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函数的奇偶性(第3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3 函数的奇偶性(第3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16: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3 函数的奇偶性(第3课时)
教学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在研究函数图象时的作用;
  2.能研究一个具体函数的性质,并作相应图象;
  3.能结合函数的奇偶性,研究函数的对称性,提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研究函数的性质,做出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
  形成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问题1:研究一个函数的性质,你觉得研究什么内容?
  预设答案: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图象
  问题2:你认为了解了函数的哪一个性质,就可以说了解了这个函数?
  预设答案:知道了函数的图象,就可以说基本了解了这个函数。
  二、实践操作
  例1. 研究函数的性质,并作出相应的图象。
  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给出定义域,判断并证明是定义域上的偶函数
  第二步:引导学生证明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第三步:作出函数的图象。
  问题3:函数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可以表示为f(-x)=f(x),如果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又可以怎样表示?
  预设答案:f(2-x)=f(2+x),
  自然语言表达:函数f(x)的自变量的两个值对应的点关于点(2,0)对称(或者以(2,0)为中点)时,对应的函数值相等。
  三、逻辑提高
  例2:请指出二次函数f(x)=x2+4x+6的图象的对称性,并证明.
  【设计意图】对称性的结论初中就知道,但是初中得到的结论是直观感知的,会运用数学符号语言给出证明,提高了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问题4:已知二次函数f(x)=x2+4x+6,试判断f(x-2)的奇偶性,并由此能否给出一般结论?
  预设答案:f(x-2)是偶函数,理解f(-x-2)=f(x-2)
  四、课堂练习
  1.课本第109页练习B第1题
  2.课本第111页练习B第7题
  五、课堂小结
  1. 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步骤;
  2. 函数对称性的数学表达。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110页习题3-1C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