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 八年级上册 美术 第3课 寄情山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 八年级上册 美术 第3课 寄情山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9-23 08: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寄情山水
教材分析:
本课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通过山水画学习中国画笔墨表现技法,在学习活动中了解中国山水画“畅神抒怀”的表现特点,体会传统水墨的表现情趣,尝试有意图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对中国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怎样欣赏古代中国山水画”是个空白,尤其是本课内容。开篇展示作品《富春山居图》,其涉猎范围较广,是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人的情怀的结合。本课将《富春山居图》作为主要赏析对象,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特点,本课对画中树木与山石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富春山居图》能够大致说出山水画作品的表现特点,运用山水画技法知识临摹和学习的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
2、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树和石的画法,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能理解“石分三面、树分四枝”的绘画方式。
3、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中树和石的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笔墨表现山水小品,尝试绘制一副山水小品。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
学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
导入:
上课!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中国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画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的呢?
(题材、技法)
很好!我们都知道中国画可以从绘画题材与绘画技法两方面进行划分,可是我们欣赏了那么多中国画作品,它们的内容与绘画方法又各不相同,这些中国画作品又是怎样划分的呢?老师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哪位同学愿意挑战一下?
(请两位同学互相挑战加深对于中国画分类的印象)
好了,通过他们的分类,我们对中国画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那么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山水画的世界吧!
(出示课题)
授新:
1、《富春山居图》是由元代画家黄公望所绘制的长卷作品,全长6.36米,高只有33厘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的身世颇为传奇,在它被绘制完成后,改朝换代几经易手,不幸被烧毁为两段,较长的一段被称之为《无用师卷》现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较短的《剩山图》现存于浙江省博物馆,一幅传世名作就这样被迫隔海相望。
2、得知它凄惨的遭遇后,请同学们带着情感再来欣赏这幅作品,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原则,请同学们欣赏《富春山居图》,据此选择一段谈谈你的感受。
3、山水画追求诗的意境,是画家的想象与大自然结合的产物,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理想,请同学们欣赏《富春山居图》,说一说山水画主要描绘的内容有哪些?(山水树石房屋游船等)
三、作业布置:
4、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树木是山水画的重要组成,具有画龙点睛之妙,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上老师的脚步走进大自然,学习一下这千姿百态的树木应该怎么画吧!
a微课展示树的画法:树分四枝,而且要有姿态,注意树干的穿插与叶片的疏密。
b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
C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请其他同学欣赏学习一下。
5、有了树,我们还要给树营造一个生存的空间,所以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石头的画法。
a微课展示石头的画法,注意石分三面,正面侧面顶面来表现石头的立体感,用皴擦加深石头的肌理效果。
b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将石头与刚才画好的树木结合起来,注意多用树根将树石进行衔接。
c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展示评价:
对课堂练习先做一番自我评价。
2、给同组同学评价。
3、展示代表性的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后拓展:
山水画动人的意境离不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请同学们观察家乡的山山水水,把你认为最漂亮的那部分画下来,并配以恰当的诗句,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原则,学习了树与石头的绘画方式,尝试将其组合创作成一张山水小品,希望大家在课后也能多多练习,体会山水画的魅力,本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寄情山水
可行 可望 可游 可居
树分四枝 穿插 疏密
石分三面 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