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姓名 得分_____
第I卷(选择题 共l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潺潺(chán) 对称(chèn) 楹联(yíng) 拾级(shì)
B、俨然(yǎn) 婆娑(suō) 惬意(qiè) 地壳(qiào)
C、拽住(zhuài) 颤抖(chàn) 跺脚(duò) 占卜(bū)
D、斛子(hú) 栈桥(jiàn) 汲水(jí) 作梗(gěng)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种观点,我们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
B、我想到了白居易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扬州晚报》的“家教周刊”栏目发表了他的文章。
D、这个老人看上去有六、七十岁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小说《窗》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企图否认侵略历史、修改和平宪法的行径无疑是玩火自焚。
C、同学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相敬如宾。
D、仪征繁华的步行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非常丰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
B、近几年来,仪征工业不但发展很快,而且农业发展也很快。
C、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前提。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到此已无尘半点”,既是指鼎湖山补山亭处空气清新沁人心肺,又是指泉声悦耳令人心静脱俗,忘了尘世俗务。正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般。
B、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C、《陈涉世家》选自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它的作者是东汉的司马迁。
D、《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文章从多角度多方面描绘了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美,使我们认识到了大自然伟大的创造力。
6、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一、积累运用(22分)
7、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
我喜欢凝望万里无云的晴空,每当与蓝天对视,双móu( )像被攫住一般;遥远深suì( )的夜空,肃穆得让人仿佛一下子远离了尘世的喧xiāo( )和浮躁。
8、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8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 _ ?
(3)此中人语云: ___________________ _ 。
(4)《陈涉世家》中点出起义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
9、名著阅读(5分)
《格列佛游记》用讽刺手法和虚构的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1)你认为格列佛是个怎样的人?(3分)
(2)教材中的两则选文《宫廷游戏》和《语言的妙用》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收到讽刺效果的?(2分)
10、语文专题学习(6分)
我们学习了专题“气象物候”,请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任务。
(1)成语、谚语中有一些是反映气象物候的,你能写出一句吗?(2分)
(2)有些古诗中也体现了“气象物候”的变化,请你写出一句完整的诗句。(2分)
(3)目前,党中央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号召,请你想一想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大西北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完成第11--13题(8分)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喜风。
1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4~17题。(15分)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
【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连指药物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笑不止( ) ②子宜急归 ( )
③其人至镇江( ) ④何以书示其人( )
15、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惧之以死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蛱》)
B.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1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 以 一 书 寄 何
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2分)
译文: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译文: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分)
译文: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3分)
“荣”与“辱”
①“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④林则徐有诗曰:“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荣辱观。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当国家受到侵略,人民遭到蹂躏时,个人也就没有什么“荣”可言了。只有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强大起来,每个人才能昂起头来生活。
⑤“荣“与”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是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些“辱”,但只要把“辱”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便会摆脱“辱”,最终获得“荣”。
⑥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18、请为第③段补写一个名人的例子作为正面论据。(3分)
19、第③段从反面进行论证的作用是什么?(3分)
20、第④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4分)
21、从全文来看,“知荣辱”对做人有什么重要性?(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共18分)
夜深还照读书窗
①灯下读书,想起宋人刘子军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纸是不能记忆这纸上的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字地寻章摘句。
②现代人从小读书,说来读的书比古人多得多。据说孔子“学富五年”,以竹简折成铅字算来,他肚子里也不过就是三本两本。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万卷其实是夸大而言其多。现代人又何止读万卷书?可是现代人既成不了哲圣也成不了诗圣。本来,读书并不在多寡,知识未必是智慧,但现代人一切都需要拆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观,读书已沦落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什么不同的境地。《朱子语类》云:“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那大底,将来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节目”。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读书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车载斗量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读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心智的润养。
③公正地说,读书可分为两种:伏案苦读细啃书,记得公式,背得数字,每到领悟处不禁长嘘一声,是书生苦事。这时犹如爬山,一山又一山,攀时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五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的知识。品茗饮酒读书,心与书通,忘却经营生计、案牍文字,每到会心处不禁抚掌,是赏心悦事。这时虽人问书中所言何事均浑然忘却,但书中意味则如盐化水中,时时在心头提示点拨,让人自省,催人自觉,于是书中文字化为心头素养。
④诚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还能给人一线安慰。在连叹息都没工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把知识转为智慧?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处处题“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些快意,残存半分温馨,让人回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疲惫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吗?
22、在第①段中,作者说:“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从文中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②段中,“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个读书真意在”。这里的“大”、“小”、“读书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分别不超过10个字)(6分)
(1)“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真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④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作者运用比喻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不超过25字)(4分)
25、本文是一篇关于读书的美文,你在课外阅读中也会有过特定的场景与感受,请你选取其一用描述性的文字将它写出来。(要求在8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26、台湾歌手齐豫演唱的歌曲《窗外有蓝天》,歌词如下:
如果我的祝福,能够让你不再感到孤独,这属于春天的音符,我最美的祝福,是送给你成长的礼物。如果我的付出,能够让你不再彷徨无助,我愿将所有的希望,化成亮丽的阳光,照亮你心灵最深处……擦亮你心窗,抹去尘埃,喔,你将会看见——窗外依然有蓝天!
请以“窗外有蓝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书写规范。③不得抄袭。④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题 目 :
500字
550字
600字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1、B
2、C
3、B
4、A
5、C
6、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眸 邃 嚣
8、略
9、(1)具有冒险精神,机智勇敢,每到一个地方必然认识那里形形色色的政治生活,表达对当地虚伪文明的愤慨。
(2)细节描写 反语
10、(1)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我国大西北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对我国大西北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古诗欣赏
11、B
12、“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的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13、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已内心的纯洁。
文言文阅读
14、(1)停止(2)应该(3)到达 (4)拿给……看
15、C
16、遂/以一书/寄何
17、(1)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
(2)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
(3)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名逐利的心就会平息下来。
现代文阅读(一)
18、写出人名1分,写出主要事迹2分。示例: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
19、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更加严密,更加深刻。(对比1分,作用1分)
20、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
“荣”与“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1、“知荣辱”是“做人”的标准或对“做人”起决定作用。(与答案意思接近,酌情给分)
现代文阅读(二)
22、时代变了,社会变了,读书人的情趣(或观念)也变了。(三个方面各1分)
23、(1)无可计算的智慧
(2)可车载斗量的知识
(3)对心智的润养。(只要意思对即可)
24、读书不必只求实用,能陶冶情操、抚慰心灵就够了。
25、这是一道开放题,答题必须是一个场景或感受;
如路灯下读书、上课时偷偷地读、在夏日树荫下读书……
但要紧扣主题,语言简洁明了,要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