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堂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堂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2 23:0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检测
选择题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
A.减租减息 B.耕者有其田
C.“打土豪,分田地” D.没收地主土地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并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据此,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半年多完成
B.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D.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3.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阶段的战役示意图,对该阶段战略态势归纳正确的是(  )
A.转战陕北、指挥若定 B.千里跃进、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渡江、摧枯拉朽
4.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决定首战东北。为此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5.观察如图的战役态势,它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6.“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让敌人屈服),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在解放战争中,下列哪一城市的解放体现这一“上策”(  )
A.沈阳解放 B.徐州解放 C.北平解放 D.南京解放
7.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到 ( )
A.台湾 B.香港
C.东北地区 D.澳门
8.“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材料中“打到外线去”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是(  )
A.东北解放军 B.刘邓大军
C.中原野战军 D.华北解放军
9.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0.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又一次主力决战。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华北全境。
A.作战时间 B.作战部队
C.胜利因素 D.战役结果
11.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作战勇敢
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民众的大力支援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12.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图一、图二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13.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张学良 B.佟麟阁
C.李宗仁 D.傅作义
15.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此次我党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主要矛盾的变化
C.革命性质的变化 D.革命任务的变化
16.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做出该判断的历史背景是 ( )
A.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B.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7.解放军战将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首,其中一句是“杯高举,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这次战役是 ( )
A.淮海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18.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②渡江战役 ③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19.《蒋介石日记》( 1948年12月31日 )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本月忧患”主要是指 ( )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②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中失败 ③中共发起平津战役 ④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中失误频频 ⑤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③④ D.①②⑤
20.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1.邓小平曾说:“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组织力量的覆灭。”这里“伟大的胜利”是指 ( )
A.辽沈战役的胜利 B.渡江战役的胜利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淮海战役的胜利
22.这是一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民谣最能说明 (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3、组合列举:根据提示,将下列内容填写完整。
( 1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个  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 2 )1947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 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
( 3 )  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 1 )图1中的场景反映出北平获得解放的方式是什么 你能说出它的好处吗
( 2 )图2中的场景标志着什么
( 3 )这两座历史名城都曾是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政治风云的变幻。除图片所示的历史事件外,请你分别写出一件发生在这两座名城的重大历史事件。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127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 “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 “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 “插上一刀”有何历史意义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 这场战役解放的是哪座著名城市 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大战役示意图
材料二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543 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 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材料三 1949年4月20日晚,中路大军的突击队首先发动渡江作战。一声令下,在水面待命的解放军部队千船竞发。第27军某团5班的渡船冲在最前面,他们不怕牺牲,迎着敌人的火力冲锋,第一个在繁昌县保定乡夏家湖登上长江南岸,成为“渡江第一船”。
(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是      。
②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③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是  。
(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请你根据材料三归纳出‘渡江第一船”精神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1-5BABCD 6-10CABAD 11-15CDCDB 16-20BADCC 21-22BC
(1)解放 (2)晋冀鲁豫 (3)辽沈战役
24、(1)方式:和平解放。好处:和平解放北平,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古迹;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率部倒戈转向人民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表现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和历史发展趋势等。
(2)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北京:火烧圆明园、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等。( 任答一点即可 )南京: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华民国的成立、南京大屠杀等。( 任答一点即可 )
25、(1)蒋介石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3)渡江战役;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4)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统治腐败和不得人心。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得人心者得天下等。(言之有理即可)
26、(1)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影响战局或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3)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只要答到“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或与之相近的表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