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附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地理试题
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下列哪些要素构成的
A. 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 B. 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
C. 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 D. 生物、土壤、水文、动物、森林
地带性土壤是指土壤在空间上随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地带性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据此完成2~3题。
2.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人类活动 C.地形 D.气候
3.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的地带性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从甲山到丁山,山麓自然带(基带)的变化反映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甲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较丁山地多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 B.纬度低 C.降水多 D.蒸发少
6.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映非地带性的是
A.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B.非洲30°S附近的热带稀树草原
C.意大利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主干道不断拓宽,路面不断改造,干道中央隔离带和两侧路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干道中央隔离带由原来的钢筋栅栏隔离带逐渐被现在的绿色植物隔离带取代,路面也由原来的水平路面逐渐被中间略微凸起的斜面代替。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主干道隔离带和路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该城市绿色植物隔离带适宜选择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针叶林
8.与钢筋栅栏隔离带相比,绿色植物隔离带的主要功能是
A.增强通风效果 B.增加城市湿度 C.美化城市环境 D.改善城市水质
9.现代城市干道路面多采用中间略微凸起的斜面,这有利于
A.排除雨季路面积水 B.减少路面扬尘污染
C.减缓城市交通拥堵 D.拓宽车辆行驶视野
松巴岛是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岛,最高点松巴峰海拔为1340米。松巴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的降雨量非常丰富,同时也是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富,是檀香木、肉桂等热带树木的重要产地,饲养良种马,生产玉米、稻、咖啡、烟草、热带水果等。据此完成10~12题。
10.气候变暖对松巴岛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 B.海岸线长度增加
C.短期内特有物种大量灭绝 D.松巴峰雪线上升
11.影响松巴岛12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
A.东南信风 B.沿岸暖流
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和赤道低气压带
12.下列时间段,某商船从松巴岛出发运货到温州运输成本最低的是
A.6月~12月 B.4~9月 C.10~次年4月 D.1~6月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右图是某植物根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14.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右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15~17题。
15.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6.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17.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此完成18~19题。
18.图中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污染严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追求绿色 GDP ④禁止碳的排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下左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下右图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读图完成20~22题。
20.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 B.水灾多发 C.水运便利 D.耕地充足
21.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22.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A.年降水量减少 B.台风登陆减少 C.防灾意识增强 D.堤防趋于完备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测)。据此完成23~25题。
23.下列关于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北省比河北省晚 B.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晚
C.季风区比非季风区早 D.东北地区比西北地区早
24.上海最先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C.传统生育观念影响大 D.地方户籍政策限制多
25.到203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先后实现人口“零增长”,由此可以推断出
A.2030年社会养老负担最轻
B.省际人口迁移对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没有影响
C.我国总人口“零增长”将出现在2030年
D.2030年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会减少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26~27题。
26.由图可知20世纪
A.初期,乙国老龄人口多是因为死亡率高
B.中期,甲、乙两国人口总量已达到最大
C.末期,乙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多于甲国
D.甲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国
27.根据两国人口的变化可推断
A.甲国有大量人口迁入 B.甲国的环境承载力提高
C.乙国的劳动力可能较少 D.乙国城市化问题凸显
28.清明假期期间,大批游客前往汉中观赏油菜花,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9.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达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B.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C.当代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都很低
30.下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合理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水平
B.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
C.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
D.大力开发湿地资源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读右侧“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据此完成31~33题。
31.工业文明时代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低-高-低”模式
32.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阶段是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33.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历史上,我国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代表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34~35题。
34.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闯关东” B.“孔雀东南飞”
C.“下南洋” D.“走西口”
35.“孔雀东南飞”现象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文化 C.军事 D.经济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36~38题。
36.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37.“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A.婴幼儿 B.青少年 C.青壮年 D.中老年
38.“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每年10月老张从北京飞往海口,次年4月再从海口飞回。他背后有上百万这种“候鸟”养老模式的老人群体。据此完成39~40题。
39.与材料中人口流动原因相似的是
A.美国东北部老年人向南迁移 B.我国60年代知青上山下乡
C.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 D.三峡库区的百万大移民
40.针对“候鸟”现象,目前海口地区急需完善的是
A.加快大户型房产开发 B.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C.兴建更多的幼儿园 D.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下图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据此完成41~43题。
41.M地区布局的主要功能区为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42.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政府的决策
43.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最可能是
A.城市交通的发展 B.市中心地价上涨 C.城市环境恶化 D.市中心经济萎缩
2019年7月4日,我国某城市街头出现了一种造型奇异的共享单车立体“停车位”,而我国西南有着“山城”、“雾都”等美誉的某城市,街头却鲜见共享单车。据此完成44~46题。
44.共享单车立体“停车位”可能最先出现在
A.工业园区 B.商业中心 C.住宅区 D.郊区
45.设置共享单车立体“停车位”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居民出行 B.降低存车成本 C.提高用地效率 D.增加用户数量
46.我国西南街头鲜见共享单车的城市,为方便居民出行,可以
A.大量投放摩托车 B.完善公交线路 C.鼓励企业外迁 D.鼓励人口外迁
“村中城”是指很多村落内或邻近村落间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1949年以前,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民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丝区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纺织业蓬勃发展,民乐迅速走上乡村城市化的道路。2000年以后,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城”的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读民乐地区图,完成47~48题。
47.与佛山市相比,民乐地区
A.服务的范围更广 B.服务的级别更高
C.服务的种类更少 D.服务体系更完善
48.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运交通便利 B.科技力量雄厚 C.改革开放政策 D.国内市场广阔
读某城市规划简图,完成49~50题。
49.图例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居住区、文教区、工业区、商业区
B.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
D.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居住区
50.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51.下面两图分别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自然带①和⑤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①到④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⑤到⑦自然带的变化基础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③和⑦自然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其中③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终年受______(气压带名称)或_____(风带名称)控制,因而降水少;⑦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_________,海洋水汽很难达到,而降水少。
(4)与下图中甲、乙气候类型相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 ______(填序号)。
52.右图为“我国某城市1990~2011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动情况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包括________增长和________增长两方面。
(2)右图中,该城市人口增长率为零的年份是______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______年。
(3)影响1990~2011年间该城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该城市的人口迁移状况对其积极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以下人口迁移的案例中,不属于经济因素主导的是_____。(双选)
A.浙江的李雷相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号召,去往青海工作
B.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人民因海平面上升移民外国
C.大批大学毕业生赴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就业
D.1947年印巴分治,约1500万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53.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E反映的是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_________增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等,衡量其水平的重要指标是_________。
(2)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图乙中a属于___________国家,一般而言,这类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水平______,目前城市化速度逐渐______。
(3)图甲中E→F反映了___________现象,对应的是右图中的_________(①或②或③),该现象一般发生在_____(填a或b)国家。
54.下左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地形图,右图为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A、B两级城市中,等级较高的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1,在C、E两地中,种水稻应布局在_____地,种柑橘应布局在_____地,上述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
(3)读图2,判断该城镇功能分区是:甲_________,乙_________。
(4)现拟在图2①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你的意见是_______(赞同/不赞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新疆简图和罗布泊附近及哈密到罗布泊铁路(哈罗铁路)沿线的地貌景观。
材料二: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罗布泊水源补给河流--孔雀河断流,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完全干枯。最近因在罗布泊开发出钾盐卤水,卤水汇积成总面积500平方千米左右的盐水湖。
(1)罗布泊周边地区______地貌广布,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历史上,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罗布泊地区土地退化,加剧了______化趋势。
(2)南疆地区城镇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其主要补给来源为_________。与江苏省相比,南疆地区县级城镇之间的空间距离较______。
(3)影响哈罗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该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______、寒潮、_____等恶劣天气。
陕师附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1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A A B B C C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C A B C C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D C D D C D D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D C C D C D D A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C C D B C B C A C B
二、综合题(共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51.(10分)
(1)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 热量 水分
(3)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4)④ ⑤
52.(10分)
(1)自然 机械
(2)1993 2011
(3)经济因素 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间交流等
(4)BD(2分)
53.(10分)
(1)城市化 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发达 早 较高 放缓/变慢
(3)逆城市化 ③ a
54.(10分)
(1)B 国道经过,交通更便利
(2)E C 地形
(3)商业区 住宅区
(4)赞同 理由:铁路,公路,河流经过,交通便利;城市外缘,土地面积大且地租便宜。
不赞同 理由:距离主城区较远;占用耕地。
(10分)
(1)雅丹 风力的侵蚀 荒漠
(2)沿河流(绿洲)分布/盆地边缘 水源(水资源) 高山冰雪融水 大
(3)矿产资源开发(煤炭、钾盐) 沙尘暴/风沙 高温