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考试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挥别暑假生活,怀着新的梦想步入了五彩缤纷的新学期生活已有月余。为了检验我们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握笔凝思,盘点近期的收获,与老师一起评判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吧!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绥靖(jìnɡ) 憧憬(tónɡ) 呵护(hē) 上蹿下跳(cuàn)
B 给予(jǐ) 地窖(gào) 疟疾(nüè) 执著(zhuó)
C 仄歪(zè) 晨曦(xī) 纳粹(suì) 白洋淀(diàn)
D 阻遏(è) 瓦砾(lì) 寒噤(jìn) 屹立(yì)
2、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下鄂 荒谬 转弯末角 丰功伟绩
B 箱箧 肃穆 鞠躬 张皇失措
C 惊骇 提防 颤魏魏 眼花潦乱
D 佛晓脏物 健忘 锐不可当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D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我们所需要的,一是勇气,二是智慧。
B 随着电脑输入法功能日益强大,让许多人在键盘上敲字的速度也“飞”了起来。
C 这个县级洗煤厂经过技术革新,生产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D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5、下列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某交通宣传:给他人让路,为自己着想。
B 某医院标语:愿君身无病,哪怕药生虫。
C 某房地产广告:价格都不能承受,还谈什么生活享受?
D 某公司宗旨:质量不断提高,价格一动不动。
6、下列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2分)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7、作品、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核舟记》——张潮——清 B.《石壕吏》——杜甫——唐
C.《大道之行也》——戴圣——西汉 D.《陋室铭》——刘禹锡——唐
8、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石壕吏》是“三吏三别”中一篇,作者是唐代的杜甫,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D.《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9、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 (2分)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③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④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要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A.比喻比喻反问夸张B.拟人比喻设问反语
C.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D.拟人 比喻 反问 反语
10、古诗文默写。(5分)
(1)感时花溅泪,。
(2),讲信修睦。
(3)《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
(4)《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
,。
(5)《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11、按示例写出你所阅读的名著的书名、人物及相关故事名称。(示例中所列各项不可再用)(3分) 示例:
书名:《三国演义》 书名:
人物:诸葛亮人物:
故事:草船借箭故事:
第二部分 综合实践(9分)
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1世纪的今天,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九一八”的炮声,卢沟桥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为此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2、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据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1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东北三省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撞钟鸣警仪式,用钟声和警报声警醒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时16分,由中央有关部门、东北三省政府、解放军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撞钟手,一起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鸣敲击在人们的心中。9时18分,尖利的防空警报从四面八方响起,震撼着沈阳全城。博物馆广场上1000多名各界群众静静伫立。同时,在沈阳规定的道路上所有车辆停止行驶鸣笛示意。此时此刻,东北三省所有城市也一同拉响警报。 3分钟后,警报声从天际消失。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冉冉升起。撞钟鸣警活动后,数千名沈阳市民进入博物馆参观。
13、“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情感。(1分)
14、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2分)
古诗:
小说:
15、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40多年的“铸剑为犁”的雕像图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图片的内容及含义。(4)
内容:
含义:
第三部分 阅读与鉴赏(45分)
(一)新闻两则(17分)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而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6、上文A、B、C、D四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4分)
( )( )( )( )
17、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 3分 )
18、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
19、“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2分 )
20、“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2分)
21、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穿插议论。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2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3、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
24、下列各组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穷其林 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
25、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26、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1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1分)
(三)爱莲说 (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7、这是一篇( )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2分)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叙事明理 D.寓情于理
28、.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2分)
2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0、“陶渊明独爱菊”,请你举出相关的诗句证明这一点。(2分)
3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0分)
桥
总是在流水与大地顶牛、赌气的时候,或者在山险水急、山与水互不买账的时候,桥就来了。桥将身子趴下,手搭牢这边,脚踏实那边,此时,争强两方便不由得笑了,气也全消了。世间总有磕碰,有了桥,不知少了多少疙疙瘩瘩。
桥是大地的良心,无论大小、高矮,无论构筑它的是铁、木、石、塑等任何一种材料,无论多险峻的山和多湍急的水,只要桥在,人们就再难看到山穷水尽,就再难遇到穷途末路。桥从来是不思考的,它只守一个理:有一天我不再背负了,我的生命也就没有了。
童年时代,村西长脚沟上也有一座桥,说它是桥,其实也只是三块长长的条石,架在五六米高的堍上,它那样粗陋、那样憨厚和不加修饰、不讲技巧,使龙冈上流过来的那股不讲理的泄水心悦诚服了。石桥没有受到任何惊扰,仍然朝夕匍匐在桥墩上,龙冈来水在桥下欢欠喜喜地淌着,两岸的草木悠悠然然地枯荣。我们村的男女进城,对岸村落的孩子来上学,安稳地踏过石桥,如履平地,没了艰辛。
三块条石,成了桥,就这样尽心,这样亲民,就这样日复一日,直至1959年坍塌。坍塌以后,代之以堤,到后来农村格田成方,小石桥连影子也没有了。此后,没有谁再记起它、提到它。要知道,它一直连名字也没有。
生而为桥,就是驮人驮货的,就是以身辅路或者展示风景的。
这让我想起我的祖母,想起我们村的那些前辈。在世的时候,他们终年一身灰黑布衫,像桥;终日田头重担在肩,像桥。他们往往没个正规名字,只有诸如“小狗子”,“大眼睛”,“姚老四”,“老来子”一类代号。他们一辈子没做过一件大事,没说过一句让记牢的话,没发生过一则动人的故事。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是专门出力和流汗的,是专门趴着身子让后人顺顺当当过山过水的。我们祖母,男人24岁眼睛就瞎了,她驮着一个八口之家,每天最早起来做最脏、最累、最琐碎的事,还总是吃已馊了的剩饭。后来她年纪大了,驮不动家了,改去驮孙子。她是一座桥,一座一个家的桥。到了1952年,她病得直不起腰了,没法子驮了,这年她也静静地走了。
一匹马生来是跑的,一座桥生来是驮的。
32、文章托物言志,借咏桥赞美了谁?(2分)
33、文章第③④两段描写童年时代村西长脚沟上的桥,有什么作用?(2分)
34、“我的祖母,男人24岁眼睛就瞎了,她驮着一个八口这家,每天最早起来做最脏、最累、最琐碎的事,还总是吃已馊了的剩饭”,这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请从修辞运用角度对文中画线语句作批注。(2分)
[语句]总是在流水与大地顶牛、赌气的时候,或者在山险水急、山和水互不买账的时候,桥就来了。桥将身子趴下,手搭牢这边,脚踏实那边,此时,争强两方便不由得笑了,气也全消了。
[批注]
36、请仿照下面句子,架设两座无形的“桥”。(2分)
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
。
第四部分 写作与表达(40分)
3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鲁迅先生从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书——《山海经》中感受到了长妈妈真挚的爱;朱自清先生从父亲平常的背影里感受到了父亲深切的爱。我们呢,我们也时时沐浴在爱的光辉中!爱也许是母亲一句叮咛,也许是父亲的一次轻抚,也许是老师欣慰的微笑,也许是同学真诚的帮助---
请你以“关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2)、同学,你是否感觉到:许多事情,当你尚未经历之前,总以为很难做到。比如,上台表演、料理家务、独自出行、初学某种技艺……甚至,对别人的一声道歉、一次喝彩、一个许诺、一份关爱……——难吗 其实并不!只要你勇于去体验、去思考,就能进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请你以“,其实并不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上面两则材料,任选一题,先把题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稿纸的上方,正文从格子纸开始书写;②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题目:
600
答案
1.D 2、B、 3、C 4、A 5、C 6、c 7、A 8、B 9.B
10.
11(略)
综合实践题
12 东三省共同撞钟鸣警"勿忘国耻"(意到即可)
13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
14略
15(4分;内容2分 ,含义2分,)内容:图片中一个青年人一的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要改铸为犁的剑;意义:象征着人类要求停止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窒人类。
阅读(一)
16.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17.导语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18.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
19.“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防线” 21日下午五时
20.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21.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②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2.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阅读(二)
23.C (通“讠志”,做标记)
24.A (A.指示代 词,那B. 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
连词,于是)
25.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26. 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
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 每点0.5分,共2分)
阅读理解、(三)
27.A 28.略 29.略 3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1.对和平安宁,没有压迫的生活的向往
阅读理解、(四)
32、(1分)赞美了如祖母般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
33、(2分)突出说明桥是“大地的良心”,它总是不计名利、默默无闻地尽心背负着。
34、(2分)三个“最”字和一个“总”字,强调了祖母劳作的艰辛、生活的艰苦。
35、(3分)示例:该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桥的形成和功能。
36、略(对一个空得2分,两个全对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