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光的反射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光的反射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23 08: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八上 第二章 光 2.1光的反射 第2课时 平面镜成像
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
1.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 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 蜡烛远离平面镜时,看到的像变小
D. 实验中应多次改变蜡烛 的位置,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2.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人从远处面镜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的像变大,像向平面镜靠近
B. 人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不变
C. 人的像大小不变,像向平面镜靠近
D. 人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不变
3. 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林间光束
B.
水中倒影
C.
铅笔“折断”
D.
瓢虫“变大“
4.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A. 镜的大小 B. 物体的大小
C. 物体与镜面的距离 D. 像与镜面的距离
5. 如图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面虚像,则实际时间是
A. 时 分 B. 时 分 C. 时 分 D. 时 分
6. 在狭小的房间内,墙壁上抽着一面大平面镜,看上去会产生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应用平面镜能够
A. 改变光路
B. 使物与像的距离是物与镜距离的 倍
C. 成正立像的特点
D. 成虚像的特点
7. 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取决于
A. 平面镜的大小 B. 物体本身的大小
C. 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D. 平面镜到物体的距离
8. 如图所示,有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在镜中成一个清晰的像。接下来在平面镜后放一个不透明的物体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能成完整的虚像
B. 仍能成完整的虚像
C. 成像与否决定于物体 与镜面的距离
D. 部分像被 遮住看不到
9. 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0. 我国传统戏曲中的一些人物需要勾画脸谱,如图演员对着平面镜勾画时,应用了光的 原理;在画脸谱时,为了看清细微处的差别,演员会靠近镜子,此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 小芳站在穿衣镜前 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若小芳向镜面前进 ,则她成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12. 小娟同学的身高是 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米处,她在镜中的像高是 米,她到像的距离是 米,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小的木板放在平面镜后面 米处,如图所示,她 (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3. 位于芜湖市市中心的镜湖以环湖栽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于光的 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14. 如果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则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
15.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处,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个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三、实验题(共5小题)
1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器材供选择,完成该实验的主要器材是 ;为了研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要选择实验器材 。(均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
17.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小亮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时,能看到在玻璃板后面有蜡烛 的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与蜡烛 完全相同的蜡烛 做实验,目的是 。
(2)移开蜡烛 后,若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则光屏上 承接到蜡烛 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3)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通过处理和分析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18.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除图中的器材以外,还选用了刻度尺和笔。
(1)该实验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 。
(2)实验时,小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甲,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又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乙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发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
(3)小明在白纸上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 代表平面板的位置,做了三次实验,分别用笔记下蜡烛的位置 、 、 和对应像的位置 、 、 ,如图所示,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
19. 小明洗漱时感觉离镜子越近镜中的像越大,这与课本中描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于是,他用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光屏、火柴,铅笔等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
(1)实验探究应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 ;
(3)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将蜡烛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至适当位置,蜡烛 能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多次改变蜡烛 距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蜡烛 后总能与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小明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他将光屏放在蜡烛 的位置,光屏承接不到蜡烛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20.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他们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选填“A”或“B”)。
A、让光束垂直纸板射到 点
B、让光束贴着纸板射到 点
(2)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3)若将一束光沿 方向射到 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四、作图题(共4小题)
21. 如图所示, 是物体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22. 如图所示, 是一个发光点, 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是 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3. 如图所示, 是一个发光点, 是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是 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4. 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 为驾驶员眼睛位置, 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 的入射光线,并标出 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5.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起之后面对着穿衣镜整理一番衣容是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如图所示,身高 的小刚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前面的竖直墙壁上镶嵌的一块平面镜刚好能照出他的全身像,忽略他眼睛与头顶间隔的距离,图中已画出他审视自己头顶的像的光路。
(1)画出他通过镜子看自己脚尖的像的光路。
(2)推算小刚的穿衣镜的高度。
26. 一束平行光从天花板 处沿竖直方向投射到一块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如果把平面镜转过 角,则天花板上得到的光斑离 处 。求:
(1)天花板与水平镜面的距离。
(2) 点与其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里的虚像的距离。
答案
1. C
【解析】A、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A正确;
B、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B正确;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是相等的,所以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是不变的,故C错误;
D、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故D正确。
故选:C。
2. C
3. B
4. B
5. A
6. B
7. B
8. B
9. C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上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也可将像将“”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故C正确
10. 反射;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像是光反射的应用,演员对着平面镜勾画时,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等大。演员靠近镜子,此时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
11. ;不变
12. ;;能
13. 直线传播;反射;虚像
14. ;;
15. 不变;虚
16. B、C、G、H;E
17. (1) 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及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 不能
(3) ①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②像距等于物距③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18. (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解析】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相等
【解析】实验时,小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甲,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又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乙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发现它跟像完全重合,此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 相等;垂直
【解析】由题意可知平面艳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9. (1) 较暗
【解析】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2) 像的位置
【解析】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3) 无关
【解析】 与 大小完全相同, 与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的像与 的大小相同,不论物到镜的距离远还是近都得看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与距离无关。
(4) 虚
【解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光屏放在蜡烛 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0. (1) B
【解析】让光束贴着纸板射到 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这样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能纸板上显示。故答案为:B。
(2) 等于
(3) 可逆
【解析】若把入射光线的方向与反射光线相反,依然发现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1.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连接 、 ,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并连接,连线就是平面镜的位置,如图(见答案)。
22.
【解析】连接 ,做出 的中垂线,即为镜面;延长 交镜面于点 ,连接 就得到 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3.
24. 如图所示:
25. (1)
【解析】因脚尖上发出的光线经镜子进入眼睛里,阿刚看到自己脚的像,实际上是脚反射的实际光线进入人眼,脚反射的实际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到人眼睛里,即为脚的像发出的光线经镜子进入到人眼睛里;图答所示。
(2)
【解析】如上图可以知道,像上任何一点“发”出的光线都能经镜子进入眼睛,这些光线和镜子平面交叠区域就是镜子的最小范围; 处便是像的光线与镜子的交点,又根据几何知识,此时 点恰好是身高的一半,所以平面镜的高度为 。
26. (1)
【解析】根据题意可作出如图所示光路.由图得知,入射角为 ,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所以, 为直角三角形,
由图可以知道,反射光束照在天花板上的光斑 距光源 的距离为 ,
由勾股定理有:,
计算得出:;
(2)
【解析】由()可以知道,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得, 点的虚像距离平面镜也为 ,则 点与其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里的虚像相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