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要获得必要的数学,要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所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讨论辨析等数学活动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继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对研究对象的真实体验,获得对研究立体图形的数学学习方法,注意发挥学生想象力来认识图形,设计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立体图形知识。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在前几册教材中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这些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因而,要充分利用平面图形知识,使学生由对二维空间的认识,发展到对三维空间的认识。学生进入高年级,思维的水平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空间观念也相应提高,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才刚刚开始,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三维空间观念。教学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操作、演示、测量等,使学生获得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同时数学学习方式、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解决问题方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好朋友默契游戏。
相对、相邻、观察力培养
2.复习旧知,由点-线-面,感悟累积思想。(课件演示)
3.引入长方形、圆、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
4. 操作累积由面到体,形成空间观念(长方体、圆柱、三棱柱等)。
分步演示:
(1)长方形累积成长方体
(2)圆、三角形、梯形累积成对应立体图形
(师:1.仔细观察,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点-线-面-长方体
2.长方形可以累积成长方体,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圆、三角形、梯形
3.这些平面累积出什么图形呢?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长方体、圆柱、三棱柱等)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引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先观察多媒体演示的平面图到立体图的变化,从而有一个由面到体的意识,先回顾点、线、面,引出长方体,然后再从具体的长方体实物中去寻找这些已学过的知识,通过这两次不同维度空间的转换,展现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一个长方体。课件同时出示
①让学生来摸一摸,引出面、棱、顶点。
②集体找面、棱、顶点。
(师:1.这些立体图形都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柱体,我们这节课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个,长方体。
2.生活中见过长方体吗?老师也带来一个。哪位同学愿意来摸一摸,引出面、棱、顶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要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等各部分名称,体会感受面、棱、顶点的产生过程。从中发现长方体中面、棱、顶点的相互关系。
(2)观察研究你准备的长方体物品。思考讨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小组合作填写学习记录单。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可以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你能发现什么?
2.把你的发现和组内同学分享。
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记录单。
小组 记录人
长方体 面 棱 顶点
个数 形状 大小关系 条数 长度关系 个数
(3)全班交流
(师:你是怎么知道6个面以及大小关系?怎么数才能不遗漏呢?(先实物演示:相对的意思以及同一个方向的数,再分别课件演示),介绍前面、后、左右、上下)
面: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有3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课件演示面的特征)
棱
长方体有12条棱,有3组相对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
(课件演示棱的特征)
顶点:
有8个顶点。
实践操作,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相互配合,分工明确,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探究,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认识直观图,逐步抽象,理解长、宽、高。
2.直觉判断,认识直观图。出示课件长方体
(1)①初步认识。
相机出示直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面”和“棱”。
②直觉判断。
寻找看不见的棱,知道在直观图中用虚线来表示看不见的棱。
让学生来指一指。
③形成表象。
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长方体的样子。
(2)变式呈现,理解长、宽、高。
①逐次擦去棱,想象长方体。
先擦去一条,展开想象:
再擦去三条,继续想象。
最后,发现最少保留三条不同方向的棱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
相机揭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的叫做高。
②辨认长、宽、高。
变换教具的摆放位置,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哪些棱的长度。
(师:1.刚才大家研究出长方体有12条棱,6个面,但是这个长方体是这样吗?为什么?隐藏的棱、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记住它了吗?老师要擦去其中的一条,能还原吗?再擦呢?至少保留几条棱?什么样的棱?
3.介绍长宽高分别组成的面的名称)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后,让学生想象长方体的形状,,最后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经历了从“观察-想象-归纳”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就深刻地体会长、宽、高决定着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四、展开想象,进一步深化巩固长方体的特征,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1. 进一步深化巩固长方体的特征
①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特征,选择合适的长方形配面。
②交流演示,深化长方体的特征
③变化棱的长度,认识特殊的长方体。
动态演示变化过程。
观察发现:长方体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寻找身边这样的特殊长方体。
(师:1.你能找到长、宽、高吗?面分别是几号?板书: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说一说变化后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2.自主探究,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1)课件演示:继续变化棱长,得到正方体。
(2)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分组研究,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 记录人:
正方体 面 棱 顶点
个数 形状 大小关系 条数 长度关系 个数
(3)交流
五.对比概括,揭示课题。
(1)对比概括: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说一说理由。
(2)揭示课题
六、巩固反馈,内化新知。
猜一猜:
七、梳理知识,拓展延伸
1.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整体呈现柱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那剩下的这些柱体还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