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2 21:3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写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荫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①④②
2.一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 ;又可以走进自然, ;还可以体察亲情, ;更可以了解社会, ;
①观赏世间美景 ②享受温暖盛宴 ③感受风云变幻 ④品味人世百态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3.下面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情”的黄香……,孝子的故事,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都贯穿其中。
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①⑤④② D.③①②④⑤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音、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可汗(kè) 机杼(zhù) 燕山(yān)
B.金柝(tuò) 胡骑(jì) 塑气(shuò)
C.戎机(rǒng) 辔头(pèi) 溅溅(jiān)
D.鸣啾啾(jiū) 红妆(zhuāng) 傍地走(bán)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悚(sǒnɡ) 亘古(ɡènɡ) 酌油(zhuó) 诘问(jié)
B.粗拙(zhuō) 滞笨(zhì) 愧怍(zuò) 侮辱(wǔ)
C.镶嵌(qiàn) 门槛(jiàn) 忿然(fèn) 家圃(pǔ)
D.霹雳(pī) 取缔(dì) 自矜(jīnɡ) 撬开(qiào)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镜(lénɡ) 酝酿(liànɡ) 小心翼翼(yì)
B.匿笑(nì) 着落(zhuó) 截然不同(jié)
C.倜傥(tì) 莅临(lì) 翻来复去(fù)
D.分岐(qí) 侍弄(sì) 咄咄逼人(duō)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为连贯的一项是( )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__________
①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②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③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④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⑤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A.③⑤①④② B.③④②⑤① C.⑤③①④② D.③⑤④②①
8.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写出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狗·猫·鼠》一文既有对童年时一只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的生动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C.《琐记》中,鲁迅回忆了与衍太太有关的一些往事以及自己出国留学的原因,文中的衍太太对隔壁的孩子很好,文中饱含了作者对衍太太的感激之情。
D.《阿长与〈山海经〉》中描写了长妈妈的迷信、唠叨,表达了“我”对她的不满之情;对长妈妈为自己购买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回首过去的学习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珍视杨绛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譬如(bì) 系绳(xì) 感慨(gài) 斑蝥(máo)
B.缠络(luò) 拼凑(còu) 倜傥(tǎnɡ) 模样(mó)
C.觅食(mí) 宿儒(sú) 陌生(mò) 曲肱(gōng)
D.秕谷(bǐ) 激荡(jí) 竹筛(shāi) 喜好(hào)
二、综合性学习
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
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13.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 题。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①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②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ǎi ;zài B.zài;zài C.zài;zǎi D.zǎi;zǎi
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勾 ②沿 B.①勾 ②延 C.①沟 ②沿 D.①沟 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 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句号 句号 B.句号 分号 C.冒号 句号 D冒号 分号
15.综合性学习。阅读短文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维权“子弹”上膛,看谁还敢撞“枪口”?
戴若冰
据新华网11月19日报道,四川启动的全省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目前正进入自查自纠阶段。行动将以解决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欠薪、建设工程领域欠薪为重点,坚决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确保实现到2020年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的目标。
……
是的,长期以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笔者不明白,既然如此,我们的政府执法部门为什么不能提高企业拖欠工资的违法成本呢? 古语云,重典方能治沉疴。如果,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100万元,罚款20万元而不是区区2万元,违法企业还能不长个记性吗?倘若这样还不能起到震慑作用,那就罚他个倾家荡产吧!
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事关社会公正与和谐,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政府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四川省出台“实招”,坚决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10月底前发生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欠薪,今年底前全部清零;对不按合同约定及时向工资专用账户内拨付工资款的责任主体,进行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涉及农民工多、欠薪数额巨大、社会影响极坏的案件挂牌督办、限期办结。
四川为农民工维权的“子弹”已经上膛,看谁还敢撞“枪口”?
——节选自《天府评论》
⑴“子弹”:_______ _ ______;“枪口”______ _______。
⑵在上面短文中,作者认为“农民工的劳动报酬问题”在当今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因为它关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你的家人、亲戚或朋友是一个农民工,并被企业或个体老板拖欠了工资,你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护他的权益吗?试举出两个相关的具体部门或机构。
三、填空题
16.《白洋淀纪事》中涌现了许多奋起抗争、积极进步的女性,你的朋友小华阅读完后对以下人物角色和作品产生混淆,请帮助他一一对应起来。
水生嫂:___________ 双眉:___________ 刘兰:____________ 小鸭:___________
A.《纪念 》 B.《看护》 C.《荷花淀》 D.《村歌》
17.填空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很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朗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本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篇名),父亲要我背诵的是___________。
18.文学常识填空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作家的自白书,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和杂文集《热风》《坟》。
(2)《再塑生命的人》展现了________(人名)在老师________(人名)的帮助下,“再塑”生命的过程。
(3)《论语》是经典著作,宋代将它与《________》《________》《大学》合称为“四书”。
19.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人生需要目标感,拔节生长向晴空。②以个人青春为例,有的人走捷径,往往是拔苗助长。有的人犹豫不前,也错过了成长的机会。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否树立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让行动更有指向性。④ 精准聚焦,靶向瞄准, 能破除障碍,战胜困难。
(1)第②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需要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真正懂得生活________(奥秘 秘诀 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_________(碌碌无为 无所事事 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①句中的“千缕”形容雨丝,对应“夏日听雨”,故应填在第二空。
②句中的“玉田琼屋”是被白雪覆盖的田野和屋子,对应“冬日观雪”,故应填在第四空。
③句中的“绿荫遍野”对应“青芜如毯”,故应填在第一空。
④句中的“红叶清风”对应“秋日看花”,故应填在第三空。
故排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D。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根据“探访历史”,历史长河风云变幻,可知要衔接“感受风云变幻”;根据“走近自然”,自然风光秀美,可知要衔接“观赏世间美景 ”;根据“体察亲情”,亲情温暖无比,可知要衔接“享受温暖盛宴 ”;根据“了解社会”,社会百态人生,可知要衔接“品味人世百态 ”。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本语段的大意是从古至今“孝”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理解文段可以按照时间顺序“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应该是从古到今的顺序,先④后②,排除ABD三项。
故选C。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A正确 B塑气,改为:朔气 C 戎机(rǒng),改为:róng D 傍地走(bán),改为:bàng。
故选A。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字音的识记。A项,“亘”读“ɡèn”;B项,正确;C项,“槛”应读“kǎn”;D项,“矜”应读“jīn”。据此,答案为B。
6.B
【解析】
【详解】
A.酝酿(liànɡ)——(niàng);
C.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D.分岐——分歧,侍弄(sì)——(shì);
故选B。
7.A
【解析】
【详解】
③句中的“它”紧承句段首句中的“一块低洼的草地”,应为第一句。⑤句中的“那块草地”紧承③句中对于草地的描述,应为次句。①句中的“这样的日子”紧承⑤句中孩子们在草地上采花和玩游戏,应为第三句。④句中的“但是”语义转折,应为第四句。②句中孩子们折纸船照应④句中的“一场场的雨水”,应为末句。故排序为:③⑤①④②。故选A。
8.C
【解析】
【详解】
C.“衍太太对隔壁的孩子很好,文中饱含了作者对衍太太的感激之情”有误,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还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作者对她持批判与反感的态度。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A.一面对两面,把“成败”改为“成功”;
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等措施”;
C.“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去掉任意一个;
故选D。
10.A
【解析】
【详解】
A项,“譬如”的“譬”应读为“pì”,“系绳”的“系”应读为“jì”,“感慨”的“慨”应读为“kǎi”,共有3处错误。
B项,“模样”的“模”应读为“mú”,只有1处错误;
C项,“觅食”的“觅”应读为“mì”,“宿儒”的“宿”应读为“sù”,共有2处错误;
D项,“激荡”的“激”应读为“jī”,只有1处错误;
故选A。
11.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12.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13.(1)②去掉“都”(将“双升”改为“上升”)。(2)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3)④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
【解析】
1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材料一,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可分析“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一句,即可得出让读者有阅读收获的答案。
12.试题分析:探究题。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材料2”强调“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二“材料3”谈的是“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两个观点整合在一起即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相得益彰和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13.试题分析:考查语病的修改。②句语意重复。“都”与“双升”内容重复。去掉之一即可。③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这是个递进复句,不是并列复句。所以要将“而是”改为“而且是”。④句两面对一面。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删去“能否”均可。
14.(1) C D(2)唐(3)A(4)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精品文物,交流互鉴(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解析】
【详解】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难度较易。“载”是易考多音字,读“zǎi”时与“年代”有关,如“三年五载”的“载”代表“年”,同时,“载”也可引申为“记载”“刊载”。读“zài”时与“运输”有关,指装载或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由此可知,第一空读音为载zài。第二空读音为zǎi。故答案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勾通”指暗中串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根合语境故第一空应填“沟”。“沿”是顺着,照着之意;“延”是延长、延续之意,即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根合语境故第二空应填“延”。故答案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难度超易。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难度适中。考查冒号、句号和分号的用法。学生应结合语境进行辨析。本语段的意思可分为三层,共三句话。分句之间为顺承关系。结合甲处语境的上下文,可知主语不同,故选句号。结合乙处语境的上下文,可知最后一句为总结句,与上文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故应该选用句号。终上所述,本题答案应选A。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难度适中。从所给文字材料中,可知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从题干中可知,“殊方”是“他乡,异域”之意,“共享”指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结合上述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5.⑴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国家保护农民工(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
⑵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
⑶企业调解委员会;劳动执法部门(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人民法院。
【解析】
【详解】
(1)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子弹”本义指由枪械发射出的武器。“枪口”本义指枪膛最前端的圆孔。根据“是的,长期以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古语云,重典方能治沉疴。如果,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100万元,罚款20万元而不是区区2万元,违法企业还能不长个记性吗?倘若这样还不能起到震慑作用,那就罚他个倾家荡产吧!”可知“子弹”是指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对违法企业的处罚;根据“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事关社会公正与和谐,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政府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四川省出台‘实招’,坚决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可知“枪口”是指国家保护农民工(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根据题目要求找到此句“农民工劳动报酬问题事关社会公正与和谐,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很容易提取答案。
(3)考查学生的阅读拓展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或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等。
16. C D B A
【解析】
【详解】
A.《纪念》写了“我”和小鸭家的相处,小鸭母亲和“我”讲述三亩园子与陈宝三家的渊,一起读小鸭父亲的来信、一起参加激烈战斗等。
B.《看护》写了“我”在行军过程中负伤,看护刘兰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C.《荷花淀》写村内七个青年想参军,怕家里人不同意,让水生做工作,水生嫂得知情况后,并没有阻拦。后来青年妇女想要看望新参军的丈夫们,她们偷偷坐上一只小船去找丈夫,结果和他们错过,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一只日本鬼子的大船,妇女们被追击,就在她们把小船划进荷花淀的同时,埋伏在淀里的一支队伍给了鬼子迎头痛击,击沉敌船,全歼了鬼子。她们这时候发现,救她们的是新参军的丈夫。主要人物是水生嫂和水生。
D.《村歌》中写了老邴到香菊家去遇到了双眉,双眉,多才多艺,会干农活,能当领导,而且还参加了剧团,唱得一嗓子好戏,还能编写剧本。因为长得漂亮又参加过剧团,在村里被排斥,被称流氓,不让她参加生产组,在老邴的帮助下,双眉被编到了一个“落后组”里,领导一群落后点的妇女。大家都觉得这个组弄不了多久,双眉却不服气,还要挑战全村认为最棒的李三互助组。很快,双眉的组组织起来了,刚开始发生了不愉快,但双眉记着老邴对她说的,要改掉强迫命令的习惯,积极地去开导、动员大家。渐渐地,这个小组团结起来,厉害起来,人们对双眉也大有改观了。
所以人物正确的出处是:水生嫂——《荷花淀》;双眉——《村歌》;刘兰——《看护》;小鸭——《纪念》
17. 《五猖会》 《鉴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片段的辨识能力。从关键句“生于太荒”“自己急急朗读的声音”可知出自鲁迅的《五猖会》。《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18.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海伦·凯勒 安妮·莎莉文 孟子 中庸
【解析】
【详解】
(1)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前者以《祝福》和《示众》为代表;后者以《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为代表。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该小说集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中,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2)《再塑生命的人》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3)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19. (1)“拔苗助长”后面的句号改为分号。 (2)删去“能否”。 (3)只有(唯有) 才
【解析】
【详解】
(1)把“拔苗助长”后面的“。”改为“;”,因为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2)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3)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句子,要补的关联词是:只有(唯有)……才……。
20. (1)真谛 (2)无所事事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