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 选择性 必修一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理解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
2. 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4.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重点关注】
地球公转轨道、方向、速度、周期 2.黄赤交角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知识清单】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地球绕 运行。
2.轨道(黄道平面):近似正圆的 形。
3.方向:自 向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4.速度:近日点最 ,远日点最 。
周期:一个 年,365天6时9分10秒。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道面:地球 轨道面。
赤道面:过地心并与地轴 的平面。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 。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 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5.“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
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 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6.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 所形成的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 ,地方时为中午12点。
3.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2)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的两个规律:
①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②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4.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日变化:
①极点上: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①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房屋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北。
③确定当地的地理坐标:
纬度:已知太阳直射点纬度和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当地纬度。
经度:已知某经线地方时,又已知另一条经线为正午(地方时为12::0),可利用时间差,求出另一条经线经度。
④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⑤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为保证采光,在计算楼间距时,需先计算出该地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因此此时楼影长度最长。
⑥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集热板与水平地面夹角 α=( ± θ )( 当地纬度,θ为太阳直射点纬度。两者位于同一半球时用“一”,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如下图所示。
【课上检测】
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图中四个位置节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为秋分 B. ②为冬至
C. ③为秋分 D. ④为夏至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对图中①②③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为黄赤交角,②角度为66.5°,③为赤道平面
B.①为黄赤交角,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
C.②为黄赤交角,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
D.②为黄赤交角,③为赤道平面,④为黄道平面
3.下列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A.黄赤交角是太阳直射纬线面和赤道面的夹角
B.黄赤交角与地轴的空间倾斜度无关
C.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
D.黄赤交角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
春分日,我国某地学生对当地部分时间的太阳高度和日影朝向进行了测量,并绘制出下图,图中OA为北京时间8:30测得的太阳高度,OB为北京时间10:00测得的太阳高度,OC、OD、OE、OF为四个不同时间测得的日影朝向。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当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
A.30° B.50° C.60° D.90°
5.当日该地地方时为15时,日影朝向为( )
A.OC方向 B.OD方向 C.OE方向 D.OF方向
6.该地的经纬度为( )
A.30°N,105°E B.40°N,105°E
C.30°N,135°E D.40°N,135°E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正午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达到最大时,正值当地(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图中地面上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0-H,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郑州一年中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10.同一时间,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郑州 D.上海
【知识清单答案】
一、1,太阳 2.椭圆3.西、东4.快、慢5.恒星
二、1.公转2.垂直3.23°26′
三、1.地面2.正午
【课上检测答案】
1.C 读图,根据图中地轴北极的倾斜方向,地轴北极靠近太阳是夏至日,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是逆时针方向,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判断图中四个位置节气①为春分,A错。②为夏至,B错。③为秋分,C对。④为冬至,D错。
2.B 读图可知,①为黄赤交角,②角度为66.5°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B对。
3.C 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C对;黄赤交角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和赤道面的夹角,A错;黄赤交角与地轴的空间倾斜度有关,B错;黄赤交角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不会变化,D错。故选C。
4.C 由材料可知,图中该日该地每1.5小时,太阳高度升高15°,北京时间8:30时太阳高度为15°,则该地北京时间7时应为日出时间(太阳高度为0),当地地方时为6时,说明当地正午12时,该地太阳高度为60°,故选C项。
C该日为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因此15时为(12时~18时)的中间时刻;太阳视运动方向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正午时刻在南边;故15时太阳的方位应为正南偏西45°,日影应当在正北偏东45°,与图中OE线重合,故选C项。
A读图并结合以上分析,该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则该地位于30°N,且该地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说明该地经度为105°E,故选A项。
7.D .箭头①②③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其中①示意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应为夏至日,③示意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为冬至日,②居中,应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此时浙江为冬季,故D项正确。
8.D 杭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而言,正午太阳光线应从正南方向照射过来,射向正北方。因此图中地面上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北。
9.D 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900-H,与正午太阳高度为H互余;当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时,正午太阳高度为H应该最小。根据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可知,当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故选项D正确。
10.A 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的城市,应该是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小的城市;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地区变化规律可知,在同一时间,纬度越高,与直射点所在纬度差距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在四个选项城市中,哈尔滨纬度最高,故选项A符合题意。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上,每年太阳直射一次,南北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太阳直射两次湘教版(2019) 选择性 必修一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能够说出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 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3.学会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重点关注】
1.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知识清单】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变化:指地球各纬度带上昼夜长短的 变化。
2.昼夜长短状况的判断--------看“弧长”
晨昏圈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 弧和 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 夜 ,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 。
3.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 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 夜 ,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 现象。如上图所示:
4.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
(1)对称规律:
①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 (同线等长)。
②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 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 。
(2)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 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为
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 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 。
特别提醒:除春、秋分日外,昼长越接近12小时,则表明此地靠近赤道。
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
夏半年(北半球) 春、秋分日 冬半年(北半球)
图示
纬度变化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季节变化 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昼长夜短;春分日~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秋分日,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秋分日~次年春分日,昼短夜长;秋分日~冬至日,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
(3)变幅规律: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
(4)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 极昼(极夜),南,北极点各约有 极昼、
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 。
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需时间 ,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地区极昼;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 ,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太阳直射点 极昼(夜)分布、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一个半球,则此半球极圈内有极昼,另一半球极圈内有极夜
北半球 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 极昼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方向扩大,极夜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方向扩大
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 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方向缩小,极夜由南极圈向南极点方向缩小
南半球 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 极昼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方向扩大,极夜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方向扩大
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极昼由南极圈向南极点方向缩小,极夜由北极圈向北极点方向缩小
5.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一(12一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一12)×2
②夜长=(24一日落时间)×2一日出时间×2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一)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
冬季:一年中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
2、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 ,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地球运动中关于季节判断的依据:
北半球冬季(1月) 北半球夏季(7月)
地球公转规律 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太阳直射北半球,向赤道方向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12 月 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6 月 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正午太阳高度 12月 22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6 月 22 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太阳升落方位 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区域除外) 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区域除外)
日出,日落时间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 6 时,日落时间早于 18时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 6时,日落时间晚于 18 时
4.其他判断季节的依据:
判断季节的依据,除地球运动相关规律外,还有气温和气压、季风、天气和气候、洋流和水文特征、山地植被和雪线变化、农事活动和极地考察等。
(二)五带的划分:
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将全球划分为南北 ,南北 和 。
【课上检测】
该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当上海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时,地球公转到图中( )
A.A B.B C.C D.D
2.当地球公转到图中A点时( )
A.太阳直射赤道 B.北半球进入夏季
C.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D.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
3.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
A.春分至夏至 B.秋分到冬至 C.夏至到秋分 D.冬至到春分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小题。
4.四地自北向南依次按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读某半球日照图(左图),完成下列小题。
5.图示日期,下列城市的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
A.汕头、上海、北京、哈尔滨 B.汕头、北京、哈尔滨、上海
C.哈尔滨、汕头、上海、北京 D.哈尔滨、北京、上海、汕头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地( )
A.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
B.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④①
C.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③④
D.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②③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7.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春分到清明 B.夏至到小暑
C.秋分到寒露 D.冬至到小寒
9.从立冬到立春,哈尔滨市( )
A.白昼时间不断变短 B.日出方位在东南方
C.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D.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10.2019年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与小雪的白昼时间长度最接近的节气是( )
A.大雪 B.立冬 C.小满 D.大寒
【知识清单答案】
一、1.周年2.昼、夜、长、短、等长
3.半球、长、短、白昼、极昼
4.(1)①相同②昼长、夜长(2)夏、冬、最大、最小、平分
(3)越大
(4)一天、半年、半年、多、较少、较长
二、(一)1、较长、较大 、较短、较小2、春季(二)寒带、温带、热带
【课上检测答案】
1.D上海位于北半球,白昼最长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D位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表示北半球夏至日;B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北半球冬至日,则A表示秋分日,C表示春分日。
2.A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表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
3.A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故从春分到夏至日极昼现象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4.A 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12月22日北半球时间白天都小于12小时,南半球白天都大于12小时,读表可得,甲、乙、丙都位于北半球,丁地位于南半球。而根据北半球冬至日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的规律进行判断,纬度由高到低依次甲乙丙,因此由北到南依次为甲乙丙丁,据此选择A。
5.A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可以判断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又依据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可以判断该节气为冬至日,所以对于北半球的地区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根据四地纬度的高低,可以判断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汕头、上海、北京、哈尔滨,所以答案为A。
6.B图中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④③②①;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④①,B正确;该日为12月22日,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位于北半球的①白昼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故选B。
7.B 温带四季变化最明显,故选B。
8.D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1月初,接近1月初,应该选D.冬至到小寒
9.B 从立冬到立春,哈尔滨市为冬半年,日出方位在东南方。
10. D 小雪到冬至和冬至到大寒时间相同白昼时间长度最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