时针转得慢,分针转一圈,时针只转一大格,这个时间是相同的。分针转1圈是60分钟,时针转一大格是1小时,所以1小时=60分钟。
4.认识几时几分
出示例2图片,请同学观察,认一认上面的时间。
预设:图片上的时间是4:05,因为时针指着4,分针指着1,是5分钟,所以时间是4时5分。
出示钟面:4时30分、4时45分,分别说出是几时几分以及理由。
预设:分针指着6,因此是30分钟,时针指在4和5中间,5不到,因此是4时。时针指向4和5之间,不到5,因此是4时,分针指着9,代表45分钟,因此时间是4时45分。
5.记时方法
出示例2 钟面图,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把看到的时间记录下来?
预设:4:05,4:30,4:45。
注意:在4:05中,分钟数没满10,要在前面加个0。
6.课堂练习
读出“做一做”的时间并写下来。
(三)综合练习,形成技能
1.拨一拨,说一说
老师拨出时间:早上7时5分,中午12时15分,下午3时5分,晚上8时35分,请同学说一说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
2.认一认,辨一辨
出示时间安排表:
早上起床:5:05
上学:9:30
吃早饭:9:55
晚上睡觉:12:50
观察时间表,说说你知道什么,有什么想提醒这位同学的?
3.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布置作业
回家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起床,上学,吃中午饭,吃晚饭,放学。
(四)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小时=60分钟
半小时=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