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想一想,议一议
思考:
为什么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事例说明什么?
草被网罩住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蝗虫就失去了鸟的控制,猖獗了起来。
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生态系统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条河流
一片草原
一片森林
一块农田
一个池塘
思考:
请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生态系统?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 )
一个池塘的所有鱼 ( )
生物圈 ( )
苹果园里的全部生物 ( )
一根朽木及上面生长着的
细菌,真菌,蚂蚁等所有生物 ( )
×
×
√
√
√
一定范围,生物+环境
组成
非生物部分
如:阳光、空气、水等
生物部分
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P20
教材第20页“资料分析”
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
(树皮里有昆虫的幼虫)
思考: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啄木鸟吃昆虫的幼虫;
昆虫的幼虫吃树
(有机物)。
树 昆虫的幼虫 啄木鸟
能量
(光合作用
合成有机物)
能量
(直接摄食绿色植物 获取有机物)
能量
(间接摄食绿色植物 获取有机物)
教材第20页“资料分析”
腐烂树桩上长着许多真菌
思考:
2.观察图,腐烂树桩上有哪些生物?
3.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苔藓、真菌
、(细菌)。
会。
树干中的有机物会被真菌和细菌等分解为无机物。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
动物
真菌和细菌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供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
生产者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消费者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可供植物重新利用。
分解者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等
(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和无机物)
细菌和真菌等
昆虫
鸟
消费者
绿色植物
生产者
阳光、空气、水、土壤....
消费者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被取食
被捕食
被分解
被分解
分解后的产物被吸收
被分解
图1-16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图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分解者
消费者
消费者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非生物部分
被取食
被捕食
被分解
被分解
分解后的产物被吸收
被分解
图1-16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图
三、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
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消费者
消费者
生产者
被取食
被捕食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你能举一个食物链的例子吗?(如何表示呢?)
草
虫
食虫鸟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注意:箭头方向也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
3.食物链的书写要求:
①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②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终的消费者。
③食物链中箭头指向捕食者。
观察下图所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观察与思考
(教材第22页)
讨论: 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这些食物链是互不关联的吗?
观察与思考
(教材第22页)
共有11条
彼此交错的食物链
讨论: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
发生怎样的变化?
观察与思考
(教材第22页)
猫头鹰会减少;青蛙、鼠,鸟的数量会增加。
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网
(教材第22页)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环节3: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B剑水蚤
C蜻蜓幼虫
D小鱼
E大鱼
A微小的水生植物
B剑水蚤
C蜻蜓幼虫
D小鱼
E大鱼
阅读p23“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会在体内积累。大鱼比小鱼营养级别高,大鱼一生会吃许多小鱼。
会危害人体健康。
由此可见,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小结
(1)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十分繁茂,兔的数量由于食物充足而大量增加。兔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不会。
(2)在草原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不断生长维持原状。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适度放牧
过度放牧
讨论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 。
强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
阳光、空气、水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
课堂小结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生态系统的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1
2
3
4
5
6
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3)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
√
×
×
2.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牛→虎; B.鼠→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草→兔→鹰。
D
3.有些人爱吃青蛙,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食的,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因此,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课后练习
(教材第24页)
2.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 草 牛 虎;
B.鼠 蛇 鹰;
C.鹰 蛇 青蛙 昆虫;
D.草 兔 鹰
——
食物链不含非生物部分
缺生产者
书写方向和箭头方向反了
D
缺生产者
食 物 链 的 书 写 要 点:
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起点是生产者;
终点是最终的消费者;
箭头方向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5.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善。
生产者
动物
分解者
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植物
细菌、真菌
消费者
课后练习
(教材第25页)
1.生态系统是指( )
A.一种生物的总和 B.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C.所有生物的总和 D.生物生存的环境
课堂练习
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B.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D.所有生物组成的
3.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相互利用 B.吃与被吃
C.相互竞争 D.互惠互利
4.反映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
A.羊吃草 B.羊饮水 C.蛇吃鼠 D.狐吃兔
5.书写正确的食物链是( )
A.昆虫→蛙→蛇 B.青草→昆虫→蛙→真菌
C.青草→昆虫→蛙→蛇 D.太阳→草→昆虫→蛙
6、右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食物链共有 条。
(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右图还缺少的成分
是 和 。
(3)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最终 体内
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祝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