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内阅读精练
一、阅读《暮江吟》,回答问题。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诗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残阳:指被云遮住的太阳。
B.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C.可怜:可爱。
D.真珠:指珍珠。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景物的?(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3.“暮江吟”中“吟”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题目告诉我们,写这首诗的时间是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诗意,我觉得下面的图( )可以作为这首诗的配图。(填序号)
A.B.C. D.
二、阅读《题西林壁》,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诗中的“真面目”指___________。“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原句问答)。
2.诗人是从正面、___________ 、远处、_________ 、_________低处这几个角度观察庐山风景的。诗人观察得如此之细,依然没能认清庐山的真面目,这告诉我们( ) (填序号)。
A.认识事物,仅仅从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C.对复杂事物,应从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三、阅读《爬山虎的脚》选段,回答问题。
①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A.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③B.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图文对照,对于爬山虎脚的样子,我们发现图( )是正确的画法。
A. B. C. D.
2.读选文第②段,把爬山虎爬的过程填写完整。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________→__________→一脚一脚往上爬→___________。
3.“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逐渐”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选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至少找出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 ”的句子标上了序号A和B,其中______句体现了作者的细致观察,______句体现了作者的连续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蟋蟀的住宅》选段,回答问题。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坦。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抵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蟋蟀在选择修建住宅的地点时,考虑得很全面,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选择向阳、隐蔽的地方。
B.选择干燥、排水性好的地方。
C.选择向阳、隐蔽、排水性好的地方。
2.下列句子,最能体现出作者进行了“连续观察”的是( )
A.在朝并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若一条倾斜的隧道。
B.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C.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3.短文中,作者的观察顺序是( )
A.从内到外 B.从远到近 C.从外到内
4.结合上文内容提一个问题,并写出提问的角度。
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角度提问的。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信息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门前那一丛草不是蟋蟀喜欢吃的嫩草,所以蟋蟀决不去碰门前那一丛草。( )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
(3)蟋蟀会选择墙壁光滑的隧道来建住宅。( )
(4)蟋蟀用简单的工具修建了隐蔽、干净又整洁的住宅,所以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 )
参考答案
一、1.A 2.A 3.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傍晚 江边
4.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B
二、1. 庐山的全貌 只缘身在此山中
2. 侧面 近处 高处 B
三、1.D 2.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由直变弯 细丝拉一把嫩茎
3.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 作者进行了连续而细致的观察 4.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5. A B四、1.C 2.B 3.C 4. 问题:“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5.(1)× (2)× (3)√ (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