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简单机械 滑轮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 简单机械 滑轮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22 22:5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八下 4.1 简单机械 4 滑轮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
1. 为了水平移动平面上的物体 ,可以使用滑轮。对如图所示的滑轮两种用法,以下论断中,正确的是
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2. 在我国古代,简单机械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装置就是一个例子。如图所示是现在演电影场景中模仿古时护城河而设计的一个吊桥,在拉起吊桥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吊桥是省力杠杆 B. 点是吊桥的支点
C. 滑轮起到省力的作用 D. 滑轮起到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 如图所示,忽略摩擦。连接弹簧测力计的绳子跨过定滑轮,两侧分别挂着 牛的钩码,钩码都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 牛 B. 牛 C. 牛 D. 牛
4. 如图所示,滑轮的重力和绳子的摩擦不计,重力为 牛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牛,则拉力 为
A. 牛 B. 牛 C. 牛 D. 牛
5. 如图所示,用力 将滑轮匀速上提,若物重 牛,并匀速跟随滑轮上升 米,则关于 的大小及滑轮上升的高度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滑轮重及摩擦均不计)
A. 牛, 米 B. 牛, 米
C. 牛, 米 D. 牛, 米
6. 如图所示,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当分别沿 方向、 方向和 方向匀速拉重物时
A. 拉力 最大 B. 拉力 最大
C. 拉力 最大 D. 拉力 、 、 一样大
7. 在图中,不考虑绳子的重力,物体重 牛,滑轮重 牛,钩子 、钩子 和钩子 承受的拉力分别是
A. 牛、 牛、 牛 B. 牛、 牛、 牛
C. 牛、 牛、 牛 D. 牛、 牛、 牛
二、填空题(共16小题)
8. 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是可以 。它相当于 杠杆。
9. 如图所示,滑轮重力及摩擦均不计,用大小为 牛的力 拉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牛,物体 受到的拉力为 牛。
10. 使用动滑轮能 ,但是不能 。它相当于 杠杆。
11. 使用定滑轮时,拉力 与物体重力 的关系是 ,拉力移动距离 与重物上升高度 的关系是 。
12. 使用动滑轮时,拉力 与物体重力 的关系是 ,拉力移动距离 与重物上升高度 的关系是 。
13. 如图所示,物体 和 所受的重力都为 牛,不考虑滑轮重力,当用力分别匀速提起物体 和 时,若物体 和 都被提高了 米,力 为 牛,力 为 牛。
14. 如图所示,一根细绳绕过定滑轮,一端系着重物 。手执另一端分别沿不同方向用力 和 匀速拉起重物时,两力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 使用时, 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图中的 为动滑轮(选填“()”或“()”)。提升重物时,如果两边绳子平行,动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 为 两倍的杠杆,使用它可以 ,但不能改变 。
16. 如图所示,滑轮的重力和摩擦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起物体 和 时, 和 都为 牛,则 牛; 牛。
17. 工人用动滑轮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如图所示,物体 重 牛,滑轮 重 牛。若物体在 秒内匀速提升 米,则拉力为 牛,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米,物体上升的速度为 米/秒。
18. 如图所示,物体 以 厘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牛,水平拉力 牛,物体 受到的摩擦力 牛, 秒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 厘米,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 厘米。(不计滑轮重力以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19. 使用定滑轮时,沿竖直方向向下拉;跟沿斜的方向向下拉,所用拉力的大小 ,这是因为它的力臂 。
20. 定滑轮实际上可看作一个 杠杆,使用它可以改变 ,但不能 ,动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 臂是 臂两倍的杠杆,使用它可以 ,但不能改变 。
21. 如图所示,物体 和 所受到重力都为 牛,滑轮重力不计。当用力分别匀速提起物体 和 时,力 为 牛,力 为 牛。
22. 如图所示用滑轮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重为 ,它受到的摩擦力为 ,则所用的拉力是 。(不计动滑轮重与摩擦)
23. 如图所示,地面上一物体重 ,现通过一个定滑轮用绳子来提它,用的拉力 大小为 ,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 。
三、实验题(共4小题)
24. 小明同学探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所用的每个钩码均重 牛。
(1)如图()所示,他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两个钩码的重力为 牛;若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牛。
比较图()()两图的操作和测量结果可得: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 ,但可以改变 的方向。
(2)改变拉弹簧测力计的方向,在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牛;在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牛。
比较图()、()、()三图的操作和测量结果可得: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不同方向的拉力大小 。
25. 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甲、乙、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1)比较图()与()[或图()与(),或图()与()]两图可得:
(2)比较图()与()与()三图可得:
26. 小刘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不计滑轮的重力),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两图可知: 。
(2)比较()、()两图可知: 。
27. 某小组同学研究“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所用竖直向上拉力 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按图所示方式用两个重力不同的滑轮进行实验,并将相应的滑轮重力,物体重力和拉力 的大小记录在表一、二中。
表一: 牛
表二: 牛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 与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当 相等时, 越大, 越大。
(3)小轩同学分析 和 的关系时发现 始终小于 ,所以得出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 省力(选填“能”或“不能”),但她发现并没有省一半力,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若要得出的结论尽可能接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该对实验器材进行怎么的调整: 。
(4)小璐同学分析表中 与 ,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发现其满足的数学关系式为 ,根据这个关系式,可以推测:若她用 牛, 牛,则 牛。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8. 如图所示,物体 的重力为 ,滑轮重力为 。弹簧测力计示数 ,求:
(1)物体 的重力;
(2)物体 对地面的压力。
29. 如图所示装置中, 为杠杆 的中点,要使杠杆平衡,则所加的力 就应为多少 (滑轮重及摩擦均不计)
30. 思考与分析:如图所示,若滑轮的挂钩对天花板的拉力为 ,滑轮的重力为 , 物体重力为 。试分析滑轮与物体 、 三者分别的受力情况。
答案
1. B
2. C
3. A
【解析】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跨过定滑轮,绳子上各挂 的钩码,即弹簧测力计两端各受 的拉力,测力计示数为挂钩一侧的拉力大小,即为 。
故选A。
4. C
5. C
6. D
7. C
8. 省力;改变用力方向;等臂
9. ;
10. 省力;改变用力方向;省力
11. ;
12. ;
13. ;
14. 等于
15. 轴心随物体一起运动;();动力臂;阻力臂;省一半力;用力方向
16. ;
17. ;;
18. ;;;
19. 相等;不变
20. 等臂;用力方向;省力;动力;阻力;省(一半)力;用力方向
21. ;
22.
23.
24. (1) ;;不省力;用力
(2) ;;相等
25. (1)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2) 当阻力一定时,动滑轮自身的重力越大,所需的拉力也越大
26. (1) 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同一物体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2) 使用动滑轮在竖直方向提起重物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 倍
27. (1) 当 相同时, 越重, 越大
【解析】分析表一或表二中动滑轮的重力相同,被提升的物重 越大,拉力 越大。
(2) 与 或 与 或 与 或 与 或 与 或 与 或 与
【解析】实验序号 与 或 与 或 与 或 与 或 与 或 与 或 与 被提升的物重相同,动滑轮重力不同,且 越大, 越大。
(3) 能;滑轮受到重力或存在摩擦;换轻质滑轮或更重的物体
【解析】根据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分析 和 的关系可以发现 始终小于 ,所以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可以省力,但她发现并没有省一半力,因为滑轮受到重力或存在摩擦力;若换轻质滑轮或更重的物体可能接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4) ;
【解析】分析表中 与 ,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发现其满足的数学关系式为 ;若 牛, 牛,则 牛。
28. (1)
【解析】,,
(2)
【解析】,,。
29.
【解析】,
并由 ,得 。
30. 对于滑轮有 牛,故 牛,对于 受三个力,,故 牛 牛 牛;对于 ,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