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上作业: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七上作业: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2 16:1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一般把聚落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
A.乡村和城市 B.农田和村庄
C.工厂和城市 D.森林和草原
2.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聚落所在的地形差异
B.聚落所在的气候差异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聚落中人们的文化水平不同
3.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T4-3-1
A.乡村比城市交通发达
B.城市建筑高大、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小
D.乡村房屋高大、分散
读聚落分布图,完成4~5题。
图T4-3-2
4.图中的聚落分布特征是( )
A.团块状聚落 B.条带状聚落
C.立体化聚落 D.点状聚落
5.这种聚落多分布在( )
A.山谷地区 B.平原地区
C.沙漠地区 D.绿洲地区
6.下列哪些地理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交通不便,远离水源
D.气候恶劣,土壤贫瘠
7.[广东中考] 下列地区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河流三角洲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
8.下列四幅图片所示地区,最适合形成聚落的是( )
读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9~10题。
图T4-3-3
9.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一般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10.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 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 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A.A.B.c B.D.E.f
C.A.B.d D.A.B.f
11.下图是中纬度的某地区,仅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考虑,四地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
图T4-3-4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不同地域民居图,回答12~13题。
图T4-3-5
12.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民居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②民居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是( )
A.温暖湿润 B.炎热干燥
C.冰天雪地 D.高温多雨
14.下列聚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丽江古城;中国平遥古城;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威尼斯城
B.中国丽江古城;上海浦东新区;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威尼斯城
C.中国丽江古城;中国平遥古城;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美国好莱坞
D.中国丽江古城;中国三峡大坝;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威尼斯城
15.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T4-3-6
(1)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甲图所示的为________聚落,乙图所示的为________聚落。
(2)按照聚落的划分,丙图中A.B.C三处聚落均属于________聚落,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聚落C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按照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一般把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农田和村庄、工厂和城市分别属于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森林和草原属于不同的植被景观。
2.C [解析]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是造成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
3.B
4.B 5.A
[解析] 图中聚落呈条带状,这种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山麓或山谷地带。平原地区多团块状聚落;沙漠、绿洲多点状聚落;大城市聚落呈现明显的立体化。
6.B [解析] 一般来讲,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方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7.A [解析] 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8.D [解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最适合形成聚落,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极地地区气候严寒,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喜马拉雅山高峻、寒冷,这三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均不适宜人们的生存,更不可能形成聚落。
9.B 10.C
[解析] 由村庄演变为城市一般是范围由小到大,人口由少到多,房屋密度逐渐加大。城市发展过快会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11.A [解析] ①②③④四地中,①地处丘陵地区,②③④处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且临近河流和海岸线,因此①地最不可能形成聚落。
12.D 13.B
[解析] 第12题,①民居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②民居主要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区,③民居主要分布在极地气候区,④民居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第13题,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
14.A [解析]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15.D [解析] 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会对故宫造成损害,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16.(1)城市 乡村
(2)乡村 地形平坦,沿河分布(答案合理即可)
(3)B 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4)不合理。C处位于河流上游,建造纸厂会对下游造成水污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