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2 21:5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概述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前朝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时间轴概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程标准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知识梳练
一、隋的统一
1.建立:581年, 杨坚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 长安 为都城, 杨坚 就是隋文帝。
2.统一: 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 长期分裂 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巩固:
(1)措施:①经济上,编订 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上,加强 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人口数量 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 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 隋炀帝 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概况:(1)三点:北抵 涿郡 (今北京),南至 余杭 (今杭州),中心是 洛阳 。
(2)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地位:全长 2700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创立:
(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多从 世家大族 的子弟中选拔。
(2)创立: 隋文帝 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3)确立:隋炀帝时, 进士科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选官 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 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 选拔官吏 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1.背景:
(1) 隋炀帝 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2.灭亡: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难易解读
1.评价隋朝大运河:
(1)积极影响:大运河贯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消极影响:大运河的开凿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2.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割据局面。
(2)都创立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秦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3)都修建了伟大工程。秦朝修筑长城、灵渠;隋朝开凿大运河。
(4)都是历史上短命的王朝,都历经二世而亡。
(5)都起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秦朝为西汉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隋朝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3.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科举制完善于唐朝。
◆难易解读
1.题型:文字材料情境型。
2.技巧点拨:(1)通过阅读题干,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2)根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
(3)分析各个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判断和选择。
3.例题: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  )                                    
A.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
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      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
解析:根据“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可知,隋朝郡县数量过多,根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可知,合并郡县为州则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选A。
◆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自西晋灭亡后,“天下丧乱,四海不一”。长时期的分裂割据使得“战争相寻”“书轨不同,生人涂炭”。隋朝仅用数月灭陈,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此判断隋朝统一的有利因素是(C)
A.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B.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C.广大人民向往统一       D.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自西晋灭亡后天下割据战乱、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形。而隋朝短短几个月就灭陈朝,统一了全国,由此可见其有利因素是广大人民向往统一,故选C〕
2.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589年,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的皇帝是(C)
A.汉武帝      B.光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3.秦、隋两代均“二世而亡”,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都进行了重大的制度创新。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A.皇帝制度 科举制      B.郡县制 行省制 C.独尊儒术 科举制      D.都江堰 大运河
4.根据题4图,唐朝的一位商人贩运一批物品走水路从余杭到洛阳,他的船依次经过运河哪几段(A)
题4图
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5.“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此河”开通最重要的意义是(A)
A.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B.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C.促进沿岸商业发展 D.灌溉沿岸大片良田
6.孟郊的《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体现了(B)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君主专制的首创和集权特点      D.焚书坑儒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解析:由题干的关键信息“登科后”及其诗句内容,联想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不重家世门第,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故选B〕
7.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威尔·杜兰特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D)
A.自由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公正性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五个没有”中可以看出,材料的核心是体现科举选官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性。故选D〕
8.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但是,隋朝统治却没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其主要原因是(A)
A.隋炀帝统治残暴         B.隋文帝不问政事
C.统治集团的内讧          D.辽东地区不稳定
9.《旧唐书·李密传》中这样描述隋末的社会状况:“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此材料表明(D)
A.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频繁     
B.三国时期的战乱不断
C.隋朝末年自然灾害严重       
D.隋朝末年的民不聊生
10.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统一中国不足30年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C)
A.经济发展 B.二世而亡
C.短暂繁荣  D.节俭盛行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隋开皇)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材料二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明人《谷山笔麈》
  材料三 炀帝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4分)
特点:隋朝经济繁荣。(1分)原因:①隋文帝励精图治,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②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3分,一点1分〕 
(2)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持什么态度?(3分)
对象:隋朝大运河。(1分)态度:肯定大运河的作用。(2分) 
(3)材料三中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隋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史实:建都、开渠。(2分)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