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热力坏流》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科目 地理 授课教师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为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教材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第一单元讲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单元讲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又过于抽象因此采用实验究、小组合作、问题式教学法学习完成。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部分自然地理现象。但是仅限于知道是什么,而不太理解为什么及其形成过程。高中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一的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和基础薄弱,且缺乏真实情境等原因,很难理解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所以本堂课的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地理现象并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即地理实践力。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理解不同纬度大气的温度是有差异的,并能归纳说明其成因。 2、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地理实践力: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4、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大气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3.学会运用热力坏流的形成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子。
五、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图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课堂模拟热力坏流实验的实验工具和实验报告单。 学生准备:结合导学案做好课前预习。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热力坏流》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教学观念,本节课采用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地理实验设计,在问题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教学环节。
1.问题案列导入
【课件展示】
相传在莫须有山,山谷里住着一个卖臭豆腐的老汉,山腰住着一个烧炭的老翁,一天卖臭豆腐的老汉到县衙控告烧炭的老翁烧炭的烟熏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烧炭的老翁到县衙后控告老汉臭豆腐的气味熏得他白天吃不下饭。县太爷感到很茫然,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白天臭豆腐的味道会飘到山腰;夜晚烧炭的烟会飘到山谷?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朗读课件材料
【教师活动】接着提出疑问:“究竟老汉和老翁有没有说谎呢?县太爷应该怎么断案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出发来学习—热力环流。
设计依据: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富有趣味的问题情景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顺利的引入新课学习。
检查课前预习
【教师活动】发放导学案,让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知道气压、气压面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明确气压,气压面的概念。
设计依据: 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做相应的导学案,不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知识基础。
3.地理实验
【实验探究】一、地面冷热不均,会导致气流如何运动?
二、大气运动有几种形式?
【课件展示】地理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及其实验报告单的填写。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感知到热力坏流的现象,采用“玻璃缸实验”的方式,将玻璃缸倒扣在桌子上,在玻璃缸内部左右各放置一盆冰块(右)、一盆热水(左),在冰块上方点燃一支带有颜色的香(红色),让学生观察:容器中的红色烟运动方向是什么?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顺时针)
【学生活动】教师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把刚才的实验过程画在实验报告单上,并且让学生尝试着去分析一下整个实验的动态过程。
【学生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起来回答问题。在学生分析讨论结束后,我会请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展示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及分析实验现象同时理解实验现象。
设计依据:地理实验式教学以“地理实验”为中心。在地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地理实验的整个过程,以保证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全面认识, 将抽象的地理现象变直观,让学生对热力坏流形成直观的感知,为探究原因奠定基础。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探究一 教师讲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示意图的形式概括这一类现象。我会结合热力坏流过程示意图进行讲解。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总结:
一.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
二.大气运动形式有两种:①水平运动 ②垂直运动
探究二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
三.大气发生垂直运动,近地面和高空水平方向上的气压会发生怎样变化?(空气流走气压变低,空气集聚气压变高)
四.大气发生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是否一致,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后,会出现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现象?(风)风是什么方向上的大气运动?(水平)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讲解。
设计依据:通过自主分析、小组合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运用地理图式可以锻炼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同时读图、能有利的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探究三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形象能够体现出热力坏流的原理。然后让学生以山谷风为例,画出白天与晚上山谷风的示意图,随后用多媒体演示“山谷风”教师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山谷风示意图
【教师活动】回到课前情景中去,“让同学们帮助县太爷断案,明确究竟老汉和老翁有没有说谎?为什么白天臭豆腐的味道会飘到山腰;夜晚烧炭的烟会飘到山谷?
【学生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播放“海陆风”视频,做相应的讲解分析。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海陆风、城市风的视频后,提出问题:
1.《军港之夜》中的歌词:“军港的夜啊你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正确吗?如何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2.白天还是夜晚去海边,我们能感受到海风的凉爽呢?
设计依据:把课本知识迁移到自然地理中去,让学生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由此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基础地理素养,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4.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强化认识课堂小结,可以有效地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转化自己的知识,小结侧重于学生的自我消化,写出思维导图形式完成。
【课后作业】
画一幅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岛环流图。假订定城郊之间存在一个污染严重的企业,应该如何处理?
【板书设计】
设计依据: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我采用的是综合式的板书:板图+板书。
教学设计评价反思:
本课是基于新教材必修二的高一地理教学设计,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实现地理教学有效性性分析已成时代主流,被推上教学方法改革的浪潮。传统的“满堂灌”已不在适应现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下面我以素养背景指导下浅谈下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共勉。
本节的课堂设计,整个上课的氛围比较轻松,学生发言的比较多。本堂课不管是观察热力坏流现象,还是描述现象和思考讨论原因,都是以学生为主角,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尽情表达。本堂课最大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主的生成性课堂,学生能够观察到的信息比我想象中的要多,所以也锻炼了我的临时应变能力。
不足之处,该实验只是由教师和两位学生代表完成,其他大多数学生不能亲身体会,其他同学只能观看视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