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设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定点A,B等距离的点不能构成集合
B.由“title”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5
C.一个集合中有三个元素a,b,c,其中a,b,c是的三边长,则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
D.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能构成集合
3.设集合,,则( )
A. B. C. D.
4.设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
A.3 B.4 C.5 D.6
5.已知集合,则 ( )
A. B. C. D.
6.如果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的值是( )
A.0 B. C.0或1 D.0或
二、多选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所有实数组成集合,由立德中学某班会运动的所有学生组成的集合.均不存在.
B.,由5个2组成的集合.则
C.,FE,则可能有4个.
D.,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E为.
8.已知集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但
B.若,其中,则
C.若,其中,则
D.若,其中,则
三、填空题
9.若集合有且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取值集合为______________.
10.已知集合,且,则_________.
11.若集合有且只有一个元素,则的取值集合为__________.
1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_____;
四、解答题
1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二次函数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组成的集合;
(3)不等式的解集
1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x∈N*|x是15的约数}
(2){x|x2﹣2x﹣8=0}
(3){x|x为不大于10的正偶数}
(4){a|1≤a<5,a∈N}
(5)A={x∈N|∈N}
(6){(x,y)|x∈{1,2},y∈{1,2}}.
15.指出下列各集合之间的关系,并用Venn图表示:
A={是四边形},B={是平行四边形},C={是矩形},D={是正方形}.
16.已知数列中,,,且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具有2倍关系.记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其元素和为.
(1)证明为单元素集,并用列举法写出,;
(2)由(1)的结果,设,归纳出,(只要求写出结果),并求,指出与的倍数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分别在集合中取,由此可求得所有可能的取值,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当,时,;当,时,;
当,或时,;当,时,;
当,或,时,;当,时,;
,故中元素的个数为个.
故选:B.
2.C
【分析】根据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可得;
【详解】解:对于A:与定点A,B等距离的点在线段的中垂线上,故可以组成集合,即A错误;
对于B: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由“title”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4,故B错误;
对于C:因为集合的元素具有互异性,所以a,b,c互不相等,故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即C正确;
对于D:游泳能手模棱两可,不具有确定性,故D错误;
故选:C
3.D
【分析】由题意结合交集的定义可得结果.
【详解】由交集的定义结合题意可得:.
故选:D.
4.C
【解析】根据不等式的特征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所以当时,由可得:;
当时,由可得:;
当时,由可得:,
当,时,由可知:不存在整数使该不等式成立,
所以,
因此中元素的个数为5.
故选:C
5.D
【分析】利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即可.
【详解】由集合,即集合是所有的偶数构成的集合.
所以,,,
故选:D
6.D
【解析】按和分类讨论.
【详解】时,,满足题意,
时,,,此时,
综上或,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元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7.BC
【分析】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对每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判断和选择.
【详解】对A:由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是空集,
由立德中学某班会运动的所有学生组成的集合是,都存在,故错误;
对:,由5个2组成的集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故,故正确;
对:,因为FE,
故为含有且是的子集,
共有4个,故正确;
对:,故错误.
故选:.
8.BC
【分析】A选项,求出,,故;BC选项,通过计算可以得到,;D选项,时,不符合要求,D错误.
【详解】,故,,所以,A错误;
,其中,,故,B正确;
,其中,,故,C正确;
因为,若,此时无意义,故,D错误.
故选:BC
9.##
【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结合已知条件可得出关于的等式,进而可求得实数的取值.
【详解】当时,则有,合乎题意;
当时,由题意可得,解得.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集合为.
故答案为:.
10.-3
【分析】由集合,,,且,得或,由此能求出结果.
【详解】解:集合,,,且,
或,
解得,或,
当时,,,,不合题意,
当时,,,,符合题意.
综上,.
故答案为:.
11.##
【分析】讨论集合A中的条件属于一次方程还是二次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①若,则,解得,满足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所以符合题意;
②若,则为二次方程,集合A有且只有一个元素等价于,解得.
故答案为:.
12.
【分析】根据列举出的所有可能取值.
【详解】依题意,
所以,,
所以,
即
故答案为:.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列举法,属于基础题.
13.(1)
(2)
(3)
【解析】(1)求二次函数的值域得到答案.
(2)求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得到答案.
(3)解不等式得到答案.
【详解】(1)二次函数的函数值为y,
∴二次函数的函数值y组成的集合为.
(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为x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组成的集合为.
(3)由,得,∴不等式的解集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表示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对于集合表示方法的应用.
14.【解析】(1){1,3,5,15};(2){﹣2,4};(3){2,4,6,8,10};(4){1,2,3,4};(5){1,5,7,8};(6){(1,1),(1,2),(2,1),(2,2)}.
【分析】(1)根据x是15的约数列举;
(2)根据x2﹣2x﹣8=0的根列举;
(3)根据x为不大于10的正偶数列举;
(4)根据1≤a<5且a∈N列举;
(5)根据x∈N且∈N列举;
(6)根据|x∈{1,2},y∈{1,2}列举;
【详解】(1){x∈N*|x是15的约数},列举法表示为{1,3,5,15}
(2){x|x2﹣2x﹣8=0},列举法表示为{﹣2,4}
(3){x|x为不大于10的正偶数},列举法表示为{2,4,6,8,10}
(4){a|1≤a<5,a∈N},列举法表示为{1,2,3,4}
(5)A={x∈N|∈N},列举法表示为{1,5,7,8}
(6){(x,y)|x∈{1,2},y∈{1,2}}.列举法表示为{(1,1),(1,2),(2,1),(2,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表示方法,属于基础题.
15.D C B A,Venn图见解析.
【解析】根据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的范围关系得到答案.
【详解】各集合之间的关系为D C B A用Venn图表示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包含关系,韦恩图,意在考查学生对于集合的理解和掌握.
16.(1)证明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由,,且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具有2倍关系,可得为单元素集,进而可列举出,;
(2)由(1)的结果,归纳得,,并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出,进而得出与的倍数关系.
【详解】(1)证明:∵,
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具有2倍关系,∴或.
∵,而,∴.
∴为单元素集.
由此,得,,
则,.
(2)由(1)的结果,归纳得,
.
,
因为中的每一个元素的两倍构成的集合等于,
所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