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04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主干知识】
【难点突破】
一、废除宰相制度: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
1、原因:
①历史原因:君权与相权矛盾由来已久;
②前朝教训: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社会动荡;
③根本目的:加强皇权的需要;
2、影响:①积极:加强皇权;
②消极:皇帝政府繁忙;
3、设立内阁
(1)背景:废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忙,工作压力大。
(2)内阁形成:明成祖时期
(3)职能: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票拟”
【皇帝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批红”】
(4)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咨询)机构,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内阁与宰相比较
4、设立内廷宦官机构
(1)根本目的:加强皇权的需要;
直接目的:制约内阁;
(2)职能:①协助皇帝批红;
②控制东厂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逮捕。
影响: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专制皇权,但也导致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王振、魏忠贤等)。
▲但凡题目中出现内阁首辅或宦官权倾朝野,实质上都是考察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对外关系)
(一)宣扬国威-----郑和下西洋(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1、背景:国力强盛;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2、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政治目的>经济目的)
3、过程:1405—1433年间,先后7次出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
4、评价:
积极: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②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宣扬明朝声威,扩大其海外政治影响;
局限:后期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拓展】郑和下西洋后来未能持续的原因
(1)“厚往簿来”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
(2)耗费巨大,国库枯竭。
(3)明末颁布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
(4)明朝国力日益衰退。
(二)西方殖民者东来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
2、表现:
①16世纪中叶(1553年),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即“澳门”)的租借权;
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郑和航海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目的:
1、明朝政治目的为主,宣扬国威;
2、欧洲经济目的为主,寻求市场和原料。
结局和影响:
1、郑和远航被废止,明朝闭关锁国,中国丧失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好时机,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2、西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主导力量,同时给东方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三、经济的发展和局限
(一)经济发展
▲背景(有利条件)
国际:(1)经济:新航路开辟 (2) 思想:西学东渐之风
国内:(1)经济:宋元海外贸易、商品经济发达(2)政治:政府税收政策改革
(3)思想:工商皆本思想出现(黄宗羲)
1、农业:
表现:
(1)新的农作物品种(玉米、甘薯)输入中国;
(2)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3)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和相关副业,商品化趋势增强;
2、手工业
表现:
(1)纺织业、印染业等行业生产工具革新、技术提高、规模扩大;
(2)新经营手段——开设工场,“机户出资,织工出力”,雇佣关系,
(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地域性分工明确,出现专门化手工业市镇;(4)纺织分离;
3、商业
条件:(1)白银大量流入;(2)商业资本积累; (3)明政府局部开放“海禁”;
表现:
(1)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2)商帮(徽商、晋商);
(3)工商业市镇兴起: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
(二)经济的局限
(1)表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2)原因(不利条件):
经济:重农抑商;
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社会走向没落;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对外:海禁和闭关锁国。
(3)后果: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鸦片战争)
四、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变化:
1、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1)“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吾心即宇宙”;
(2)反省内心得天理;
明朝王守仁(阳明):
(1)思想主张:
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②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2)评价: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比较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异 世界观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方法论 格物致知(外物获得“理”) “发明本心”,“致良知”(内心反省)
道德观 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同 本质 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内容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影响 1、都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2、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哲学 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2、李贽:“离经叛道”
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著作:《焚书》《续焚书》《藏书》“童心说”;
3、黄宗羲:“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工商皆本。
著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
▲(拓展: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4、顾炎武:
主张:经世致用,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5、王夫之:
主张:提出唯物主义;
影响:其唯物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
▲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和评价
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2)反封建君主专制,有一定民主色彩;
(3)提倡“经世致用”;(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5)是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儒学在新时代的改造,仍属儒学;
评价:
(1)积极:
①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②批判君主专制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消极:根因: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
内容: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地位:在当时未形成主流,未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影响:未使中国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通关检测】
一、选择题(20题)
1.(2022·山东省百校大联考高一上第二次质量检测·8) 明成祖时,阁臣可参与机务,但不置僚属;至仁宗时,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加重;明宣宗时,内阁有票拟权,有了属官和办公机构,有行使公文的职能。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皇权日趋衰弱 B.内阁与丞相制一致
C.内阁取代六部 D.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2.(2022·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一上12月联考·17) 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冠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明廷为解决倭患派大军镇压。其中相互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使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的民族英雄是( )
A.郑和戚继光 B.戚继光林则徐 C.戚继光俞大猷 D.郑和俞大猷
3.(2022·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上期中·25)明朝置内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内阁代皇帝批答奏章,即“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批复奏章,即“批红”。这反映了( )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C.明朝宰相权力逐渐减弱 D.内阁成为正式行政机构
4.(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期中考试·1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郑和下西洋( )
记述 出处
“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 刘家港天妃宫《通番事迹碑》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铴(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两奉敕驾海舶人西洋封诸夷国……称为三宝太监。……踪迹建文。” 《明书》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几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明史》
A.贡赐贸易不计成本 B.耗费巨大使国库空虚
C.奉皇帝命远航海外 D.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5.(2021·广东汕头潮阳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3)中国古代某新朝代建立之初,士绅或庶民的发型、服装依旧崇尚“胡俗”。开国君主乃下诏恢复固有传统,规定士绅百姓必须束发,官员戴乌纱帽,并依身分穿着官定的朝服款式、图案及布料。国子监生、生员亦各订有衣冠。这位皇帝是( )
A.推动汉化的北魏孝文帝 B.加强中央集权的宋太祖
C.除去蒙古习俗的明太祖 D.怀柔汉人的清顺治皇帝
6.(2021·黑龙江牡丹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6)据史书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这表明郑和使团( )
A.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局面 B.大大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
C.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 D.促使明廷放弃了“海禁”政策
7.(2021·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30)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清朝开拓、巩固疆域的具体成就”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新疆管理 B.《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边界
C.实行土司制度管理西南各民族 D.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省
8.(2022·浙南名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23)日本学者佐伯富认为:“雍正帝……藉奏折搜集情报……故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这主要说明了奏折制度( )
A.使皇帝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B.有利于皇帝有效控制官僚队伍
C.使享有民主权利的官员数量增加 D.能够提高决策效率
9.(2022·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上期中·27)清朝政府规定,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 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概由十三行决定。外商不得和官府直接交涉,一切命令、文书都由十三行转达。这一规定( )
A.适应了西方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 B.放宽民间船只出海贸易的限制
C.严格约束外商在广州活动与贸易 D.导致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
10.(2021·北京昌平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9)雍正以后,形成了以军机处辅佐皇帝办理机要大政,以内阁协助皇帝处理例行庶务的政治体制。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由此可知,军机处( )
A.掌握军事决策权 B.与内阁同为宰辅机构
C.统领地方官员 D.尊崇皇命上传下达
11.(2021·浙江北斗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7)下图是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大事年表。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690年击溃噶尔丹叛军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1792年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战绩
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12.(2021·广东汕头潮阳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4)19世纪初,英国建筑师托马斯·阿洛姆根据当时来华西方人的介绍绘制了一百多幅关于中国的版画,并配有文字说明,在西方影响巨大。如图4。
判断此图( )
A.可以佐证清朝的衰落迹象 B.能反映殖民者的侵略图谋
C.没有可信的史料研究价值 D.可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风格
13.(2021·湖北襄阳、宜昌、荆州、荆门高一第二学期期中·3)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的重重截击,返回祖国(如图3)各地纷纷捐献物品,供应土尔扈特人。清政府也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接济土尔扈特牧民。这说明( )
A.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中华民族拥有凝聚力向心力 D.清朝实行了平等的民族政策
14.(2021·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29)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
①强调主观能动性 ②认为人人都有良知
③提出格物致知 ④激励人们奋发励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21·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28) 由明朝中期到清代,在全国范围出现了一大批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商业城镇,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不仅在国内相当发达,海外贸易也有相关程度的进展。明前期,政府是这些贸易的主体,而到明中期以后,自由的民间贸易迅速发展,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明清时期( )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纸币开始出现 ③工商业市镇兴起 ④商人群体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21·安徽阜阳2020—2021高一下期末考试·3)明代海上贸易,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中外私人贸易发展、成长、成熟和最终合法化。白银需求促使明后期海外政策与海外贸易模式转变,进而推动了传统丝绸之路的极大扩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晚明海上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出 B.全球化源于明朝白银货币化
C.明代走向世界缘于内部驱动力 D.明王朝主导了世界海上贸易
17.(2021·黑龙江龙西北地区八校高一第二学期3月联考·11)京剧中的水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曹操、赵高、严嵩等形象在京剧表演中属于水白脸。随着京剧的流传,逐步固化了曹操、赵高、严嵩等人在民间的形象。这种现象( )
A.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B.有利于在民间普及历史知识
C.进一步强化了传统价值观 D.提高了京剧在戏剧中的地位
18.(2021·湖北荆、荆、襄、宜七地考试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5)图 2 为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对该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D.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19.(2022·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大联考·6) 下面为明清时期全国重要物资产区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
A.社会经济分工得到了加强 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更加明显
C.重农抑商政策被政府废止 D.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20.(2022·湖北省十一校高三联考·4) 王守仁的心学认为心只有一个,就是道心,并明确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这就很容易让人认为人的所有心念都是符合于道即天理的,只要是从心中发出来的,都是天理。晚明李贽沿着这个思路前进,提出了“童心说”,却掀起了反理学的浪潮。这主要说明( )
A.李贽继承了心学的精髓 B.王守仁明确倡导思想解放
C.心学反对盲目服从权威 D.理学内在矛盾推动其衰弱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C C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C C C C C D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