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B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16: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 教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量词和逻辑语言呈现等式的性质;
  2.训练学生掌握用集合呈现方程的解集;
  3.使学生学会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4.让学生体会用符号语言表述,训练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的学科素养.
  教学重点:
  从量词和逻辑的角度呈现等式的性质;从集合的角度呈现方程的解集.
  教学难点:
  熟练使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学生活动1】
  1.自己阅读书P42 —《本章导语》;
  2.再举出两个描述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的例子.
  【设计意图】
  使学生体会到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是数量关系中的两种重要的类型,它们分别对应的等式与不等式,是代数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汇总学生所举出的实例外,也可以补充些数学中的实例,如:
  (1) 勾股定理:c2=a2+b2;
  (2) 费马大定理:xn+yn=zn(n>2,且n为整数)没有正整数解;
  (3)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c>b,a+b>c,b+c>a;
  (4) 任何实数的平方非负:x2≥0.
  【学生活动2】
  3.回忆初中学习过哪些等式的性质;
  4.用第一章学习过的量词和符号语言表达上述性质吗;
  5.与同伴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
  回顾等式性质,为后面类比学习不等式性质做铺垫;复习第一章所学知识,学会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二、讲授新课:
 
 (一)等式的性质:
文学语言 符号语言
对称性 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仍然是一个等式 如果a=b,那么b=a
传递性 和同一个等式相等的两个等式也相等(等量代换) 如果a=b,b=c那么a=c
四则运算性 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代数式,等式仍成立 如果a=b,那么 c,a±c=b±c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或代数式,等式仍成立 如果a=b,那么 c≠0,a*c=b*c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或代数式,等式仍成立 如果a=b,那么 c≠0 ,=
 【学生活动3】
  6.回答书中P43 — “尝试与发现”中的问题;
  7.与同伴交流分类的标准.
  【设计意图】
  分类的标准可以有很多,可以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等式;可以从量词的角度对等式进行分类.
  (二)恒等式
  含有字母的等式中,如果其中的字母取任意实数时等式都成立,则称这样的等式为恒等式,也称等式两边恒等.
  1、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2、 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学生活动4】
  8.计算:(a-b)2 和(a+b+c)2;
  9.思考上面两个等式是恒等式吗?运算结果与(a+b)2=a2+2ab+b2的关系是什么?
  10.用发现的结论继续完成下面的计算:
  (1)(a-b+c)2;(2)(a-b-c)2;(3)(a+b-c)2
  【设计意图】
  借助恒等式教学,复习和介绍一些常用的乘法公式,并从量词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公式.事实上,在恒等式(a+b)2=a2+2ab+b2中,
  用-b替换b,有:(a-b)2=a2-2ab+b2
  用b+c替换b:(a-b+c)2=a2+2a(b+c)+(b+c)2=a2+b2+c2+2ab+2ac+2bc
  例1 化简(2x+1)2-(x-1)2.
解:(方法一)可以利用两数和的平方公式与两数差的平方公式展开,然后合并同类项,即
(2x +1)2-(x-1)2
= 4x2+4x+1-(x2-2x +1)
=3x2+6x .
(方法二)可以将2x +1和x-1分别看成一个整体,然后使用平方差公式,即
(2x +1)2-(x-1)2
=[(2x+1)+(x-1)][(2x+1)-(x-1)]
= 3x(x + 2) = 3x2 +6x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培养学生选取适当方法进行运算的数学素养.
  例2 (1)计算:(x-6)(x+1)
   (2)分解因式:x2+5x+6
  【设计意图】对比恒等式两个方向的运算差别;讲解“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练习1】(1)计算:(x-2)(x-3)
分解因式:x2+5x-6
答案:例2(1)x2-5x-6; (2)(x+2)(x+3)
练习1(1)x2-5x+6;(2)(x+6)(x-1)
  (三)方程的解集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或根).
  一个方程所有的解所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方程的解集.
  例3 求方程x2+5x+6=0的解集.
解:因为x2+5x+6=(x+2)(x+3)
所以原方程可以化为(x+2)x+3)=0,
从而可知x+2=0或x+3=0,
即x= -2或x =-3,
因此方程的解集为{-2,-3}
  
  【设计意图】练习“十字相乘法”;复习集合的表达,可以让学生比较“描述法”与“列举法”的不同表达.
  【练习2】求下列方程的解集:
  (1)x2-5x+6=0; (2) x2 -x-12=0; (3)x2-2x+1=0
答案:(1){2,3} (2){4,-3} (3){1}
【设计意图】巩固“十字相乘法”;熟练解集的表达;可根据学生情况增加适当的练习.
  例4 求关于x的方程ax=2的解集,其中a是常数.
解:当a≠0时,在等式ax = 2两边同时乘以,得x =,此时解集为{}。
当a=0时,方程变为0x=2,这个方程无解,此时解集为 .
综上,当a≠0时,解集为{},;当a=0时,解集为 .
【设计意图】此题可根据学生情况选做;熟悉分类讨论的方法;学会无解的表达为空集.
  三、归纳总结:
  1.等式的性质
  2.恒等式
  3.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4.方程的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