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课内阅读精练
一、阅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选段,回答问题。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 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它现在要开花了”,这让母亲慢慢开始相信_____。句子中的“它”指的是_____。
2.读画“ ”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
A.小女孩从前很不喜欢运动。
B.小女孩不喜欢讲话,也不喜欢笑。
C.小豌豆让小女孩变得健康和快乐起来。
3.为什么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
A.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B.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小女孩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女孩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振作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D.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4. 学习始于提问,读了选文,你有什么问题吗?请分类写在下面的问题清单中。
问题清单
针对选文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全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夜间飞行的秘密》选段,回答问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阅读语段,判断下面的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选择恰当的序号填空。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
(2)猫头鹰夜间活动时也是靠超声波吗?( )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A.针对写作方法 B.针对课文内容 C.联系生活实际
2.根据语段内容,完善思维导图。
3.下列对于语段中的加点词语“终于”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之艰难,研究时间之长
B.说明科学家很没有耐心
C.说明科学家的知识不够,技术不好,所以进展较慢
三、阅读《夜间飞行的秘密》选段,回答问题。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课文中的三次实验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照样子完成下面的表格。
过程 结果 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第二次 ______ ______ ______
第三次 ______ ______ ______
2.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请用“ ”画出来。
3.根据选段内容,写一写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_____________,它发出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发出的______________,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段内容,在写法上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选段,回答问题。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 )自然 ,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 )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 )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习题。
(1)这句话中的“那时”指的是( )
A.原始社会。 B.农耕社会。 C.现代社会。
(2)这句话用四个“没有”构成并列句式,既表明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又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那时”的生活情况。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指代的事物。
在现代生活中,“千里眼”指______,“顺风耳”指_____,“腾云驾雾”指________
4.文段中引用了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用是( )
A.形容大雪纷飞的美丽景象,说明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象。
B.表现现代科技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5.读了选文,你有什么疑问?请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蝴蝶的家》选段,回答问题。
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它们是那么高兴,那么鲜艳。我想,它们一定是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它们的家一定是美丽而香甜,不像家雀儿似的,一下雨就飞到人们的屋檐下避雨。一定是这样的。”
1.这段话是一个小女孩对_______所做出的判断。她认为蝴蝶的家是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
2.从文段中加点的三个“一定”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对自己的判断_________。
3.这段话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行对比,表现出小女孩对蝴蝶的家的美好的想象。
参考答案
一、1. 她的孩子会好起来的 豌豆苗 2.C 3.C 4. 小女孩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会想到什么? 小女孩和豌豆你更喜欢谁呢?
二、1.(1)B (2)C (3)A 2.超声波 耳朵 3.A
三、1.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把蝙蝠的嘴封住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3. 嘴 超声波 耳朵 4.为什么作者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四、1.依赖 寄托 成就 2. B 排比 3. 望远镜 电话 飞机 4.B
5.示例:内容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五、1.蝴蝶的家 秘密 美丽 香甜 2.十分肯定 3.蝴蝶的家 家雀儿的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