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2 21:30:49

文档简介

高一开学考试语文答案
1、B 【解析】原文第一段“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强调有关系,并没有说起决定作用,夸大事实。
2、D 【解析】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先分析中国文人喜爱松竹梅的原因,然后分析这类自然事物所代表的中国文化风骨,接着阐释中国现代社会对风骨的继承与发展。故选D。
3、B 【解析】A 项,把兼备关系、主次关系变成了取舍关系。原文为“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C 项,“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特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的内涵。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项“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错误。个别不能代替一般,对松竹梅进行革命精神的新的阐释,并不代表一定要对所有的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都要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以偏概全。故选B。
D
5. B
①完善绿色包装标准,形成“硬约束”。②快递包装加强循环利用。③上下游产业链协同配合。④加快推进绿色包装设计。
7.D
“流露了此时的宝玉因尚未与黛玉定情,还更为亲近宝钗的感情倾向”错误。宝玉对宝钗道谢、让座,是对客人的礼貌客气,对黛玉的话更显出两人的亲昵。
8.宝钗说的是第①句。
(1)宝钗来见宝玉,是以送药为理由当着众人的面光明正大进来的;在情不自禁表达自己对宝玉的心疼时,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显示出宝钗是一位矜持端庄、含蓄内敛的闺秀。(3分)
(2)第①句中的“人”既可以指别人,也可以指宝钗自己,不像②句那样亲密直白,更符合宝钗的性格特点。(3分)
9.(1)宝玉挨打后,宝钗送药、交代药的用法和功效,关注的只是宝玉的伤情。她虽心疼宝玉挨打,但又认为宝玉挨打是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宝钗和宝玉之间没有在精神上相知相通。(3分)
(3)黛玉出场时“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表明黛玉闻讯后痛哭时间久,她所说的“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直白地显示了她对贾宝玉安危的担心,并没有对贾宝玉挨打前的行为否定、指责,她才真正是宝玉的知心人。(3分)
文言文答案
10.C
11.A(“六艺”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学问和技能。)
12.B(他去了,从“再迁为太史令”可知。)
13.略
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从来没有这件事。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典章制度;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治清明。(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诗歌鉴赏答案:
14、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成就功业。
15、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
16.名句默写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7.C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强调秋天并不总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富有生机的,不合语境,而且“一鹤”与文中“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矛盾,据此排除A、D两项。是“壮观的场面”应得名句描绘的画面,而不是名句应得“壮观的场面”,据此排除B项。]
18.B [A项偷换主语,第一句话中的主语“天台山”还没被陈述完毕,下一句又换成另一主语“大森林”。C项成分赘余,“长年累月”与“终年”语意重复。D项“大森林有一片莽莽苍苍”不合逻辑。]
19.B[原文省略号为省略同类列举事项。B项,省略号作用与其相同;A项,用于引文的省略;C项,表示重复的词语的省略;D项,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附:【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20.答案
(1). 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规律
. 首先是需要大量的水源
.即山谷必须具有一定的坡度(或比如要有具有一定坡度的山谷)
21.【答案】天津今天公布“制止餐饮浪费的22条措施”,将节俭教育纳入高校及中小学课堂,节俭节约将作为评奖评优参考(或节俭节约将成为综合测评指标),严重浪费且造成不良影响的师生当年将取消评优评奖资格。商水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注: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也能表达中国文化。
B.“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这一传统。
C.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有利于中国古人养成一股“浩然之气”。
D.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多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林逋的典故,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
B.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所具有的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后来这种风骨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
C.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这一观点。
D.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喜爱松、竹、梅,本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其内在品格的欣赏。
B.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C.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
D.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3小题 共12分)
材料一: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国家邮政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年底前,制定实施快递包装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7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0%,新增2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
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邵钟林表示,目前,我国快递包裹由电商产生的占70%以上。
“快递包装绿色化,仅依靠快递企业远远不够。”邵钟林表示,由于上下游链条缺乏统一的包装操作规范,导致包装选用和操作不统一、不合理,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
“快递业覆盖全国全网,影响范围广,涉及的产业上下游链条很长,要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发展,牵动的是全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需要各行业及其监管部门共同参与,同时广大消费者也应转变观念。”
八部门此次联合印发的《意见》意义重大。“八部门所管辖的职责范围差不多覆盖了快递的产业上下游链条,这样就能对各个环节实行全监管,确保对所有涉及的行业都有制约作用。”邵钟林说,“这为快递产业上下游链条提供了统一的绿色包装标准。”
(摘编自王晓东《(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日报》2020年8月7日)
材料二:
绿色设计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在国际设计潮流中兴起,是以环境友好为核心的设计过程,即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在材料选择、回收便利、循环使用、产品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将绿色作为产品设计的目标。可以说,绿色设计是产品环保使用的源头。
现实中,环保实践较注重末端治理,习惯将环保工作都累积至最后环节。这一方面造成污染效应逐级累积,另一方面造成末端处置能力提襟见肘。有些产品明明在设计阶段就可以预先注入后续循环利用的元素,但现实中却被忽略,导致产品延迟至末端处理,失去了其可循环使用的窗口。
快递包装领域的设计环节标准化内容包括选择合适的生态材料、设计可回收利用体系。如可针对包装商品的特点,在进行快递前根据其形态、体量、品类、属性和运输范围,选择适当的包装材质,尽量在同一包装品中减少材料种类,分析是否还可以节省材料、减少体积、重量;针对发货小店,可配发统一环保材质的包装袋,便于统一回收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绿色包装设计阶段标准化的工作。
(摘编自刘瀚斌《善于运用绿色设计的源头效应》,《中国环境报》2020年8月1 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我国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有望在2022年年底前完成。
B. 随着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快递包装用量激增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意见》的出台意义重大。
C. 绿色设计是产品环保使用的源头,尤其值得关注,对其进行绿色改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显得非常关键。
D. 快递公司在菜鸟驿站等设置回收箱,对包装袋统一回收,也属于绿色包装设计阶段标准化的工作。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基于快递包装业消耗巨大的形势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八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了我国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总体目标。
B. 产品应该在设计阶段就预先注入后续循环利用的元素,而现实的环保实践较注重末端治理,由此导致快递包装用量激增,形成资源浪费。
C. 让商品包装合理、适度,不是快递业一个行业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生产、销售等全链条协力配合,需要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参与。
D. 广大消费者也应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包装层数多、包装特别精美就是商品质量好或商家服务好,应将关注力更多聚焦到产品本身上面。
6. 如何加强我国快递绿色包装工作?请结合材料概括具体措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宝玉挨打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ㄚ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夹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_____________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宝玉小厮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搬弄是非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不快,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在意这些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已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ㄚ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众人也都退出。宝玉躺在床上,昏昏默默,半梦半醒。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宝玉挨打这一情节,突出表现了贾府中的各种矛盾。其中既有贾政与宝玉父子间的矛盾冲突,也显示了封建社会中嫡庶之争的残酷。
B袭人精心服侍宝玉并向宝玉询问挨打的原委,能从侧面展现宝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却没有等级贵贱之分,反而追求平等的叛逆人格。
C作者善于利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与黛玉在众人散后的黄昏才登场,是能够展现两人性格差异的典型场景。
D.节选部分着力描写了宝玉见二人时不同的语言和心态,字里行间流露了此时的宝玉因尚未与黛玉定情,还更为亲近宝钗的感情倾向。
8.原文画______处空缺的两句话是:
①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②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
你认为宝钗说的是哪一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后人读这一章节时,普遍认为黛玉比宝钗更显情深。请比较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的不同反应,说明这一点。(6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其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杨,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B.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曾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C.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六艺,儒家的六种经书——《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者称为“孝廉”。
C.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D.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辞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衡聪颖明慧,善于广泛学习。他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洛阳到太学参观、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B.张衡品格高尚,不慕世俗虚荣。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三公的公署征召,都没有就任;皇帝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为郎中,他也没去。
C.张衡“善机巧”,造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形状、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都体现了他高超的制作水平。
D.张衡不畏权贵,为政机智果断。河间王和很多豪族大户,胡作非为;张衡担任河间相后严厉治理,先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 然后一下子同时逮捕。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分)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5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6分)
16.名句默写(6分)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六)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本题共3小题,9分)
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渺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和清澈的溪流长年累月在山下终年不断流着。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湲。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飞落于清溪,( )。在我的记忆之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盈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袅袅余音,至今不绝如缕。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的壮观吗?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刘禹锡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真应得这壮观的场面
B.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应得这壮观的场面
C.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壮观的场面,真应得刘禹锡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莽莽苍苍的大森林有一大片,山下终年不断流着一道清澈的溪流。
B.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流着一道清澈的溪流。
C.天台山被我称作第二故乡,有一片大森林莽莽苍苍,也有一道清澈的溪流长年累月在山下终年不断流着。
D.天台山被我称作第二故乡,大森林有一片莽莽苍苍,一道清澈的溪流在山下终年不断流着。
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两处省略号,作用相同是一项是( )(3分)
A.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B.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C.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 “指导员,指导员……”
D.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地质学家研究发现,①____。从时间上看,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主要集中暴发于每年的汛期。从空间上看,我国泥石流灾害通常发生在西南山区。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规律,是因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②____,暴雨、冰雪融水、江湖或水库堤坝溃决等,都有可能成为灾难的诱发因素;其次是需要大量的松散物质,地表草皮遭到破坏、乱砍滥伐、矿山开采时随意堆积矿渣等行为,都可能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物质来源;最后,还需要特殊的地形条件,③___ ,才能给予固液混合态的物质以一定的动能,促使它们顺着山谷发生流动。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继团天津市委向全市团组织和青少年发出“拒绝‘剩’宴,从我做起”的倡议后,天津市教育两委今天也公布了“制止餐饮浪费的22条措施”。其中,节俭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和中小学德育课,而节俭节约也将成为每一个学生综合测评的重要指标,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按照规定,对严重浪费食物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将依据校规校纪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奖资格。对存在严重浪费行为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学校将记入其师德档案,依法依规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奖资格。
22、任选一题作文。(60分)
(1)题目:越来越______的我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情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