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必修一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必修一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22 17:5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0秋 东莞市校级月考)津冀地区遭遇三轮雾霾袭击,用非常简洁的话描述雾霾天气就是“气溶胶细小粒子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事件”。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关于气溶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溶胶的分散剂是气体
B.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胶体分为9种
C.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
D.胶体不能透过滤纸
2.(2018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厨房中有很多调味品。将下列调味品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味精 C.白醋 D.食盐
3.如图用交叉分类法表示了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不正确的是(  )
X Y Z
A 氯水 单质 混合物
B HNO3 强酸 酸
C 液氯 单质 纯净物
D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化合物
A.A B.B C.C D.D
4.(2021秋 昌平区校级月考)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表药品:
橱 甲橱 乙橱 丙橱 丁橱
药品 盐酸、硫酸 CCl4、C2H5OH 红磷、硫 铜、锌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  )
A.甲橱 B.乙橱 C.丙橱 D.丁橱
5.(2021 重庆开学)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焊锡、黄铜、硫磺是常见的合金
B.煤、干冰、小苏打是常见的纯净物
C.甲烷、乙醇、葡萄糖是常见的有机物
D.塑料、橡胶、棉花是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6.(2021秋 吴江区校级月考)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B.胶体是澄清透明的
C.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D.光束通过胶体时有丁达尔效应
7.(2022春 福建期末)科技创新让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世瞩目。对下列科技创新涉及化学知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黑金”石墨烯为冬奥赛场留住温暖,石墨烯和C60是同位素
B.“冰墩墩”的外壳材质主要是有机硅橡胶,有机硅橡胶是纯净物
C.防割速滑竞赛服使用的“剪切增稠液体”由聚乙二醇和硅微粒加工而成,聚乙二醇是乙二醇的缩聚产物
D.“最快的冰”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法直接制得,CO2是极性分子
8.(2021秋 沈河区校级月考)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次氯酸 水银
B 冰醋酸 福尔马林 苛性钠 碘化氢 乙醇
C 火碱 蔗糖溶液 氯化钠 氨水 三氧化硫
D 胆矾 氯水 硫酸钡 氟化氢 氨气
A.A B.B C.C D.D
9.(2021秋 南关区校级月考)科学家设计制造了一种微观“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微观“水瓶”属于混合物
B.富勒烯(C60)熔点高、硬度大
C.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D.磷酸钙是不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0~23题:
《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日前发布,到202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1万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在江苏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沿海是关键变量,向海发展是重要推力”
10.经过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主要是Ca2+、Mg2+和SO42﹣,除去这些杂质所用试剂及使用先后顺序均正确的是(  )
A.Na2CO3、NaOH、BaCl2、HCl
B.NaOH、BaCl2、Na2CO3、HCl
C.Na2CO3、HCl、NaOH、BaCl2
D.BaCO3、NaOH、HCl
11.(2022 苏州模拟)分类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合理的是(  )
A.氧化物:水、二氧化碳、氧化镁
B.有机物:葡萄糖、乙醇、甲醛
C.盐:硫酸钠、氯化银、碳酸钙
D.氮肥:氯化铵、硝酸钾、硫酸钾
12.(2021秋 宁乡市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N2O5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它们属于电解质
B.KNO3既是钾盐也是硝酸盐
C.H2CO3是含氧酸、二元酸
D.NaOH是可溶性碱,也是强碱
13.下列不是有机物特点的是(  )
A.熔点低 B.难溶于水 C.反应快 D.产物复杂
14.(2021春 邢台期末)丹寨硒锌米以其独特的魅力先后获得中国优质稻米、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优质产品等殊荣。丹寨因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被授予“中国硒米之乡”称号。硒米中的“硒”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分子
15.(2021秋 迎泽区校级月考)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9nm,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胶体
B.“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碳化合物
C.“碳纳米泡沫”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纳米泡沫”与石墨的相互转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6.(2022春 茂名期末)天宫课堂的“点水成冰”实验中,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用蘸有CH3COONa粉末的小棒触碰液体球后(成分为饱和CH3COONa溶液),它开始“结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球中溶质直径大于1nm
B.CH3COONa属于氧化物
C.“点水成冰”发生了化学变化
D.CH3COONa可用厨房中的食醋和小苏打反应制得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17.(2021秋 商河县校级月考)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饱和溶液、M的不饱和溶液
C.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2℃时,M、N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多选)18.(2021 开福区校级开学)如图所示方框中,可能表示气态单质的是(  )
A. B.
C. D.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9.(2021秋 官渡区校级月考)下列物质:①Fe②CO2③酒精④NaHSO4⑤Ba(OH)2⑥熔融NaCl ⑦AgCl ⑧NaHCO3⑨H2S。(填序号,以下同)
(1)属于盐的是    。
(2)属于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4)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5)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6)⑤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为    。
(7)②与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8)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实验方法    ;
(9)写出①和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四.解答题(共5小题)
20.(2020秋 襄州区校级期末)下列钠及钠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I中的常见物质:①钠;②小苏打;③氢氧化钠;④过氧化钠;⑤偏铝酸钠,请回答有关问题。
(1)无机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例如:
如图所示的物质分数方法名称是    (填字母代号);
a.树状分类法
b.交叉分类法
物质②属于化合物中的    (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把①置于干燥的氧气中,发现其颜色先变暗,再变成淡黄色。变暗是因为生成了    (化学式),写出后来生成淡黄色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将④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试推测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按先后顺序写出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在含有0.2mol③和0.1mol⑤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0.45mol氯化氢气体,首先反应的物质是    (化学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及物质的量分别为
溶质化学式        
物质的量        
21.(2021 开福区校级开学)如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根据该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①   ;
②   。
(2)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较大的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
22.(2021秋 渝中区校级月考)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 kg﹣1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下列五种    (填“混合物”“化合物”“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3)属于同类物质的是    (填序号)。
①HIO3 ②碘酸钠 ③KOH ④I2O5 ⑤NaCl
(2)推测碘酸钾(KIO3)的物理性质:碘酸钾(KIO3)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化学性质:碘酸钾(KIO3)在受热时    。
23.(2021秋 进贤县校级月考)现有下列几种物质:
①NaHCO3
②Ba(OH)2
③Fe2O3
④盐酸
⑤稀硫酸
⑥NaO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属于酸溶液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
(2)写出①与④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②与⑤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①与⑥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4.(2021秋 松江区月考)(1)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判断对错)
(2)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判断对错)
(3)光通过时,胶体会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则无丁达尔现象。    (判断对错)
(4)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判断对错)
(5)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开。    (判断对错)
(6)渗析实验可以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直径大。    (判断对错)
(7)一束平行光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判断对错)
(8)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判断对错)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分析】A.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为气溶胶;
B.分散剂和分散质都存在3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每一种状态的分散剂能够与3种不同状态的分散质组成了3种分散系,所以总共可以组成3×3=9种分散系;
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
D.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滤纸孔径。
【解答】解:A.依据分析可知,气溶胶的分散剂是气体,故A正确;
B.分散剂和分散质都存在3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每一种状态的分散剂能够与3种不同状态的分散质组成了3种分散系,所以总共可以组成3×3=9种分散系,故B正确;
C.气溶胶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故C正确;
D.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滤纸孔径,所以胶体可以透过滤纸,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相关知识,熟悉胶体的本质特征、明确胶体的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分散系,为混合物。
【解答】解:A.花生油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与水混合分层,花生油在上层,不能形成溶液,故A正确;
B.调味剂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易溶于水形成谷氨酸钠溶液,故B错误;
C.白醋成分为醋酸,溶于水形成醋酸溶液,故C错误;
D.食盐为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氯化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概念和形成,注意分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和组成不发生改变,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题目较简单。
3.【分析】由图可知,概念的范畴为Z包含Y,Y包含X,然后利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来分析物质的类别,再根据概念的从属关系解答。
【解答】解:A.氯水中含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而不属于单质,因此不符合图中的包含关系,故A错误;
B.硝酸属于纯净物,属于强酸,属于酸,符合图中的包含关系,故B正确;
C.液氯属于单质,单质属于纯净物,符合图中的包含关系,故C正确;
D.碱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因此物质分类符合图中的包含关系,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学生应能识别常见物质的种类,并能利用其组成来判断物质的类别是解答的关键。
4.【分析】活性炭属于非金属单质,应放在盛放非金属单质的橱柜中。
【解答】解:A.盐酸、硫酸属于酸,甲橱柜盛放酸,故A错误;
B.CCl4、C2H5OH属于有机物,乙橱柜盛放有机物,故B错误;
C.红磷、硫属于非金属单质,丙橱盛放非金属单质,因此活性炭应放在丙橱,故C正确;
D.铜、锌属于金属单质,丁橱盛放金属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掌握酸、有机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为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5.【分析】A.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物质;
B.纯净物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C.有机物指除CO、CO2、碳酸盐等,含碳的化合物;
D.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解答】解:A.硫磺不属于合金,故A错误;
B.煤的主要成分为碳,还含有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甲烷、乙醇、葡萄糖的化学式分别为CH4、C2H6O、C6H12O6,均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天然橡胶和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掌握合金、纯净物、有机物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为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6.【分析】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属于溶液,在1~100 nm之间属于胶体,而大于100nm属于浊液。
【解答】解: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属于溶液,在1~100 nm 之间属于胶体,而大于100nm属于浊液,故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散系的分类,为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分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B.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C.聚乙二醇是由乙二醇经过缩聚反应制得;
D.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为直线型,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完全重合。
【解答】解:A.石墨烯和C60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有机硅橡胶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为混合物,故B错误;
C.聚乙二醇是由乙二醇反应制得,有小分子水生成,属于缩聚反应,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为直线型,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完全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素异形体、纯净物和混合物、缩聚反应、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知识点的分析判断,主要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特别是一些高科技领域,注意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8.【分析】只由一种物质构成的为纯净物,由多种物质构成的为混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化合物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部分电离的化合物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盐酸为混合物,水银为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HI为强电解质,故B错误;
C.氨水为混合物,氨水中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故C错误;
D.胆矾为五水硫酸铜,属于纯净物,氯水含盐酸和HClO为混合物,硫酸钡为强电解质,氟化氢为弱电解质,氨气为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组成和类别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合物的分类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9.【分析】A.只含有一种物质的为纯净物,含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的为混合物;
B.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
C.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
D.磷酸钙为难溶物,溶解的磷酸钙能够完全电离。
【解答】解:A.该微观“水瓶”含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富勒烯(C60)属于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故B错误;
C.石墨和C60都是碳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磷酸钙为难溶物,但是溶解的磷酸钙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混合物、同素异形体、电解质的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0~23题:
《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日前发布,到202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1万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在江苏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沿海是关键变量,向海发展是重要推力”
10.【分析】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主要是Ca2+、Mg2+和SO42﹣,可选NaOH除去Mg2+,选BaCl2除去SO42﹣,选Na2CO3溶液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过滤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NaOH,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选NaOH除去Mg2+,选BaCl2除去SO42﹣,选Na2CO3溶液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过滤后加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NaOH,且Na2CO3一定在BaCl2之后,顺序为NaOH、BaCl2、Na2CO3、HCl或BaCl2、Na2CO3、NaOH、HCl或BaCl2、NaOH、Na2CO3、HCl,只有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粗盐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除杂试剂的先后顺序、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除杂试剂过量且不能引入新杂质。
11.【分析】A.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除了CO、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外);
C.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
D.氮肥,是指以氮(N)为主要成分,具有N标明量,施于土壤可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
【解答】解:A.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水、二氧化碳和氧化镁均为氧化物,故A正确;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除了CO、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外),葡萄糖、乙醇和甲醛均为有机物,故B正确;
C.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硫酸钠、氯化银和碳酸钙均为盐,故C正确;
D.氮肥,是指以氮(N)为主要成分,具有N标明量,施于土壤可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硫酸钾中不含N元素,不是氮肥,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难度不大,应注意对氧化物、有机物、盐和氮肥的概念要点和对物质结构特点的把握。
12.【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非金属氧化物另一种元素是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B.依据盐的分类方法,可以根据阳离子、阴离子分类,还可以根据能否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C.酸可以分为含氧酸、无氧酸,电离出氢离子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强酸弱酸;
D.碱可以分为可溶性碱、难溶性碱,强碱弱碱等。
【解答】解:A.CO、N2O5中碳、氮为非金属,CO、N2O5是非金属氧化物,N2O5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为酸性氧化物,CO不能导电、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N2O5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与水生成的电解质导电,自身不能电离不是电解质,N2O5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KNO3中的阴离子为硝酸根,故为硝酸盐,阳离子为钾离子,故为钾盐,故B正确;
C.H2CO3是含氧酸、也是二元酸,故C正确;
D.NaOH是一元碱,是可溶性碱,能完全电离是强碱,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理解概念是解题关键,注意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着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分类的,题目难度不大。
13.【分析】有机化合物一般具有熔沸点低、难溶于水、发生反应时反应速度慢、副产物多、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等特点,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A.有机化合物的熔沸点低,熔点一般不超过400℃,故A不选;
B.有机化合物大多数难溶于水,故B不选;
C.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时,反应速度比较慢,故C选;
D.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时,除了生成主要产物外,还会生成一些副产物,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化合物的特点,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4.【分析】食品、营养品等物质中的“硒”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富硒大米”中的“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存在、物质组成等知识点,注意物质是元素组成的。
15.【分析】“碳纳米泡沫”属于碳单质,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6到9nm,只有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形成胶体,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具有永久磁性,能吸引磁铁,两种单质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解:A.产生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碳纳米泡沫是碳的一种单质,不是胶体,故A错误;
B.“碳纳米泡沫”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碳单质,故B错误;
C.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碳纳米泡沫”与石墨的相互转化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碳元素的单质为背景,考查了胶体的性质、物质组成、化学变化的判断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题干中的信息。
16.【分析】A.溶液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B.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D.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二氧化碳。
【解答】解:A.依据题意可知,液体球为饱和醋酸钠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液体球中溶质直径小于1nm,故A错误;
B.CH3COONa含C、H、O、Na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水与冰是同种物质,所以“点水成冰”发生了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二氧化碳,所以CH3COONa可用厨房中的食醋和小苏打反应制得,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7.【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在t2℃时,N的溶解度为ag,M的溶解度大于ag,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充分搅拌得到N的饱和溶液、M的不饱和溶液;由于t1℃时,M、N的溶解度均大于ag,故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得到的是M、N的不饱和溶液,据此分析,
【解答】解:A.由于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且均大于ag,故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得到的是M、N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在t2℃时,N的溶解度为ag,M的溶解度大于ag,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充分搅拌得到N的饱和溶液、M的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且均大于ag,故加入的a g M和a g N均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M、N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C正确;
D.t2℃时,加入a g M和a g N均完全溶解,但由于M、N的摩尔质量的大小关系未知,则等质量的两者的物质的量的大小关系无法求算,故M、N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无法求算,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的变化曲线以及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但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
18.【分析】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解答】解:A.图中是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气分子,属于气态单质,故A正确;
B.图中表示的是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的混合物,故B错误;
C.表示的是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氯气分子,属于气态单质,故C正确;
D.图中表示的是HCl分子,不是单质,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和结构、物质分类判断,注意概念实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9.【分析】(1)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为盐;
(2)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3)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部分氢化物等;
(4)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5)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
(6)Ba(OH)2为强碱,完全电离;
(7)②与⑤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H2O;
(8)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一般方法为丁达尔效应;
(9)Fe和HCl反应氯化亚铁和氢气。
【解答】解:(1)属于盐的是④⑥⑦⑧,
故答案为:④⑥⑦⑧;
(2)属于电解质的是④⑤⑥⑦⑧⑨,
故答案为:④⑤⑥⑦⑧⑨;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③,
故答案为:②③;
(4)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④⑤⑥⑦⑧,
故答案为:④⑤⑥⑦⑧;
(5)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⑨,
故答案为:⑨;
(6)⑤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为Ba(OH)2=Ba2++2OH﹣,
故答案为:Ba(OH)2=Ba2++2OH﹣;
(7)②与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Ba2++2OH﹣=BaCO3↓+H2O,
故答案为:CO2+Ba2++2OH﹣=BaCO3↓+H2O;
(8)区分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实验方法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9)①和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故答案为:Fe+2H+=Fe2++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丁达尔效应的应用,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四.解答题(共5小题)
20.【分析】(1)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水溶液中电离出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2)钠露置于氧气中易被氧化而变暗,进一步氧化为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3)过氧化钠投入盐溶液中,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溶液继续反应;
(4)NaOH和NaAlO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先与NaOH发生反应,再和NaAlO2发生反应,根据给出的量和方程式的系数比可求解。
【解答】解:(1)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图示方法就是树状图,物质②小苏打是碳酸氢钠,酸式盐,
故答案为:a;c;
(2)把①Na置于干燥的氧气中,发现其颜色先变暗,变暗是因为常温下Na与氧气生成了Na2O;再变成淡黄色,是因为Na与氧气反应生成的Na2O又继续与O2反应生成了Na2O2,该反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O2=2Na2O2,
故答案为:Na2O;2Na2O+O2=2Na2O2;
(3)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NaOH与CuSO4反应产生蓝色沉淀Cu(OH)2,故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淡黄色固体溶解,产生气泡,出现蓝色沉淀,该过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Cu2++2OH﹣=Cu(OH)2↓,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O2↑;Cu2++2OH﹣=Cu(OH)2↓;
(4)0.2 molNaOH和0.1 mol NaAlO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0.45 mol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首先与NaOH发生反应,0.2 mol NaOH 消耗0.2 mol的HCl,生成NaCl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剩余的
0.25 mol HCl与先与0.1 mol NaAlO2发生反应:NaAlO2+HCl+H2O=NaCl+Al(OH)3↓,消耗 0.1 mol HCl,生成 0.1 mol NaCl和0.1 molAl(OH)3,最后剩余的0.15 mol HCl与0.05 mol的Al(OH)3反应发生反应:Al(OH)3+3HCl=AlCl3+3H2O,生成0.05 mol的AlCl3,综上所述,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和AlCl3,各自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 mol、0.05 mol,
故答案为:NaCl;AlCl3;0.3 mol;0.05 mol。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根据方程式的计算,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掌握方程式的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21.【分析】(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在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都是a克;当大于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等等,据此进行分析;
(2)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解答】解:(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在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都是a克;当大于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等等,
故答案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t℃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从t℃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较大,
故答案为:硝酸钾。
【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涉及物质分离提纯、溶解度等,试题培养了学生信息获取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分析】(1)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颜色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碘酸钾(KIO3)属于盐类化合物;
(2)根据包装信息上的储藏方法推测碘酸钾(KIO3)能溶于水,根据包装信息上的食用方法推测碘酸钾(KIO3)受热易分解。
【解答】解:(1)五种物质均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①HIO3是酸,②NaIO3是盐,③KOH是碱,④I2O5是氧化物,⑤NaCl是盐,因此五种都是化合物,碘酸钾(KIO3)是盐,与其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②NaIO3和⑤NaCl,
故答案为:化合物;②⑤;
(2)包装上储藏方法是密封、防潮,说明碘酸钾(KIO3)能溶于水,另外,钾盐都是易溶于水的,包装上的食用方法是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说明碘酸钾(KIO3)受热不稳定、易分解,
故答案为:能;易分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性质推断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简单,根据物质分类的定义进行区分即可,并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3.【分析】(1)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2)①与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②Ba(OH)2和⑤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4)①NaHCO3与⑥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1)以上物质属于酸溶液的是:④盐酸、⑤稀硫酸,属于碱的是:②Ba(OH)2、⑥NaOH,属于盐的是:①NaHCO3,属于氧化物的是:③Fe2O3,
故答案为:④⑤;②⑥;①;③;
(2)NaHCO3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
故答案为:HCO3﹣+H+=CO2↑+H2O;
(3)Ba(OH)2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故答案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4)NaHCO3与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
故答案为:HCO3﹣+OH﹣=CO3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物质性质、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点,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24.【分析】(1)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2)分散系分类根据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
(4)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
(5)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作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6)渗析是利用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能通过分离;
(7)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8)溶液中溶质微粒小于1 nm,能通过半透膜,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二者均能透过滤纸。
【解答】解:(1)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以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故答案为:×;
(2)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不是根据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
(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
(4)雾是气溶胶,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所以雾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故答案为:√;
(5)胶体,溶液与悬浊液是按照分子的直径的范围来区分的,悬浮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布朗运动,与胶体,溶液与悬浊液的区分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
(6)渗析是利用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能通过分离,
故答案为:√;
(7)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故答案为:√;
(8)胶体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二者均能透过滤纸,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特征、胶体性质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