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上 第2章 2.3透镜成像 2.3.4凸透镜成像(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
1. 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出现“”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取图中的
A. B.
C. D.
2.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的焦距为 ,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
A. 在 以外 B. 恰为
C. 在 以内 D. 略大于
3. 在课本《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中有如下的插图,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插图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甲 乙 丙 丁 B. 乙 丁 甲 丙
C. 乙 丙 甲 丁 D. 丙 甲 乙 丁
4. 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B. 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C. 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D. 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5. 以下光学器材的应用中,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 看报用的放大镜 B. 平面镜
C. 照相机 D. 教学用的投影仪
6. 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 当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 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物体从距凸透镜 处移动到 处的过程中,物像间距逐渐变小
7.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B.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C. 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8. 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看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A. 正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10. 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 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光心 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则透镜的焦距为 ;将蜡烛移到距透镜光心 厘米处时,应调节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12. 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3. 如图,这是一款小巧方便的手机投影仪,可以实现将“影院”搬到家中,它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像位于 (选填“一倍焦距以内”“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若让像更大些,应将投影仪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14. 小明同学参加了学校生物标本制作小组和天文观测兴趣小组,使用的简易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有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物镜是 透镜,望远镜的目镜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
1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移动。
16. 小林和小沈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他们都将凸透镜放置于光具座的 点( 厘米处)且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现有焦距为 厘米或 厘米的凸透镜可选择。
小林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侧,光具座 厘米刻度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厘米。
小沈先后两次将蜡烛放在距 点 厘米处,在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 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厘米。
三、实验题(共5小题)
17.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可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的 点(选填字母)。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 。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用不透明纸片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一小部分,此时光屏上 (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或“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19.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时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如图 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 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在保持图 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 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 ,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 间的距离为 ,如图 所示。则该透镜焦距 (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 , 之间的距离 (用 , 表示)。
(3)如图 所示,在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 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若让透镜和光屏不动,应该将蜡烛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20. 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将测得的物距 、像距 、计算的 、成像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① 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 和像距 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 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 和像距 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
(2)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 随物距 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
(3)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分析比较 随物距 变化的情况,推测凸透镜成实像时, 存在 (选填“最小值”或“最大值”),且当物距 在 范围内可以找到这个极值。
21. 小佳用“自制简易照相机模型”研究照相机成像原理。如图()所示,该模型由两个纸筒 、 组成, 正好套在 的外面,并能进行抽拉。在纸筒 的一端贴上半透明纸,凸透镜固定在纸筒 的一端。
小佳同学将此模型和发光体(物高 厘米)固定在光具座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 、像距 、成像情况等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1)小佳实验中 到 的距离为像距。(均选填“凸透镜”“发光物”或“半透明纸”)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像距 和像高 随物距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简易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时, 。
(3)小佳用简易照相机模型对着黑板上 厘米高的发光体观察,发现半透明纸上成像不完整。结合上述实验信息和数据,写出让半透明纸上成像完整的做法及理由。
答案
1. A
2. D
【解析】照相机的底片是像的位置,底片应该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并且物距很大,像距很小,底片放在略大于 的位置上。
故选D。
3. B
【解析】插图到凸透镜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乙图;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丁图;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甲图;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丙图。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乙 丁 甲 丙。
故选:B。
4. A
【解析】甲图象成在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成因图,应配戴凹透镜矫正;乙图象成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成因图,应配戴凸透镜矫正。A正确。
5. C
【解析】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6. C
【解析】A、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 时,所以 ,故A错误;
B、当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正确;
D、物体从距凸透镜 处移动到 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 到 ,但像距只能接近 倍焦距,而不能等于或小于 倍焦距,所以物像间距先变小后变大,如下图所示:
故D错误。
故选:C。
7. B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8. C
9. A
【解析】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
10. B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 ,像距 ,光屏上应该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解两个不等式得 ,故选择 B 项。
11. ;靠近;倒立;缩小
【解析】已知在光屏上接收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物距为 ,所以凸透镜焦距为
当蜡烛在距凸透镜 处时,则有
所以有
故应调节光屏靠近透镜。
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2. 增大;增大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用“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13. 凸;二倍焦距以外;远离
【解析】手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若让像更大些,应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14. 凸;凸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望远镜的目镜是凸透镜。
15. 左;右
16. 或 ;右;;
17. ;
【解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由图可知,物距为
,
则焦距为 。
[ ]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应该减小物距,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图可知, 点合适。
18. (1) 放大;投影仪
(2) 能
(3) 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19. (1) 同一高度
【解析】要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在实验前应调节光屏、凸透镜、蜡烛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 放大;;
【解析】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因此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 ,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 间的距离为 ,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 ,如图 所示则该透镜焦距 ;当凸透镜移至 位置时,因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屏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 的距离也应该为 ,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 , 之间的距离 。
(3) 右;左
【解析】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的作用,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凸透镜,即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若让透镜和光屏不动,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也应该远离凸透镜,即应该将蜡烛向左移动。
20. (1) ①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
【解析】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物距在不断减小,像距却不断增大,故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缩小实像。
②
【解析】由表中数据知,要凸透镜成放大实像,需要选择的实验序号是 、 、 、 。
(2) 像距 随物距 的减小而增大
【解析】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 随物距 比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 随物距 的减小而增大。
(3) 最小值; 厘米 厘米
【解析】根据实验序号 的数据; 先变小后变大,所以 存在最小值;由于物距从 减小至 时, 变小,物距从 减小至 时, 变大,所以当物距 在 这个范围内可以找到这个极值。
21. (1) 凸透镜;半透明纸
(2) 物距 增大,像距 减小,像高 变小
(3) 做法:简易照相机模型离黑板远一些,减小两相套纸筒 、 总长。
理由:由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要使像变小,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