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表形态的变化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地表形态的变化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2 15:15:40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19) 选择性 必修一
第二章 岩石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 理解板块运动与大型构造地貌。
3. 理解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4. 了解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5. 了解火山分为三类。
【重点关注】
1.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板块运动与大型构造地貌 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4.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5.火山可分为三类。
【知识清单】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本身主要包括地球运动旋转能和 能,以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等。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
3.对地表形态影响:使地表变得 。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 大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 板块。
(2)这些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 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 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2.板块运动与大型构造地貌:
板块移动 边界类型 对地貌影响 举例
板块碰撞 陆海相碰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形成 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形成 安第斯山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
陆陆相碰 形成巨大的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 形成 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留下的“ ”。
2.褶皱: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在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 。
(1)背斜:
背斜成山: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一般向上 。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 ,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成谷地。
(2)向斜:
向斜成谷:从形态上看,向斜岩层一般向下 。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 ,不易被侵蚀成山岭。
3.断层:断层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 。
(1)地垒:两条平行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 ,相对上升的岩块。
(2)地堑:两条平行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 ,相对下降的岩块。
岩层形态 新老关系 地貌 实际应用
一般情况 倒置现象
褶皱 背斜 中间 两翼 背斜 背斜 有良好的储 、气构造;岩层上隆不易塌陷,不易积水,易开凿隧道
向斜 中间 两翼 向斜 向斜 向斜盆地中,易储藏
断层 ①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断崖②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③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④断层构造地带常育沟谷河流 断层线附近易形成 ;修建水库尽可能避开
(三)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1.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的释放形式, 喷出地表。
2.根据喷发状况分为: 式喷发和 式喷发。
3.世界上的火山主要分布在 带、 带和洋中脊带。
4.火山可分为三类:
(1)活火山:现代尚在活动或 喷发的火山。如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日本富士山。
(2)死火山:保持有火山形态和喷发物,但 记录,也无活动性表现的火山,如非洲东部的乞力马扎罗山。
(3)休眠火山:长期 ,但将来还会喷发的火山,如我国长白山天池。
【课上检测】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2.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① C.①④ D.②③
读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在六大板块的范围内,图中占了 (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4.图中板块边界类型与宏观地形( )
A.消亡边界岛弧 B.生长边界海沟 C.生长边界海岭 D.消亡边界裂谷
广东肇庆七星岩由两列石灰岩山地组成,它们散落在一片湖光碧水中,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下图为其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七星岩景区地质构造是( )
A. 火山 B. 向斜 C. 背斜 D. 断层
6.七星岩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背斜遭受侵蚀后变成向斜
B.向斜接受堆积后变成背斜
C.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D.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8.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9.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读“各钻井某页岩层顶部高程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中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 )
A.向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山 D.断块山
【知识清单答案】
一、1.引力、热能2.岩浆活动、地震3.高低不平
二、(一)1.(1)六、小(2) 运动 (3) 稳定、活跃2.岛弧、海沟、山脉、裂谷
(二)1.痕迹 2.弯曲
(1)拱起、张力(2)弯曲、坚实 3.位移(1)下降(2)上升
老、新、山、谷、油、新、老、谷、山、地下水、泉、断层
(3) 1. 岩浆 2.裂隙、中心3.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
4.(1)周期性(2)无喷发历史(3)没有喷发
【课上检测答案】
1.C 甲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是非洲,属于非洲板块,C正确。故选C。
2.B M处板块彼此分离,②正确。N处板块相互碰撞,①正确。故选B。
3. C从澳大利亚所在的印度洋板块向东经过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5个板块;
4.A图中板块边界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为消亡边界,图中显示这里岛屿呈串珠状分布于大陆外缘,属于东亚大岛弧,据此选A。
5.C 七星岩景区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是背斜,C对。火山活动形成的是岩浆岩,图示岩石是石灰岩,A错。向斜岩层向下凹,B错。断层岩层有明显错动,D错。
6.C 七星岩的形成过程反映了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C对。背斜遭受侵蚀后,仍是背斜构造,A错。向斜接受堆积后,仍是向斜构造,B错。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共同作用,D错。
7.C 丁处岩层最新,向两翼变老,故为向斜。
8.A 甲处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9.D 甲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大,岩层破碎,受外力作用易成谷地,丁处为向斜构造,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10.A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可知该地为山地,排除答案B、D;等高线与各钻井页岩层顶部高程之差即为页岩层的埋藏深度,计算可知页岩层埋藏深度中间深四周浅,说明该地地质构造为向斜,A正确。湘教版(2019) 选择性 必修一
第二章 岩石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2.理解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主要有流水、风、冰川等。
3.理解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4.了解水蚀作用包括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
5.了解沉积作用,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分为① 吹蚀作用② 磨蚀作用
6.什么是风积作用?
【重点关注】
1.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2.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主要有流水、风、冰川等
3.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4.水蚀作用包括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
5.沉积作用,风蚀作用,风蚀作用分为① 吹蚀作用② 磨蚀作用
6.风积作用
【知识清单】
1、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表现形式: 、 、 、 等
2.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主要有: 、 、 等
(一)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
作用。
2.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风化、 风化和 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使岩石发生 破碎。
①热胀冷缩作用: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白天受太阳光曝晒,温度升高,表层体积 ,但内部很少受到热力的影;夜间,岩石表层逐渐 ,内部却因受到白天传导进来的热力影响而脚胀。岩石表里反复地不均匀地膨胀与收缩.
②寒冻风化作用:填充于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的 ,因冰冻使石岩发生机械破碎。
(2)化学风化:伴随着岩石的 成分的改变。
(3)生物风化:生物参与下的风化作用,是通过 风化和 风化进行的。
(二)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水蚀作用包括: 侵蚀、 侵蚀和 侵蚀
(1)下切侵蚀:指水流 地面向下的侵蚀,其结果是加深河床或沟床。
(2)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 地形变陡之处,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不断向上游移动的现象。如发育在东北黑土区的沟谷,其沟头因溯源侵蚀每年可向源头方向推进数米至十米不等。溯源侵蚀可使沟谷或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
(3)侧向侵蚀:指受 环流的作用,弯曲河段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而崩塌后退,形成陡峻的河岸。
2.沉积作用 :河流中挟带的 ,在流速降低时,会发生机械沉积作用,在河床上沉积下来。
河流流速较大时,可挟带比较粗的碎屑颗粒,如山区河床上常沉积有砾石;河流流速较小时,只能挟带比较细的泥沙。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逐渐变细。
水蚀作用会造成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例如,当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到达并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有可能发生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现象,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

(三)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蚀作用:指风力对地表岩土的 作用 。
风蚀作用分类:① 作用 ② 作用
① 吹蚀作用:地表的松散风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 。
② 磨蚀作用: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 对地表物体进行撞击和摩擦,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
2.风积作用:风所搬运的 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堆积。
在风沙搬运过程中,当风力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如山体阻挡,或地面草丛、建筑物阻碍),或下垫面性质改变时,会对风沙流产生影响,导致沙粒从气流中跌落堆积,从而形成各种形态的 。
【课上检测】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貌是( )
A.冲积扇 B.洪积扇 C.三角洲 D.河漫滩
2.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3.影响甲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流量 B.风速 C.地形 D.植被
下面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按河谷发育程度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5.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 D.流水沉积
6.下为美国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精致拱门”景点,年均降雨量为250mm,约三亿年前,这里是海洋。“拱门”的主要成因为(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化、侵蚀 D.冰川侵蚀
下图为五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8.下列图示地形成因与分布组合正确的是( )
A.④图-风力侵蚀-湿润区 B.①图-流水侵蚀-干早区
C.③图-风力沉积-干旱区 D.⑤图-流水侵蚀-湿润区
某旅客于2017年8月14日,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国家某地质公园进行考察,该地质公园约位于93 E、40.5 N,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下图为该游客于14∶30(北京时间)拍摄该地貌的局部景观照片。
完成下列小题。
9.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断裂抬升作用
10.图中特殊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 )
A.风力堆积作用 B.固结成岩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知识清单答案】
一、1.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2.流水、风、冰川
(一)1.破坏2.物理、化学、生物
(1)机械 ① 膨胀、冷缩 ②水分(2)化学(3)物理、化学
(二) 1.下切、溯源、侧向(1)垂直
(2)底部(3)横向2.泥沙
(三) 1.破坏 、吹蚀、磨蚀 ① 吹扬 ② 沙粒2.沙粒、沙丘
【课上检测答案】
1.C 甲地貌位于尼罗河河口地区,形态呈三角形,地貌类型为(尼罗河)三角洲,选项C符合题意。冲积扇和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地区,A、B不符合题意。河漫滩位于河谷之中,D不符合题意。
2.D 根据上题判断,甲地貌为河口三角洲,它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因流速减慢而沉积的地貌,因此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3.C根据上题判断,甲地貌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流水堆积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是流速减慢,地形起伏决定流速,因此形成甲地貌的主导因素是地形,选项C符合题意。流量和植被对三角洲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导因素,排除A、D。风速大小与三角洲的形成无关,排除B。
4.C河流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形成“V”型谷,对应③阶段;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谷拓宽,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出现连续的河湾,依次对应①、②阶段;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进一步展宽,沉积作用加强,对应④阶段。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5.D在阶段④时期,河谷展宽,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流速减慢,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因此流水沉积是阶段④时期的主要地质作用,D正确;地壳上升则河流会下切侵蚀,图中没有信息支撑,A错误;图中岩层完整,没有出现断裂下沉现象,也没有岩浆喷出现象,均不是阶段④表现的地质作用,BC错误。故选D。
6..C根据材料,景点区年均降雨量为250 mm,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域,所以该地区降水较少,所以流水侵蚀作用不会太强烈,故A选项错误;该地晴天多,“拱门”长期受风吹、日晒,昼夜温差大,所以岩石风化强烈,岩石受风力侵蚀严重。可推断“拱门”的形成是受风化作用和外力侵蚀作用形成,B选项不全面,错误;所以C选项正确。冰川侵蚀一般规模较大,不太可能形成小形“拱门”,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7.D 读图可知,图中景观①为桂林山水,为喀斯特地貌,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②为黄土地貌,为流水侵蚀而成;③为移动沙丘,为风力沉积而成;④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而成;⑤为冲积扇,为流水沉积而成;所以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故选D。
8.C 根据上题分析,判断分布地区即可得到答案。④图为风力侵蚀而成,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风力作用多的地区,故A错误;①图为流水侵蚀而成,分布于流水丰富的地区,即多分布于湿润区,故B错误;③图为风力沉积,主要分布在风力作用强的干旱区,故C正确;⑤图为流水沉积而成,故D错误;综上可知,选C。
9.B 图中特殊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区域,主要形成于风力侵蚀作用,B对。风化作用不是酷似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A错。干旱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少,C错。图示不能体现断裂抬升作用,D错。故选B。
10.C 图中特殊地貌的岩层层次清晰,土质坚硬,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流水沉积作用,C对。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岩层土质疏松,A错。 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岩石,不是物质组成来源,B错。 冰川堆积作用物质没有分选性,无层次,D错。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