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单元检测常考题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单元检测常考题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23 08:0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单元检测常考题(附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2.钨是灯丝的常用材料,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钨原子的中子数是74
B.钨是第六周期的元素
C.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3.8g
D.钨的最外层电子容易失去,所以其熔点高
3.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把氧气压缩进钢瓶,说明分子体积变小
B.教室进行消毒后室内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
C.降低温度使水结冰,说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氯化钠的构成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用石墨作电极
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 D.用氮气作保护气
5.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微粒在不断运动
D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O2比较活泼 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6.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钉生锈;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水的凝固点是0℃
C.冰雪融化;酒精易燃烧 D.食物在夏天易变质;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7.某同学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发生了炸裂,试管炸裂的原因不可能是(  )
A.试管没预热 B.试管外壁有水
C.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了 D.试管底部接触了灯芯
8.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9.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为13
B.该原子易失去电子
C.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10.发光二极管(简称LED) 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化镓(GaN) 是LED中的重要原料。氮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的质子数和核电荷数均为31
C.镓原子与镓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D.一个Ga3+有34个电子
11.钛被称为“航空金属”,国产C919大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到9.3%.已知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2 B.26 C.48 D.4
12.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等。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C.铝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形成Al3+
D.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SiO2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沉淀、过滤和吸附是工业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水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加入明矾沉降后,通过   将其除去;常用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用    检验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以通过    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1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VIA族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氮原子和磷原子的   相同。
(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由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组成的碱的化学式是   。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6.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一所示:A物质的名称是   ,目的是   操作①的名称是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应选用图二中的   (填序号)装置,该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应选用图二中的   (填序号)装置,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
17.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用所提供仪器按照要求填空。
(1)常用于反应容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填编号,下同);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以选择仪器   ,使用该仪器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某同学在量8毫升水时,俯视读数,则该同学实际量得水的体积   8毫升(填“>”、“<”或“=”);
(3)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以选择仪器   ;
(4)①除去水中的泥沙可以选择仪器   组成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是   (写一种);
②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③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8.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l,求:
(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答】解: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分子的运动快,温度低时,分子的运动慢,故当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的溶液变成了红色,因此可得出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的结论。
故选:D。
2.【解答】解:A、74是质子数,而非中子数。不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来求算中子数。说法错误;
B、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故钨元素是第六周期元素,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说法错误;
D、钨的最外层电子容易失去,所以化学性质活泼,不是决定其熔点高的因素,说法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把氧气压缩进钢瓶,说明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小,选项说法错误;
B.教室进行消毒后室内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不是分子间间隔增大,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石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微粒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选项说法正确;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氮气分子与氧气分子结构不同,所以氧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用,即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O2比较活泼,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A、铁钉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水的凝固点是0℃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冰雪融化属于物理变化,酒精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食物在夏天易变质属于化学性质,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A、试管没有均匀受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炸裂,故A不符合题意;
B、试管外边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故B不符合题意;
C、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了,会使液体沸腾溅出伤人,但不能使试管炸裂,故C符合题意;
D、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解答】解:A、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原子可结合成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汞分子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元素的质子数=原子序数=13,是铝元素,x为13,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元素是铝元素,铝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铝元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解答】解:A、氮为“气”字头,氮元素非金属元素,正确;
B、镓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均为31;正确;
C、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镓原子变成镓离子只是失去了核外3个电子,原子核没变,故质量几乎相等,正确;
D、镓原子核外有31个质子,质子数=电子数,镓原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成为镓离子,故镓离子有28个电子,错误;
故选:D。
11.【解答】解:由题意一种Ti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故该钛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22。
故选:A。
12.【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表示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硅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形成Al3+,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解答】解:
(1)沉淀、过滤和吸附是工业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水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加入明矾沉降后,通过过滤将其除去;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
(2)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方法是加入肥皂水,若浮渣多,泡沫少,该待测水为硬水;若浮渣少,泡沫多,该待测水为软水;生活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
(1)过滤;活性炭;
(2)肥皂水;煮沸;
(3)氢、氧元素;
14.【解答】解:
(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是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VIA族的元素
是硫元素,元素符号为S;故答案为:金属;S
(2)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相似,则最外层电子数一样,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
(3)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为氯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故答案为:得到
(4)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分别为H、O、Mg,组成的碱为Mg(OH)2,故答案为:Mg(OH))2。
答案:
(1)金属;S;
(2)最外层电子数;
(3)得到;
(4)Mg(OH)2。
15.【解答】解:(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电源的负极、正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2)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2:1;(2)B。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6.【解答】解:(1)净水时加入明矾,明矾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过滤时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经过操作①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故操作①时过滤,经过过滤液体仍然浑浊,则可能是滤纸破了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由净化水的方法可知,操作②是吸附,应选用图二中的Ⅱ装置,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是物理变化。
(3)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所以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应选用图二中的Ⅰ装置,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故答案为:
(1)明矾,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过滤,ac。
(2)Ⅱ;物理。
(3)Ⅰ,防止暴沸。
17.【解答】解:(1)试管和烧杯常用于反应容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要量筒,使用该仪器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所以俯视量取水8mL的实际体积小于8mL;
(3)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以选择漏斗,以免流到外面造成浪费故填:F。
(4)①除去水中的泥沙可以用过滤,选择仪器滤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纸破损、可能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能使得滤液浑浊。
②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选项说法正确;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贴在烧杯壁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D、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答案:
(1)H;
(2)D;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F;
(4)ABEF;滤纸破损;D;引流。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8.【解答】解:(1)相对原子质量===31;
(2)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设质子数为x,则有2x+1=31,解得x=15,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5;
故答案为:(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