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Surface morphology and human activities
河南辉县郭亮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背靠高山,前临绝壁。一条长约2000米的巨大悬崖隔开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自1972年开始,村民们花了5年多时间在绝壁中凿出一条长约1300米的挂壁公路——郭亮洞,终于打开了村庄与外界交流的通道。
1.挂壁公路开凿前,郭亮村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当地村民的活动,制约了该村的发展?
2.一条公路,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议一议,挂壁公路的开凿对郭亮村有哪些重要意义?
新课导入:
险峻地形影响交通,不利对外经济文化联系
要想富,先修路,改善交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与收入
(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概念:
2、类型:
城市、乡村
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什么是聚落呢?
北方平原地区
区域 聚落规模 分布 聚居人口
北方平原地区 一般较大 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区域 聚落规模 分布 聚居人口
南方丘陵山区 一般较小 相对分散 较少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多团聚型、棋盘式聚落,规模较大;南方地区聚落分布分散,规模较小。
地区 地形特点 规模 分布特点 人口
北方平原地区 平坦广阔 一般较大 多呈团聚型、棋盘型格局 聚居的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地形复杂 一般较小 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聚居的人口较少
3、地形因素对聚落的影响
总之:地形平坦开阔、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聚落的规模较大、密度较大。
读右图及下表提供的陕西省三大地区村落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村落密度(个/平方千米)
村落平均人口(人/个)
A
0.80
300~400
B
0.53
<100
C
0.20
100—200
(1)写出地形区名称。
A ;B ;
C ;D 。
(2)D地区聚落形态以团聚状为主,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汉水谷地
秦岭
D
黄土高原
渭河平原
①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平原面积广大,水源充足,气候优越,聚落集中,密度大,村落人口多;②位于平原地区农耕区中心,耕作半径大;
(3)B地区的聚落形态以 居为主,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散
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数量少、分散不连片,每户居民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耕地而分散建宅
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两图中哪一个是山区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
(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
活动1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左图为山区聚落,右图为平原地区的聚落。山区的聚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的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2)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丽江坝子上,海拔较高,因此夏无酷暑;古城纬度较低,北面、西面高山阻挡冬季风入侵,所以冬无严寒。
古城利用了丽江坝子地势平坦;北、西两面依山,可阻挡冬季风;东、南两面地势比较开阔,便于夏季风深入;小盆地地形也有利于水源在此汇聚,方便居民用水。
活动2
读图及教材P47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有什么关系?
城镇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的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
活动3
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
地区 分布特点
西北干旱地区 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
北方平原地区 一般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A 温带山区
B 温带丘陵
C 温带平原
D 温带内陆高原
观察这四个地形区的特点,如果让你选择定居的地方,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定居呢?说说你的理由。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影响线路密度、线路形式和线路走向
读图总结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点:
东部平原密集,西部山区稀疏
A、地形影响交通线路密度
B、地形影响交通线路形式
平原地区限制较少,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C、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
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河谷分布
一、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A、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
B、社会经济技术 C、生态因素
2、地形地势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平原密集、山区稀少
3、地形对交通线路形态和布局的影响
4、科技因素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平原:受地形限制很少,呈网状,造价低
山区:沿山谷、河谷延伸,走“之”字形,造价高
科学技术攻坚克难,是保证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复杂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逐渐减弱,如青藏铁路的修建,英法海底隧道的贯通。
新疆绿洲河谷公路
Xinjiang oasis River Valley highway
西部山地地形高峻起伏,崎岖不平,交通线路的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多避开高大山脉,沿山谷,河谷延伸,呈“之”字型分布;
东部四川盆地地势平坦,交通线路的分布受地形限制很小,呈网状分布。
2.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不同的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方式不同,交通线路形态也各有差异。读图2-58,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活动
读图及教材P51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因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充足,因此兰州市沿黄河谷地分布。
(2)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兰州城区的分布说明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影响很大。在高原、山区,河谷地带往往因为地势相对较低、平坦,水源充足,而成为聚落分布区和交通线路密集区。
综合探究
交通选线 之 进藏铁路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国家把进藏铁路建设列入“十五”计划,有四条铁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藏铁路首选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川藏铁路
滇藏铁路
甘藏铁路
交通选线 之 进藏铁路
肃
云南
四川
青海
西 藏
选择有利地形,
避开不利地形,
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甘
1)四个方案比较,为何选择青藏线方案?试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地形加以分析。
2)除地形因素外,青藏铁路建设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
格尔木
拉萨
生态因素
影响因素主要有:
技术措施
建设 “高架桥” 等工程措施来穿过550多公里的冻土地区。
知识链接:
冻土 是指在寒冷的季节,土壤中所含的水结成冰的状态。冻土地带,在温暖的季节会融化下降,寒冷的季节则冻结膨胀,这一起一降会严重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性。青藏铁路将穿过这样的冻土地段长达550公里。
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清水河特大桥采取陆地上架桥的方式预留出藏羚羊迁徙通道
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采取人工移植草皮的方式以保护当地的草场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
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社会因素是决定交通线路走向的决定性因素。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少占好地,注意保护生态。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高速公路和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切过;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方面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三、人类活动与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合理的人类活动:
开发梯田
围海造陆
修建水库
城市建设
上帝创造了世界,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荷兰谚语
围海造陆工程
缓坡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减轻水土流失
2、有害的人类活动:
过度放牧---
滥砍滥伐---
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增大,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
1.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与在坡地上直接耕作相比,那一种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山东半岛蓬菜沿岸水下2米深处有一片浅滩,它是全新世(距今1.17万年至现在)以来形成的落潮流三角洲的浅滩边缘坝。该坝使北偏东方向的波浪31%在浅滩上破碎,能量衰减77.8%,对沿岸村庄、道路、农田起到保护作用。蓬菜西庄自1500年建村以来,从未受到过海浪威胁。为整治航道,自1985年以来不断开挖水下浅滩,至1990年浅滩水深达2.6~3.1米,个别地方深达4米,使水下浅滩失去防浪作用,1990年1月29-30日和2月23-24日的两次大风浪,就造成海岸线后退20米,并冲毁民房24间和农田300多亩。
(1)简述材料中海岸被严重侵蚀的原因。
(2)有人认为,有时对地表形态的微小改变,所引发的灾难往往意想不到。你认同这一观点吗?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看法。
(3)上网查找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材料:河南辉县郭亮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背靠高山,前临绝壁,一条长约2000米的巨大悬崖,隔开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自1972年开始,村民们花了5年多时间,在绝壁中凿出一条长约1300米的挂壁公路——郭亮洞,终于打开了村庄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如今,郭亮村已成为知名旅游地,当地独具特色的村落和民风民俗,吸引着各地艺术家前来创作。
绝壁上的郭亮村及通往郭亮村的挂壁公路
前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陡峻的地形限制了该村与外界的联系和经济发展。后期,随着科技的进步,挂壁公路开凿后,促进了该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陡峻的地形反而成为了独特的景观,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思考:郭亮村从贫困山村变为知名旅游村,地形对该村的前后变化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挂壁公路的开凿对郭亮村产生哪些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