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静女》 导学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 《静女》 导学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2 20:5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静女》
学习目标(1分钟)
1.通过训练,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训练,检查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发现知识结构中的漏洞,明确课后自主学习的任务。
导学试题(27分钟)
基础巩固练习
★1.下列对《静女》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女其姝”意为娴静的女子很漂亮,这是男主人公对意中人形象的描绘。
B.“说怿女美”一句采用双关手法,既赞美女子所赠的彤管,亦赞美赠彤管的女子。
C.“自牧归荑”一句写“静女”从城邑的远郊回来后,以初生的茅草赠给男主人公。
D.该诗按时间先后顺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男子苦苦等待和女子赠送礼物的情景。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①《离骚》抒写理想
②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
③富于写实精神
④抒写爱国激情
⑤《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
⑥富于浪漫气息
A.⑤②③①④⑥  B.①④⑥⑤②③  C.⑤④③①②⑥  D.①④③⑤②⑥
★★3.下面是以《氓》为例说明《诗经》表现手法的一个思维导图,请把它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不超过100个字。
素养提升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  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寄音讯。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B.“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之深。
C.诗歌末尾的内心独白,通过对偶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主人公强烈的情感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D.全诗共三章,采用倒叙手法,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将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况描写得栩栩如生。
★★5.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什么含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  夭
《诗经·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歌,全诗语言精练,主题突出,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对出嫁女子建立幸福家庭的美好祝愿。
B.本诗反复使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其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C.本诗运用重章复唱的结构手法。这种手法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歌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加突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D.本诗以浪漫的婚姻生活为描述对象,以桃喻新娘,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浪漫色彩,由此可见《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总源头。
★★7.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学习反馈(2分钟)
做错题目的题号 原因分析:知识□ 方法□ 技能□ 题意理解□
本课时的疑惑是否解决,解决的途径和程度如何? 疑问情况:解决□ 未解决□ 解决途径:与同学讨论交流□ 询问老师□ 解决程度:一般□ 良好□
其他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按时间先后顺序”错,诗歌第一节描写了男子等待女子,第二、三节则描写了男子在等待过程中对两人交往往事的回忆。
2.【答案】A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由分号可知,这六句应分为两组,一组与《诗经》有关,即⑤②③,其中②与⑤中“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关系紧密,应放在⑤之后;一组与《离骚》有关,即①④⑥。按照前后照应的原则,应先说《诗经》,再说《离骚》。
3.【答案】《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赋”就是铺陈,“比”就是譬喻,“兴”就是起兴。以《氓》为例,讲述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就是“赋”,用桑比喻容貌就是“比”,由桑想到容貌就是“兴”。
【解析】从图中可知,《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然后以《氓》为例对这三者进行解释,其中“赋”就是铺陈,如《氓》中讲述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就是“赋”;“比”就是譬喻,如《氓》中用桑比作容貌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起兴,如《氓》中由桑想到容貌就是“兴”的手法。
4.【答案】C
【解析】“通过对偶的修辞手法”错。诗歌末尾“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两句内心独白,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主人公浓浓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5.【答案】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却不见恋人的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得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意: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没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6.【答案】D
【解析】“由此可见《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总源头”有误,《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7.【答案】①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祝福与赞美;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