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同学们,你们还认得他们吗
【复旧引新】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及影响,
难点:大化改新的作用: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及影响
目录索引
一
大化改新——从奴隶到封建
6世纪前的日本:从分散到统一
二
幕府统治——封建统治的发展
三
四
思维导图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材料说明了什么?
1 、兴起
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一、 6世纪前的日本:从分散到统一
5世纪初,本州中部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
最高统治者:
私有领地:
组织生产:
部民:
2 、统一
大 王
贵 族
平民
平民
平民
领地
部
生产组织形式
部民
田部 海部
“大王”:依靠贵族统治
王室和贵族。
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生产
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一、 6世纪前的日本:从分散到统一
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
强大的中央贵族权顷朝野.
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氏
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太极殿。这一天日本朝廷正在接见“三韩”(新罗、百济、高句丽 )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改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随后孝德天皇继位,改年号为“大化” 。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解读
这一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一、 6世纪前的日本:从分散到统一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遣唐使船
一、 6世纪前的日本:从分散到统一
二、大化改新——从奴隶到封建
公元646年
孝德天皇
效法对象:中国隋唐
1、背景(原因)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日本积极
吸收中国文化
2、时间:
3、人物:
阅读材料,讲述大化改新内容.
材料一: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三: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内 容 政治
经济
影响
(实行班田收授法,公民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内容及影响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1.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3. 统一赋税。
5、性质:
封建性质的改革
(或实行租庸调制度)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天皇则被鼓吹为高天原(天界)的主神——天照大神的子孙。
天照大神
日本大化改新成功的原因:
根本原因: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观因素:对先进文明积极学习,善于利用。
前提:通过政变消除阻力,组成新政权。
重要因素:采取了有效改革措施。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汉字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中国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安京平面图
建筑
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和同开珎zhēn (始铸708年)
钱币铸造
6、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改革和创新,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二、大化改新——从奴隶到封建
三、幕府统治——封建统治的发展
1、武士的形成背景:
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保护庄园,组成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武士团”.
大庄园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幕府统治
(1)开始标志:
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源赖朝)
源赖朝
(1147——1199)
日本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的武将、政治家。镰仓幕府首任征夷大将军,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1192年,源赖朝正式出任征夷大将军。此后在朝廷之下建立武家政权。源赖朝所建立的武家政权被历史学家称为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长达680年的幕府时代的开始,直到明治天皇在1868年颁布王政复古之后才宣告终结。
三、幕府统治——封建统治的发展
(2)首领称号:
征夷大将军
(3)与天皇关系: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有独立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幕府凌驾于天皇之上:
三、幕府统治——封建统治的发展
三、幕府统治——封建统治的发展
影响: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一套武士道。武士效忠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2、幕府统治
发展:在日本历史上,幕府统治共历三朝。1192年-1333年为源赖朝的镰仓幕府时期;1336年-1573年,为足利尊氏开始的室町(tīng)幕府统治时代;1603年-1868年,为德川家康开始的江户幕府时代。
三、幕府统治——封建统治的发展
日本武士道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
菊花和刀象征了日本文化精神中矛盾的两极,恬静淡然却又刚烈残忍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这种异常矛盾的民族特性,贯穿了日本的整个文化
你不知道的日本武士?
三、幕府统治——封建统治的发展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你不知道的日本武士?
三、幕府统治——封建统治的发展
[思维导图]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